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沈曜岂敢贪功冒领?
作品:《重金求子,皇帝怎么来了?》 “臣妇告退.......”
“臣女告退......”
人群各自散去,方才还剑拔弩张的湖边,渐渐空寂下来,
沈昭站在原地,身边跟着一众宫女太监,她敏锐的看向远处亮着光的偏殿,
方才烟火停歇的瞬间,沈昭似乎听见那边传来急促的呼吸声,和低吼声。
她抬脚缓步上前,殿内再次传来像是重物坠地以及低喘声,
她停下脚步,心脏猛地一沉,
这个声音,是潇景珩!与他朝夕相处,耳鬓厮磨,她绝对不会听错。
沈昭在犹豫着要不要上前查探时,
“砰!”
里面再次传来一声沉闷的声响,
紧接着又是一阵更为剧烈和混乱的,夹杂着粗喘和撕扯的动静!
沈昭停下脚步,不敢再上前,指尖冰凉,一股寒意从脚底瞬间窜上脊背,
今日这局,果真是冲她来的,一环扣一环,
幕后之人一边用宫女拖住他,泼她脏水,一边将手伸向潇景珩,
在他的酒中下药,好一出恶毒的离间计!
“娘娘,”云裳小心翼翼的声音打破了死寂,
“可是哪里不舒服,夜里风凉,不宜久留,
不如先回殿内告知太后与陛下一声,早些回宫歇息。”
沈昭摇摇头,看了眼跟在自己身边的宫人,吩咐道:
“让他们都散开些,退到回廊那边候着,本宫.......想一个人静静。”
“是!”云裳见她情绪不佳,也不多问,立刻低声传令,
宫人们如蒙大赦,悄无声息地退入不远处的回廊,
湖边,只剩下沈昭和云裳主仆二人。
雪花悄无声息的飘落在沈昭长长的睫毛上,形成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
她目光死死锁住那扇紧闭的殿门,
听着里面的声音,不知是何等不堪的场景,沈昭清楚潇景珩对自己的深情,
但是,此刻他中了药,身不由己,若是自己推开那扇门,
见道的是颠鸾倒凤,巫山云雨,自己能否承受住那刺目的画面?
可若是她视而不见,转身离去,岂不是正中幕后之人下怀?
这出精心设计的离间计就会得逞..........
思及此处,沈昭深吸一口气,她双手在宽大的袖中死死捏紧。
终于她迈开略显沉重的步伐,一步步朝偏殿走去,
脚下的积雪发出细细的声响.......
太和殿
慕雪眼见与沈昭一同出去的命妇贵女皆回到席间,却独独不见沈昭的身影,
沈曜也立刻察觉到异样,不仅皇后未归,连陛下也离席许久未返回。
正欲起身离席去寻
“沈侯爷!”一声带着笑意的呼唤传来,只见苏丞相端着酒杯,
笑容满面的看向自己:
“还未恭喜侯爷痊愈归来,当真是可喜可贺,如今令妹入主中宫,母仪天下,
宁远侯府当真是一门三杰,贵不可言啊!这杯酒本相敬你。”
“相爷过誉了。”沈曜端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慕雪趁机低声说道:
“夫君,我先出去看看,若是寻到皇后娘娘,派人回来知会你一声。”
沈曜点头,低声叮嘱道:
“万事小心。”
“好。”慕雪应下沈曜的叮嘱,正欲起身悄然离席,
却被身侧不远处传来的一道温婉的声音叫住。
“侯夫人留步。”
慕雪动作一顿,循声望去,只见苏丞相的夫人正含笑望着她,
眼神热切,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恳求:
“早就听闻侯夫人医术高超,妙手回春,短短半年时间就将沈侯爷治好了,
妾身近来总觉得心慌气短,夜间难以安枕,寻遍太医调理,总不见大好,
今日有幸得见夫人,实乃天赐良机,不知夫人可否赏脸,替妾身略瞧一瞧?
也好解了妾身这日夜悬心之苦。”她声音不高不低,恰好让邻近几桌听的清楚。
众人目光齐刷刷的聚焦在慕雪身上,带着好奇,探究,更有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若是她此刻公然拒绝丞相夫人的请求,
明日的朝堂之上便会再多出几份参皇后母家恃宠而骄的折子,
慕雪求助的看向沈曜,见沈曜朝自己点头示意,
“丞相夫人既然信的过我,我自当尽力而为。”
慕雪脸上挂着无可挑剔的端庄笑容,声音温婉,
苏夫人正欲起身,朝慕雪所坐的方向走来,
“苏夫人,身体不适,我过来便是。”
苏夫人伸出手腕,放在两人之间的案几上,她笑容殷切:
“有劳侯夫人了。”
慕雪伸出手指,轻轻搭在苏夫人的脉上,
片刻,她收回手,抬眼看向苏夫人,语气温和道:
“夫人脉象细数而促,想来是年节将近,府中事务繁杂,夫人劳心劳力所致。
这并非顽症,夫人只需服些安神的汤药,多出门走走,便可大好。”
苏夫人听着慕雪的话,脸上顿时大喜,说道:
“有侯夫人这句话,妾身就安心了。”
慕雪点了点头,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苏丞相再次举起酒杯,对着沈曜夫妇二人说道:
“沈侯爷此番痊愈归来,当真是我大周之福,
侯爷英姿勃发,雄才伟略,不输老国公当年半分,
若无侯爷在北疆浴血奋战,舍身忘死,怎会有我等今日这太平宴席?
侯夫人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年轻一辈的翘楚,医术超群,
德才兼备,这杯酒,本相敬你们夫妇二人。”
沈曜知晓这是苏世卿在故意拖住自己,
想来他定是知晓陛下的去向,甚至极有可能就是这幕后推手。
他目光扫过席间,见苏婉柔仍在座,
沈曜心中念头飞转,苏世卿若有心想送人入宫,按理该送自己女儿,
而并非抬举外人,或许是自己多虑了,陛下与昭儿许是在殿外醒酒。
沈曜压下思绪,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
“相爷言重了,沈曜自知才疏学浅,远不及家父当年万分之一,
北疆战事得以平息,全仰仗陛下运筹帷幄,将士拼命,
更有皇后娘娘亲赴险境,力挽狂澜,沈曜岂敢贪功冒领?”
沈曜一番话,将功劳尽数归到帝后与边疆战士,丝毫不给朝中老臣借题发挥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