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后宫添新,登基大典

作品:《大明:开局满级箭术,杀敌爆属性

    看着柳如是关切的眼神,长久以来压抑的情愫,终于抑制不住,带着哭腔。


    “人家……人家心里……一直……一直都喜欢公子!”


    “从江南……从见到公子的第一眼……就喜欢!”


    “愿意……愿意服侍公子……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这深埋心底的告白,终于说了出来。


    柳如是紧绷的面容瞬间冰消雪融,绽放出如释重负的明媚笑容。


    她反手紧紧握住董小宛的手:“傻妹妹!心里有,就要说出来!”


    “藏着掖着,锦文他日理万机,如何能时时猜透女儿家的心思?”


    然后柳如是眼中闪烁着笃定的光芒。


    “既然锦文能纳高夫人为妃,凭我们小宛的品貌才情,哪一点输于旁人?”


    “此事包在姐姐身上,我这就去找锦文帮你说说情!”


    董小宛被柳如是的豪气感染。


    心中阴霾一扫而空,涌起巨大的希望和羞涩。


    她红着脸,声如蚊呐:“谢…谢谢如是姐姐…”


    柳如是只是淡淡一笑。


    随后转身出了房门。


    ...........................


    接下来。


    柳如是朝着陈锦文处理事务的殿宇行去。


    陈锦文正埋头处理几份关于军屯和新政的奏报,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思虑。


    登基在即...


    千头万绪。


    即便是他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陛下。”


    柳如是的嗓音清越,带着一丝柔媚,打破了殿内的沉静。


    陈锦文闻声抬头。


    见是柳如是。


    他紧绷的神色稍缓,露出一丝笑意。


    “如是来了?”


    说着....


    陈锦文放下狼毫,目光落在眼前佳人身上。


    柳如是走到案前,并未拐弯抹角,她开门见山道。


    “妾身此来,是为陛下分忧,也为一位痴心人请命。”


    “哦?”


    陈锦文挑眉,有些意外。


    “分何忧?请何命?”


    柳如是浅笑盈盈,眼波流转。


    “陛下登基在即,后宫新定,皇后、贵妃、妃位皆有所属,实乃新朝之福。”


    “然…妾身思及一人,其心可悯,其情可鉴,若就此遗漏,恐令明珠蒙尘,亦非陛下仁厚之德。”


    陈锦文被她绕的有些糊涂:“何人?但说无妨。”


    “董小宛,小宛妹妹。”


    柳如是正色道,目光坦然的迎向陈锦文。


    “陛下可还记的,当年秦淮河畔,那个不顾一切追随您前往太原的小女子?”


    “自入太原,她便一直默默守候,一颗心全系于陛下身上。”


    “如今陛下即将君临天下。”


    “她却名分未定,心中凄惶,终日郁郁,妾身瞧着实在不忍。”


    董小宛?


    陈锦文闻言。


    他先是一怔。


    随即才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个清丽脱俗、带着几分古灵精怪神韵的少女模样。


    这些日子。


    他忙于军国大事,又筹划登基,身边莺莺燕燕不少,竟真的有些淡忘了这个从江南一路追随而来的痴情女子。


    此刻被柳如是提起。


    董小宛那含羞带怯、眼波流转的俏丽面容才清晰的浮现出来。


    看着柳如是恳切的眼神,想到董小宛那毫无保留的追随,陈锦文心中微动。


    他并非无情之人。


    只是身在其位,情之一字往往要退居次席。


    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嘴角却勾起一抹无奈又带着几分调侃的笑意。


    “夫人啊夫人,你这真是…苦了我呀!”


    陈锦文故意拖长了调子,带着戏谑。


    “找来这么多如花似玉的姐妹一起服侍,夫君我这龙体,可怎么消受得了哟!”


    柳如是何等聪慧,岂能听不出陈锦文话里的松动?


    她掩唇轻笑,眼波横流。


    “陛下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小宛妹妹品貌才情俱佳,又对陛下痴心一片。”


    “纳入宫中,亦是陛下之福,后宫之幸。您就莫要推脱了。”


    陈锦文看着她娇嗔的模样,心中那点因琐事带来的烦闷也消散不少。


    他本就不是拘泥之人。


    后宫多一个可心的美人。


    于他而言确实并非负担,反而是一种享受。


    况且有柳如是亲自说情,董小宛本身也值的怜惜。


    “罢了罢了!”


    陈锦文大手一挥,脸上露出释然的笑意。


    “既然如是都如此说了,朕岂能再拂了美意?”


    “董小宛……便一同纳了吧!”


    “嗯,她资历尚浅,就暂定为‘美人’之位,待日后若怀上身孕,再行擢升。”


    “谢陛下隆恩!”


    柳如是闻言大喜,盈盈下拜。


    “妾身这就去将这个好消息告知小宛妹妹,她定会欢喜不尽!”


    看着柳如是欢快离去的背影,陈锦文摇头失笑,重新拿起朱笔。


    后宫虽添新人。


    但眼前这堆积如山的政务,才是真正的考验。


    …………


    九月初六。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长安城,这座千年帝阙,迎来了它新的主人。


    新修缮的皇宫内外,早已是肃穆庄严。


    汉白玉铺就的御道,从宫门直通巍峨的奉天殿。


    两侧旌旗蔽日,甲胄鲜明的禁军将士持戟肃立,如同钢铁丛林,在阳光下闪烁着凛冽的寒光。


    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硝烟(礼炮)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权力巅峰的沉重气息。


    吉时已到。


    浑厚悠远的钟磬之声响彻宫城。


    陈锦文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礼官的引领和文武百官的瞩目下。


    他沿着御道,一步步踏上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台阶。


    衮服厚重,冕旒垂下的玉珠随着步伐轻轻晃动,遮挡了部分视线,也让他更添几分神秘与威严。


    祭天、告祖、颁诏、受玺……


    繁复而隆重的仪式一项项进行。


    陈锦文面色肃穆,一举一动皆按礼制而行,不敢有丝毫差池。


    每一次叩拜,每一次高呼“万岁”,都如同重锤敲击在在扬每个人的心上。


    同时....


    也宣告着一个新的王朝——大明新朝的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