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你认为此事应当如何解决?
作品:《重金求子,皇帝怎么来了?》 门外响起敲门声传来,潇璟珩低沉的回应道:
“进!”
思思姑娘抱着古琴推门而入,见到带着面具的沈昭二人,
微微俯身行礼道:
“让两位贵客久等了。”
沈昭此前来都是以沈曜的身份出现在她面前,
恢复女儿身之后,带着潇明玉来过几次,
江月的身份还是第一次出现在思思姑娘面前,所以她自然是不认得眼前的人。
“久仰思思姑娘大名 ,我二人今专为思思姑娘而来,能有幸听思思姑抚琴一曲,自是甘之如饴。”沈昭笑道。
思思姑娘看了眼沈昭,问道:
“这位姑娘,我们此前可曾见过?”
沈昭看了眼潇璟珩,随即摇摇头说道:
“未曾见过。”
原本坐在沈昭对面的潇璟珩站起身,站在沈昭身旁,揽住她的肩膀,说道:
“我夫人对姑娘的琴声向往已久,今日你若是让我夫人满意,重重有赏!”
沈昭看着潇璟珩财大气粗的样子,实在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二人直到快宵禁才离开醉仙楼。
住在醉仙楼的白起也正好走出雅间门恰好见到朝楼下走去的沈昭,低声道:
“江月?不是说她不在京城吗?她怎会突然出现在此地?
她身边的那个男人是谁?”
“白叔叔,认识那女子?”思思姑娘问道。
“思思,那位就是我此前跟你提过的,江湖上鼎鼎有名的仓阑阙的阁主,
我也是几年前赤霞峰见过一面,不过那时她是男装打扮。”白起。
“男装打扮?不会这么巧吧?”思思。
“巧什么?”白起敏锐的问道。
“没什么,许是我想多了。”思思笑道 。
白起有些狐疑的看着她,说道:
“思思若是知道什么,或者想到什么一定要告诉白叔。”
思思露出一个甜美的笑容,亲昵的挽起白起的手臂,说道:
“白叔放心,我若是知道些什么绝对不会瞒着您的,
我听说景王已经在京城住下了,您不打算去他府小住?”
“思思这是要赶我走?”白起笑道。
“怎么会,白叔你想在我这里住多久都行!”思思笑道。
三月十五,朝会。
众人的目光皆被龙椅旁突兀地多出一张书案吸引,殿内响起一片压抑的议论声。
“这......这个位置是给谁预备的?”
“我也不甚清楚,不过我记得昨日还没有这个位置。”
“难不成.......陛下这是要让景王殿下参政?这个位置专门为他准备的?”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到苏世卿身上。
苏世卿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自己并未听景王提起过此事。
难道说景王私下与潇璟珩见过,潇璟珩同意让他参政了?
“你们都看着本相做甚,此事本相也不清楚,不如问问赵太傅,
本相听闻陛下最近经常在御书房召见他,他应当知晓其中内情。”苏世卿。
听着苏世卿的话,一众朝臣的目光再次齐刷刷的看向赵太傅。
赵太傅见状,索性闭上眼睛,开始打起盹来。
大殿内窃窃私语的声音越来越大,直到李全的声音传来,方才打住。
“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潇璟珩今日心情大好,坐在龙椅上,嘴角噙着笑,朗声道:
“众卿平身,今日可有本要奏?”
御史台的韩御史率先出列:
“陛下,老臣以为皇后如今已经顺利诞下公主与太子,
是时候让其将北疆兵权,交还与皇室,
或者交于宁远侯沈曜,无论如何,这兵权也不能握在深宫妇人之手。”
“臣附议。”
潇璟珩看向站在百官之首的苏世卿,问道:
“北疆兵权一事,事关重大,苏相,你认为此事应当如何解决?”
苏世卿闻言,连忙躬身回应:
“陛下,老臣亦赞同韩御史所奏,兵权乃社稷根本,况且此前突厥王离开之时,
与大周闹得颇为不快,虽有十年之约,如今已然过去四年,
若是六年之后,北疆兵戈再起,皇后娘娘终究是女子,此前在北疆,
届时,我们总不能指望皇后娘娘挂帅出征吧!”
“陛下,老臣以为苏相所言极是,皇后娘娘毕竟是女子,此前在北疆,
虽侥幸赢了几场战役,终不是长久之计,
况且太子与长乐公主年幼,不能离开母亲的教养,
此前陛下以皇后娘娘怀有皇嗣为,需静养为由,再三推脱此事,
而今太子,公主均已平安降生,此事万不可再拖延了!”
韩御史跪在地上言语诚恳,字字真切。
“韩大人此言差矣!”
沈曜向前一步,声音清明:
“皇后娘娘在北疆所胜战役,绝非侥幸!她对兵法的领悟与运用,
我敢说,在座的诸位,无人能及,
四年前,我父亲骤然离世,沈家军群龙无首,一时军心涣散。
大军在百里之外驻扎,城中除了两具尸首之外,皆是是残兵败将,
是她以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重振军心,等待大军集结。
试问韩大人,此役若是换作你,是否也能侥幸扭亏为赢呢?”
“沈侯爷莫要混淆视听,娘娘当年可是以你的身份接手的沈家军,
并非沈昭,若是军中将领知道统领他们的是位女子,
老臣认为军中的将士必然不会同意。”韩御史反驳道。
“当年形势所迫,皇后娘娘确实是顶替了臣的身份,但是,诸位不妨想想,
皇后娘娘当年不仅要隐瞒身份不被识破,以防军心动荡,
还要殚精竭虑制定计划,可谓是内忧外患,即便如此,
他仍做得比臣更好,臣自愧不如,
诸位若是觉得当年的处境,哪位会比皇后娘娘做的更出色,
不如站出来,一较高低。”沈曜。
“臣赞同沈侯爷所言,你们这些家伙,全靠一张嘴吧嗒吧嗒的没完,
若是真有人不服,大可站出来咱们比试比试!”赵宴清也出言道。
苏世卿听着几人的争论,眼角的余光扫过赵太傅,心中暗自思索:
这个老东西今日怎会如此反常,往日但凡议论兵权一事,他必是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