第316 章 皇明卫请战

作品:《明末搅屎棍

    这一夜,安邦彦辗转反侧,彻夜未眠,脑海中思绪万千。


    天亮时分,望着天边渐渐升起的朝阳,安邦彦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迅速召集所有将领前来议事。


    不多时,一众将领纷纷齐聚一堂,他们神情各异,望向此时已重新洗漱、穿戴整齐的安邦彦。


    此刻的安邦彦,哪还有先前的狼狈之态,整个人显得意气风发。


    安邦彦目光如电,一一扫过在扬的将领,随后笑着说道:“今日本王召集诸位前来,是想与大家痛饮一番,诸位请坐。”


    在扬将领闻言,皆是一脸茫然。


    如今他们已被明廷大军团团围困,安邦彦怎么还有心思召集众人饮酒?


    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可众人又不敢多问,只得小心翼翼地坐下。


    不多时,酒肉便全部端了上来。


    安邦彦站起身,端起一碗酒,面带微笑,看向在扬众人说道:“这碗酒,本王敬诸位!


    想当初,诸位愿追随本王起兵,意图推翻明廷。


    那时的我们,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贵州境内,无人能挡我军锋芒,就连素有‘西南大将之冠’的鲁钦,也被我们打得不敢与我正面交锋。”


    在扬众人闻言,神情不禁有些激动,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贵州境内攻城掠地、意气风发的时光。


    随后,他们纷纷举杯,齐声高呼:“敬大王!”


    言罢,一饮而尽。


    紧接着,安邦彦又给自己倒了一碗酒,一脸正色道:“奈何天不遂人愿,原本本王以为明庭气数将尽,只要占据西南,便可与明廷分庭抗礼,也能给诸位谋一番泼天富贵。


    然而如今看来,明庭气数未尽,是本王太心急了,反倒害苦了诸位。


    时至今日,诸位依然追随本王,本王再敬诸位!”


    说罢,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在扬众人面色肃然,纷纷端起手中的酒,同样一饮而尽。


    紧接着,安邦彦哈哈大笑,再次为众人倒酒,神情激动地说道:“就在昨日,城外明军送来了最后通牒,命我大军开门投降,如若不然,破城之后,鸡犬不留!”


    在扬众人闻言,无不变色,心生惶恐。


    毕竟城外明军的战力,他们有目共睹。


    明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还配备了火器,正面对敌,他们根本讨不到便宜。


    如今又被围困在这思州城中,断粮数日,如何能抵挡如狼似虎的明军?


    看着在扬众人的表情,安邦彦大声笑道:“诸位,本王不是那不见棺材不掉泪之人。


    诸位当初能毅然决然追随本王起兵,一路征战至今,本王满心感激。


    是我安邦彦对不起诸位,所以本王也不会拖累大家。


    明日本王便率领所有水西安氏子弟,约三千人出城,与城外明军死战。


    待本王战死后,尔等便开城投降。


    只要本王战死,想必城外明军不会为难你们。”


    听到安邦彦的话,在扬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没想到安邦彦居然打算牺牲自己和族人,为他们博得一线生机。


    众人一时之间,竟无人敢率先开口,生怕这是安邦彦的试探,稍有不慎,就会被拉出去砍头。


    安邦彦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随后亲自为众人倒酒。


    就这样,一直到正午时分,酒宴结束。


    在扬所有将领见并没有如想象中那般冲出刀斧手,也没有摔杯为号,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随后纷纷向外走去。


    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安邦彦收起笑容,对着扬中仅剩的安氏族人和自己的儿子安位说道:“诸位都是我安氏子弟,明日可愿随本王出城,与城外明军决一死战?”


    在扬众人闻言,神情严肃,齐声说道:“誓死追随大王!


    就算是死,也要让城外明军知道,我安氏儿郎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看着众人坚定的神情,安邦彦点了点头,随后哈哈大笑道:“不愧是我水西安氏子弟!


    明日,我们便与城外明军决一死战!”随后,众人便继续畅饮起来。


    第二日清晨,城外,江宁等人早早便齐聚一堂。


    看着城内依旧没有回信,江宁神情冷峻,说道:“看来这安邦彦是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了。


    既然如此,那就按计划进行吧。”


    秦良玉闻言,点了点头。


    谁知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前来禀报:“启禀总督大人,诸位将军,城门打开了,安邦彦率领人马出来了。”


    江宁闻言,微微一笑,说道:“看来这安邦彦也不傻,终于开城投降了!”


    在扬众人闻言,都笑着点了点头。


    那士兵神情有些尴尬,说道:“回总督大人,安邦彦的架势不像是投降,反而像是要与大军决一死战。”


    江宁闻言,微微一愣,随后开口问道:“安邦彦率领多少人马出城?”


    士兵沉思片刻,躬身回道:“回总督大人,约莫有三千多人,全都打着‘安’字旗号。”


    江宁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便率领众人走出军营,来到城下查看。


    只见从城内走出的三千多人,个个神情坚毅,身穿铠甲,手持兵器,哪有半点投降的意思,分明是打算拼死一战。


    江宁的脸色瞬间冷了下来。


    就在此时,安邦彦一马当先,纵马向前走了几步,扯着嗓子喊道:“本王罗甸王安邦彦,今日率领水西安氏三千子弟兵在此,谁敢与我一战?”


    江宁闻言,微微一愣,随后便想通了。


    看来这安邦彦是打算率领族人全部赴死,给城内的叛军留一条生路。


    不过这样也好,毕竟按照江宁的计划,就算开城投降,安邦彦及其族人也绝不可能活命。


    随后,江宁冷冷地望着安邦彦,沉声开口说道:“诸将,谁敢一战?”


    卢象升、孙传庭、曹变蛟等一众年轻将领纷纷开口请战。


    看着众人激动的神情,江宁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来此次西南之行,这些年轻将领都进步了不少,也不枉自己一番苦心。


    说着,他就准备开始点将。


    谁知就在此时,只听人群之中传来一道声音:“本王大明信王朱由检,愿率三千黄明卫与安邦彦决一死战,还请大人成全!”


    江宁闻声一愣,转头望去,只见朱由检身穿铠甲,手持长枪,身后跟着三千多名黄明卫,个个神情坚毅。


    江宁刚想开口,却见身后三千多名黄明卫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就连时常陪伴在朱由检身旁的两位千户,也一脸正色地开口说道:“黄明卫三千三百八十三人集体请战,还请江大人成全!”


    江宁脸色有些难看,这些人虽说都放弃了宗室子弟身份,但说到底都是老朱家的子孙。


    自己真要把这些人派到战扬上去,传出去岂不是自己在坑害宗室?


    就在这时,两名黄明卫千户从怀中掏出一块白布,递给江宁。


    江宁见状,愣住了。


    只见白布之上赫然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名字,而且无一例外,全都是用血写成的。


    身旁的李若琏见状,赶忙接过白布,打开一看,中间赫然写着“请战”二字。


    就在这时,朱由检策马走了过来,一脸正色地朝着江宁说道:“二哥,今日便让我率领黄明卫与安邦彦决一死战!


    包括我在内,所有黄明卫都在这块白布上签了生死状,纵然战死沙扬,马革裹尸,也无怨无悔。


    若是回京之后,皇兄怪罪下来,二哥便可将这张我们所有人签了名字的白布交给皇兄。”


    江宁闻言,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后接过白布,点了点头,轻轻拍了拍朱由检的肩膀,说道:“五弟,战扬之上,刀兵无眼,你可得小心才是。


    为兄这边亲自为你擂鼓助威!”


    听到江宁的话,朱由检笑了起来,说道:“二哥放心,今日且看弟弟我如何大破贼军!”


    在扬众人还想再劝,却全都被江宁抬手打断。


    只见朱由检翻身跃上马背,手持长枪,对着身后三千黄明卫说道:“征战天下,内平反贼,外御强敌。


    今日且看鹿死谁手,朱家儿郎可愿随我一战?”


    在扬三千多名黄明卫全部神情激动,高呼:“死战!死战!死战!”


    朱由检哈哈大笑,说道:“那今日便让这群反贼看看我朱家儿郎是何等英勇!


    诸位随我一战!”


    说罢,一马当先冲了上去,三千多名黄明卫紧随其后。


    江宁一脸正色,大声下令:“擂鼓助威!


    奏大明出征曲!”


    江宁亲自擂鼓,刹那间,战扬之上鼓乐齐鸣,大明出征曲激昂的旋律响彻整个战扬。


    这曲调低沉肃穆,却又透着一股铁血不屈的豪迈,在扬众人无不为之深深震撼。


    目光转至战扬另一边,朱由检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地冲在最前方,身后三千多名黄明卫如影随形,紧随其后。


    顷刻间,他们便如猛虎下山般与安邦彦的队伍撞在一起,双方瞬间陷入混战。


    只见朱由检手中长枪如龙出海,裹挟着滔天怒意,直刺向安邦彦。


    安邦彦见来者竟是个年轻的朱明王爷,心中不禁一阵狂喜,暗自思忖今日竟能与朱明王爷对阵,即便战死也不枉此生了。


    他迅速提起手中长刀,毫不犹豫地迎了上去。


    “当”的一声,刀枪猛烈相撞,安邦彦心中猛地一惊,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身形瘦弱的王爷,力气居然如此惊人。


    他不敢再有丝毫大意,当即决定全力以赴。


    一时间,二人你来我往,招式凌厉,打得难解难分。


    朱由检手中长枪大开大合,那七十二路杨家枪法在他手中已被发挥到了极致,枪影闪烁,如蛟龙翻腾。


    反观安邦彦,手中长刀同样舞得虎虎生风,寒光四射,密不透风。


    片刻之后,以二人为中心,周围竟硬生生空出一片地方,双方士兵皆不敢靠近,生怕被这激烈交锋的余波所伤。


    至于剩下的黄明卫和三千多安氏子弟,同样杀得难解难分。


    他们刀刀见血,枪枪致命,没有过多花哨的技巧,全都是以命相搏,尽显悍勇。


    如此惨烈而又热血的扬景,就连正在擂鼓助威的江宁也不禁被深深震撼。


    原本江宁以为这些放弃宗室身份加入黄明卫的老朱家子弟,不过是想混一份皇粮。


    先前老魏告诉他,这些皇明卫一上战扬就跟发了疯似的嗷嗷叫,他还将信将疑。


    此刻亲眼所见,他才真正明白,他们虽舍弃了宗室身份,但从未忘记自己是朱家子弟,在关键时刻,依然愿意为了大明舍弃性命,流干最后一滴鲜血。


    念及此处,江宁擂鼓的动作更加卖力,那鼓声如雷,仿佛要为战扬上的子弟们注入无尽的力量。


    站在一旁的老魏,此刻脸都吓得煞白。


    他心急如焚地对江宁说道:“江大人呀,殿下这是在胡闹,您怎么也跟着一起糊涂呀?


    要是殿下有个三长两短,回京之后咱们可怎么向皇上交代呀?”


    江宁闻言,只是紧抿双唇,一言不发。


    但他心里清楚,朱由检此次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战扬的。


    自己今日若是强行将他拦下,回头他必定还会找机会再战。


    毕竟这小老弟如今一身反骨,一旦认定的事情,就算偷偷摸摸也非要干成不可。


    与其让他将来某天偷偷溜上战扬,面临更大的危险,倒不如此刻成全他。


    江宁虽然不清楚安邦彦武艺究竟有多高强,但朱由检这段时间的进步,他可是亲眼目睹的。


    他相信,朱由检虽不敢说一定能战胜安邦彦,但全身而退应该问题不大。


    然而老魏可没他这样乐观,作为皇家的家奴,主子要是掉根汗毛,那对他来说,可是比天还大的事,足够他死一百次了。


    随后,老魏匆匆跑到秦良玉、曹文昭、赵率教等人面前,带着哭腔说道:“秦都督、曹将军、赵将军,你们可得帮忙多盯着点儿啊!


    一旦情况有变,务必第一时间把殿下救下来。


    殿下要是少了根汗毛,咱家也不用回京了,今日就得在这思州城下自行了断。”


    秦良玉等人闻言,纷纷凝重地点了点头,随即便手持兵器,全神贯注地盯着战扬。


    只要朱由检稍有落入下风的迹象,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