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一条鞭法,朱瞻墡灵机一动,拳头收回来打

作品:《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

    一条鞭法?


    朝臣们表示疑惑。


    这又是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


    听都没有听过!


    “这一条鞭法又是何法律?”


    “你们听过?”


    “未曾听过。”


    “一条鞭?什么鞭?”


    百官们小声议论。


    都是对于这一条鞭法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朱瞻墡环顾一圈文武百官们,出声为他们解释道:


    “一条鞭法简而言之,就是可以扩大我大明传统税收,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掉各地土地兼并和侵吞农田的问题。”


    “孤打算,将省府州县的田赋、徭役,乃至于其他的杂役,全部都归纳为一条,统一合并为征收银两,然后按每亩来折算缴纳应当赋税;这样一来,不只能简化我大明财政税制,还简便了各项的征收条目。”


    “如此之后,各地的大小官员,也将难以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税务之中从中贪墨,进而也就提高了我大明的财政收入。”


    一听到这儿,百官们觉得这还是一个好事。


    似乎也可以接受。


    可接下来,朱瞻墡的话,就让这群大臣们,心底里越发的慌乱,后背也跟着直冒冷汗!


    “我大明朝,占地者多,侵吞者多,而且都是一些富者越富之人,如今我大明朝财政尚可,但如果是到了大明没有今日之国力时,那我大明的财政将会锐减,甚至连征收税银,估计都收不上来多少银钱。”


    “所以还是得从清丈土地入手,才能做到赋役平均,这第一步,就是要清丈全国土地,扩大传统税收的征收面。”


    掷地有声的话。


    使得百官们心中更加害怕了!


    这不还是巡查土地,清丈田地吗?


    这可如何是好!


    他们名下可不少的土地。


    甚至许多还是可耕的农田!


    这可都是他们从老百姓那里搞来的!


    现如今,这可如何是好?


    这不得要了他们的老命?


    完了!


    仅仅是如此,这群官员们已经有点儿受不了了!


    未曾想,朱瞻墡又补了一刀,


    “还有,孤希望在实行一条鞭法后,统一繁复冗长的征税条目,还要将传统税赋全部归于土地,多少亩就是多少亩;传统税赋统一,谁想着巧立名目占人田地者,那就是——欺君罔上!”


    “这欺君罔上之罪,可是罪无可恕。”


    咯噔~!


    群臣的心彻底坠入深渊之中。


    这可不单单只是名下田产多的大人们觉得焦头烂额。


    甚至一些小贪田地的小官们。


    那额头也满是冷汗!


    这脑袋都已经被架在断头台上了!


    这一个大调查下去,就没有查不出来的说法。


    更不用说,现在还多了一个纪检委。


    那群人可是软硬不吃!


    一个个自比青天!


    “禀监国,老臣有话要说。”


    一个老成持重的声音响起。


    众人循声看去。


    内阁首辅杨士奇大人走了出来。


    “杨阁老,你说。”


    “谢殿下。”杨阁老行礼一拜,直起身来,“如果按照殿下所言来执行,请问征收的问题,是否还是由地方的基层官员来收?比如乡长、里长,甚至一方知县来征收?”


    “自然不能用他们。”


    朱瞻墡当即否决,“这些人但凡在当地为官三年以上者,都是跟当地老乡绅们沆瀣一气,百姓惹不起他们,也不想得罪他们,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更是如此,自古皇权不下县,皇帝想管都管不了。”


    “那殿下的意思是?”杨士奇追问。


    朱瞻墡脸上一笑,回道:


    “按照每亩来征银,不再用实物来抵押,官收官征,这官自然就由我大明税务局来亲自征收,从此以后任何课征的传统赋税,都不再由地方官员经手,改由朝廷委派的税务局官员征收,收缴就入库,不做任何经手停留。”


    “至于丈量土地的问题,则由纪检委跟户部通力协作,纪检委为主,户部为辅。”


    朱瞻墡话音刚落!


    忽然百官的队伍里。


    就传来哐当一声。


    就见一个官员竟然晕了过去。


    还绊倒了一侧的香烛架。


    “不好,柳大人晕倒了!”


    “快叫太医。”


    “让让,别挤着。”


    “传志兄,你怎么了?醒醒呀!”


    柳大人就这么晕了过去。


    他是一个户部的官员。


    朱瞻墡眼睛一翻,不由得无奈摆手道:


    “来人送医,别死在咱奉天殿里,晦气!抬头抬走。”


    人立马被抬走。


    朱瞻墡的一条鞭法也说得很清楚了。


    至于百官们,也都懂了!


    正因为懂了,所以他们怕了。


    “臣反对!殿下,我天朝自古以来,都是两税法,从唐以后更是一以贯之,就算是要改革也应该在两税法的基础上,而不是忽然就改变千百年的税制……,这传统税赋不比商税,可不能乱改,否则必生动荡。”


    “臣附议!”


    “臣也反对,殿下,两宋之后,征税都是一定银子折扣就可,这银子还是要多留民间为妙,圣人言——藏富于民。”


    “臣赞同几位大人的说法,一条鞭法好似虎狼药,我大明朝可经不起虎狼之药的折腾,还请殿下三思而后行。”


    纷纷有大臣不断跳出来,据理力争,引经据典地反对起来。


    他们这忠心为国,义正辞严的模样。


    都让朱瞻墡感动了!


    看看,看看咱的大明,


    满朝尽忠天子,


    何有不臣之人?


    我大明朝的忠臣这么多,怎么可能不蒸蒸日上?


    怎么可能不到三百年就灭了呢?


    肯定是皇帝的问题!


    朱瞻墡冷冷的一笑,


    这群人真是好演技。


    他们的底细,自己最清楚不过了。


    无非是怕了!


    怕了好,怕了就知道知错改错。


    朱瞻墡望着这群如热锅上蚂蚁一样的官员们,也不避讳,


    干脆开门见山,挑明道:


    “汝等无须多言,孤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也知道你们为了什么,咱这一条鞭法必然是要实行的……,”


    “孤就说一点,此法不溯及既往,你们好好揣摩这‘不溯及既往’五字,你们屁股不干净的,孤给你们五天的时间给我将屁股擦干净,这多出的土地是哪里来的就给我连地带钱还给人家。”


    “只要五天内擦干净的,五天后就查不出你,若执意不悔改的,那就好好的去阴曹地府给我大明种地去!”


    不溯及既往?


    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大臣,猛然眼里冒出精光。


    瞬间大喜过望!


    只见他,手持官牌一拜,高声道:


    “臣无知了,臣细细想了一下,我这样蠢笨的人,怎么能比得上殿下的英明神武呢?臣丢人现眼了,臣赞同殿下的一条鞭法。”


    其他刚刚反对的大臣们。


    目瞪口呆地看着这哥们!


    好家伙,这么转弯的?


    你高粱河车神啊?


    一见势头不对。


    而且已经有人抢先一步。


    其他人也怕被甩在后头。


    赶紧也做悔改表态。


    “臣也觉得是臣蠢笨了!”


    “臣糊涂,看样子是臣,老而昏聩了!”


    “臣,臣,臣……,臣刚刚说错话了,臣十分赞同殿下的一条鞭法。”


    “臣附议。”


    “附议!”


    朱瞻墡白了一眼这群虫豸。


    没好气道:


    “滚回去。”


    “是是是是~!”


    官员们点头哈腰,一个个喜笑颜开地赶紧回去。


    对于他们的识时务,朱瞻墡还是很满意的。


    前阵子处死的朝廷命官,这头七估计都还没过呢!


    何必上赶着来送死?


    这些舔着脸吞回自己反对意见的朝臣们,


    心底里也在盘算回家后,怎么擦干净自己的屁股。


    退肯定是要退的。


    但还想着能留一点。


    不过,有些大臣们,哪怕是听到殿下给这样的一次机会,


    那也是完全笑不出来!


    他们不是没有兼并过土地,不是没有侵吞过农田。


    而是手里的田产实在是太多了!


    五天?


    一个月都退不过来!


    完全擦不干净好吧!


    这样的大臣,基本上都是世袭的功勋。


    文武都有。


    有些是勋贵之后,有些本身自己就是功臣。


    他们干净不了!


    从里到外都已经脏透了。


    他们看着那些小官们,瞧着他们一个个偷着乐的样子。


    心底里更是郁闷!


    这群小垃圾能跑?


    他们这群功勋竟然跑不脱了?


    什么道理!


    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