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 章 参与秋收。

作品:《六零:和死对头穿成夫妻还怀了崽

    秋天的稻田,谷像黄金粒粒香。


    谷穗摇曳,稻香阵阵,丰收的喜悦令人心醉。


    每年收水稻的时候,大家是既兴奋又害怕。


    兴奋的是一年的好收成大半都靠水稻。


    害怕的是从割水稻到脱谷装袋的过程中非常累人。


    李冉去年因为赶上生孩子外加坐月子,所以没跟着参加秋收。


    今年就不行了,村长说了,除了老弱病残都得下地。


    割水稻的头几天,村里会让人把田里的水放干。


    这样等割水稻的时候就不会踩一身水,和一身泥。


    冯大爷和赵老太年纪大了跟村长说一声,就可以不用下地的。


    往年的时候冯大爷还会牵着牛把脱完谷的水稻拉回仓库,这样还能挣几个工分。


    但是今年冯大爷就在家里待着带六六,赵老太在家里做饭。


    李冉和李天下地。


    这里说一句,自从上次姐弟几个商量了一下,对于李娇娇要在李家招上门女婿这件事情大家都不反对。


    所以第二天李天就回家说了。


    然后也不知道李父是怎么想的,直接把户口本给了李天。


    让李天也把户口迁走吧。


    李天虽然也想迁户口,但是真到这一刻又觉得好像不太好,仿佛他们都着急着把李父脱手一样。


    李父估摸着知道李天心里的想法。


    还宽慰他来着。


    李父也知道自己以前固执了点儿,但是现在也想开了。


    只是不在一个户口本儿,不在一个村儿。


    又不代表两兄弟迁了户口之后就不是他儿子了。


    再说了他也没什么本事,把人留在身边也没什么用。


    瞅瞅小傲,户口迁过去了之后,都有工作了。


    像他们这样复杂的家庭,他们姐弟几个还能相处的这样好,互相帮衬,互相撑腰,有几个重组家庭里的孩子能做到这样的?


    李父没什么不满意的,他之前担心养老的问题,所以一直不肯放李天走,现在养老问题解决了,孩子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吧。


    李父擦拭一下湿润的眼角,对着李天说,“我知道你也想迁户口,想迁就迁吧,反正你是我儿子这件事情改变不了的,你们姐弟几个在一块儿互相有个照应,以后多回家看看就行。”


    “我跟娇娇说过了,家里房间多,以后一半给她,一半留给你们,以后你们回来也有个住处,娇娇也同意了的。”


    有了李傲这个前车之鉴,李天的户口非常轻松就迁过来了。


    就这样,李天只是过去传一趟话,回来的时候把自己的户口带回来了。


    所以现在李天也是小河村的人了。


    他现在想让李冉在家歇着,他像以前一样顶着李冉的名头干活都不行了。


    李天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那么着急,等秋收过后再迁户口了。


    李冉自己也知道逃脱不了干活,所以防护工作做的足足的。


    烈日炎炎的,李冉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虽然有中暑的风险,但是之前捉蚂蚱那一次,李冉露个小腿,被水稻的叶子挠的又疼又痒,难受的很,腿上就跟被小刀片划了一样。


    所以李冉宁愿中暑,也不宁愿再经历一次了。


    李天还是一样,穿着个小背心。


    李冉觉得等秋收过了之后应该再给弄李天两件了,实在是这背心出镜率太高了。


    李傲和秦顶的还好,俩人开车,也不常穿。


    李天就不一样了,经常要下地,还老是穿着这个背心,慢慢的背心都变得褪色和破洞了。


    李冉收拾完了之后就去吃早饭。


    今天的早饭不像平时一样,喝点儿稀粥或者吃点儿红薯。


    赵老太知道一到夏收秋收的时候,干活的人都得脱层皮。


    所以早早的就起来,蒸了米饭,煮了肉。


    地里的活重,要是早上不吃点有油水的,估计都撑不到中午。


    李冉吃了满满一大碗。


    李天也吃了不少。


    吃完估摸着时间就准备去坝场集合了,得去领工具呢。


    怕六六哭闹,冯大爷在李冉出门之前,就把六六带走了。


    赵老太在一旁给李冉和李天的水壶装水。


    一边装水一边不停的交代,“冉冉啊,你要是受不了咱就躲会儿懒,工分少点儿就少点儿,秦小子每月都有工资,到年底了粮食不够吃,直接买就行,大热的天,别给自己弄中暑了啊。”


    “小天也是,累了就停下来歇会儿。”


    “该喝水就喝水,中午我给你俩送饭啊。”


    李冉笑着接过水壶,“知道了奶奶,放心吧,累了我就磨会儿洋工。”


    赵老太一直送他们出门,心疼的看着李冉的背影。


    冉冉这么小的身板,也不知道吃不吃得消哟。


    到了地方之后,人乌央乌央的,没一会儿就开始拿着名册点名。


    李冉问李天平日里下地也是需要点名的吗?


    李天摇头,“平日里谁下地了,领工具的时候直接就登记上了,工分直接有记分员记录。”


    “只有夏收和秋收怕有人不来,所以才点名的吧。”


    每个村儿里的制度都有差别,原主在大羊村的时候,村里干活需要天天点名的。


    不过每个村里的小干部都是需要下地干活的。


    比如说记分员和小队长之类,记分员不是整天只记工分就能行的。


    记分员也是要干活的,村民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只是他中途会来检查个一两次,看看有没有人偷懒,以及快下工的时候比别人早一点儿去记工分。


    虽然这样记分员一天也干不了几个工分,但是也相当于干了两份活。


    所以记分员每天都是满工分,村里有时候还会有点补贴之类的。


    等人到齐了之后,村长还会带头喊喊口号啥的,然后就直接排队领工具,领工具的时候,就会直接告诉他们到哪块儿田哪块儿地里去干活。


    李冉和李天被分开了,不过隔得不远,反倒是和吴佳佳分到了一块儿田里。


    李冉还记得吴佳佳这个小知青,毕竟第一次见面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因为李冉不下地,所以两人后来几乎就没怎么见过。


    吴佳佳比李冉上一次见她黑了不少,也瘦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