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态度和立场

作品:《万万没想到,被我骗的都发财了

    盛传被抓或者跑路失踪的沈见新,转眼间成了粤省政府的座上宾。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招商会议,更是在释放一种信号。


    魔都方面看到相关报道,大多数领导都不太高兴。


    但这种不高兴,显然也是不同的。


    邹国富这边,虽然知道沈见新本就是陆长明的人。但在这个节点,突然离开魔都,跑到粤省高调亮相招商会。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挑衅,以及正面硬刚的态度。


    而对于其他领导而言,则对邹国富产生了一定不满。他们认为是邹国富的手段过于酷烈,才把人给逼过去了。


    本身沈见新是魔都人,大本营也在魔都,其主力投资应该都留在魔都的。而现在,因为邹国富的逼迫手段,使得沈见新不得不南下寻求陆长明庇护。


    要让陆长明出手,支持陆的施政,在当地大力投资,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看法,总是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而非对错。


    如果没有陆长明,那么没有人会认为邹国富的做法有什么问题。


    不听话,适当敲打是有必要的,很正常。


    但如今,敲打好像变成了逼走,走的可能还不仅是人,还有大量资本。这好像变成了把自家盘子里的菜,硬给送进别人盘子去了。


    这大家伙就不太高兴邹国富的做法了。


    你瞧瞧你干的啥事,有话不能好好说吗?


    沈见新同志,明明有挽救的希望嘛,何必一棒子把人打死。


    心态和立场,往往因为利益而改变。


    千万别瞧不起这样的人,能因利益改变态度和立场,至少还算聪明人。


    事实上,在生活中,有不计其数的人,在与自己利益毫无相关的事情上,心态和立场都丝毫不站对错。他们不关心村里孤寡老人的生活,别说村民了,他们连亲戚可能也一点都不关心。却对社稷大事操碎了心,对万里之外发生的事激情澎湃,指点江山。


    重点倒不是他们该不该,能不能关心那些与他毫不相关的事。而是他们根本没有最基本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骂谁就骂谁,让他们爱谁就爱谁。


    他们恨的牙痒痒,爱的深沉。


    但他们知道村长贪了钱,却又当无事发生。


    他们对家里旁边那条路,修了挖,挖了修,习以为常。


    他们村里大夏天拿着不到两千工资在烈日下扫大街的农妇,他们路过就只是路过,从来没有送过人家一瓶水。


    所以说,人的本我和自我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人骨子里觉得自己是好人,是义士,是大侠,是正义和邪恶的定义者和裁决官,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人。


    实际上,他只是不了解自己的卑劣,仅此而已。


    成长,就从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和卑劣开始。


    只有知道了,才能修复人性天然的劣根性,锻炼出不被蒙蔽的眼睛,以至成为更好的人。


    ......


    言归正传,随着沈见新在广州公开露面,除了魔都领导层观感不一之外,下面各方也产生了不同反应。


    首先是新东公司内部开会,统一思想和对外话术。开始对外部解释:一切都是谣言,董事长只是出差去广州谈五星级酒店的项目。而关于门店停业工地停工,新东公司对客户的解释就稍显暧昧了,沈宏博亲口对记者说,新东公司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之前有人要问公司借贷数亿,公司不同意,结果就成这样了。


    沈宏博的回答,让记者们像是吃了兴奋剂,这年代记者还是记者,勇敢的一批,那是敢问也敢报道。


    而当晚的新闻报道,不仅是沈宏博意味深长的话直接上了新闻,并且附有一些民众和新东公司员工采访。


    “新东公司蛮好的呀,大公司,有实力,我存着放心,主要利息蛮不错的,还有礼品拿。”


    “我希望公司不要出事,希望董事长能平平安安的。如果新东公司没了,我不可能再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了。”


    “公司的待遇很好,至于多好我可不能告诉你,我怕你跟我抢工作,哈哈。”


    “我是去年年底才入职的,但公司依然给我发了年终奖,感谢公司,感谢老板。魔都不能没有新东公司,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与行政部门的重压不同,魔都媒体对于新东公司的态度就好多了,连续报道正面,并且对新东公司最近的遭遇提出了质问。


    大抵也是这种不听话,才导致后来的媒体监管越来越严格。


    当然,这些正面报道也不单纯出于中立立场,而是有人在背后运作。


    沈见新在去年就结识了中戏的教导主任,然后进行了一定的利益输送。通过他在魔都文化界的人脉,在媒体上宣扬了一波新东的正面报道。


    不过这些报道也就持续了一天,第二天市府大秘就联系宣传口的同志,撤下之前的报道,并要求严格审核关于新东公司的报道。


    而在新东系内部,压力最大的,林景辉肯定算一个。


    为什么说90年代草莽并起,就在于“草莽”二字。


    特别是像林景辉这种干建筑起家的,就根本不能较真的查,可以说一查一个准,满身筛子。


    在他身上,财税只能说是最小的事了。


    贿赂、违法施工、非法经营、资质不全、工程质量、工伤赔偿、伤害案件等等,一个箩筐估计都装不下他的罪名,如果要搞他的话。


    就算要定他个黑涩会组织罪,也是有法可依。


    这也是为什么沈见新溜那么快的原因,人跑了,还有博弈的余地。


    你人要是被按住了,他说你是啥,你就是个啥,同样有法可依。


    在浦东工地停工以后,林景辉还觉得没啥问题。可当沈见新离开的魔都第二天,他就被带走调查了,同样被带走的,还有项目经理刘天宇。


    “姓名。”


    “不是,你们凭什么抓我?”


    “嘭!”


    桌面巨响,随之而来更加严厉的声音:“我问你姓名!”


    “刘天宇。”


    “年龄。”


    “24。”


    "你24岁就能当上这么大项目的项目经理?”


    “老板说我有才华,你这么问是什么意思?”


    “家庭住址报一下。”


    “凌云路27号...”


    “等等...”


    审问的那位觉得这地址好像有些耳熟,看向了旁边的同事。


    同事想了想,小声道:“这好像是市直机关大院。”


    “!”


    十分钟后,刘天宇被客气的送了出来。


    能这么快出来,全是因为他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