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出海放置流刺网

作品:《重生95:带妹赶海致富,喂饱全家

    “小浪,算叔求你了,你跟我说句实话,这件事情和你到底有没有关系,我的意思是,李向前一伙人被通缉,是不是你报的信?”


    送走了过来例行盘问的李所长三人,王国庆关上办公室大门,命令其余村干部全部退出去。


    “村长,你几个意思啊,这话要是让乡亲们听到,坏了我的名声,你赔得起吗?”


    沈浪大马金刀坐到王国庆的椅子上,跷着二郎腿说道:“李向前自己不走正道,干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有关部门抓人,和我有什么关系。”


    “真不是你干的?”


    王国庆半信半疑。


    事情怎么就这么巧。


    李向前与另外几个人,与县里大富豪酒楼老板的小舅子合谋,自编自导了一场绑架的戏码。


    夏建国刚收到勒索信。


    一边承诺给钱,一边打电话报官。


    有关部门仅用不到两个小时,就将收钱的绑匪抓了个正着。


    随后找到关押人质的仓库。


    “解救”出毫发无损的夏建国小舅子。


    绑架勒索是此人自编自导,一共有五个人配合。


    其中一个就是李向前。


    “村里出了害群之马,你这个当村长的肯定比谁都着急,不过嘛……”


    沈浪若有所指地说道:“饭可以乱吃,话说出来,小心收不回来。”


    留下这句话,沈浪起身就走。


    王国庆猜得真准。


    这桩绑架案正是沈浪捅出去的。


    先不说夏建国是沈浪的金主。


    单凭李向前参与这件事情,沈浪就不介意送他一场牢狱之灾。


    没办法。


    沈浪心眼就这么小。


    前世害过自己人,一个都别想好过。


    不惹事,沈浪一时半会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一旦出动跳出来兴风作浪。


    就别怪沈浪不懂什么叫心慈手软!


    走出村委会,沈浪免不了被乡亲们问东问西。


    回了家。


    又被黄琼花和妹妹沈玲问个不停。


    两天后。


    林秀娥夫妇缴纳了2000元罚款,总算被放出来了。


    看模样。


    治安所没少给他们开小灶。


    暴力抗法可轻可重,主要看罚款交的及不及时。


    与此同时。


    沈浪订购的捕鱼神器也到货了。


    隔天早上。


    沈浪,张志强,冯晓东,外加五名经过沈浪培训的小弟,登船准备出海。


    “浪哥,这就是你说的捕鱼神器?”


    甲板上,冯晓东看到了沈浪口中说的好东西。


    还以为是什么先进的捕鱼工具。


    没想到,竟然是传统的流网。


    流网又被称为流刺网,刺流网。


    使用棉纶编织网,连成长带形放置于海面。


    通过缠绕鱼鳃,鱼鳍,大量捕捞海鱼。


    流网长度不一,能够一次性覆盖十几米的海面。


    覆盖面积大。


    可以长时间留在海面。


    属于当地传统的捕捞渔网之一。


    不但冯晓东纳闷。


    几名充当船员的小弟也觉得不可思议。


    就在刚刚。


    沈浪宣称本次出海,一定能够满载而归。


    对此,小弟们坚信不疑。


    问题是流网不是这么用的。


    一般都是夜间撒网,凌晨收网。


    张志强说道:“都被围着了,回到各自的位置,一切听船长的。”


    “走吧。”


    冯晓东配合张志强,驱赶小弟们返回工作岗位。


    沈浪如果想说,不用问他也会说。


    众人离去后,张志强走进驾驶室,说道:“小浪,你是准备去深海捕鱼吧?”


    “张大叔,有了新设备,几点钟撒网也就不重要了。”


    既然是出海测试新型声呐,自然要一改传统的捕捞方式。


    小弟们猜得没错。


    流网确实需要夜间撒网,凌晨收网。


    不过嘛。


    沈浪看向旁边的高频声呐显示器。


    高频声呐能够模拟鱼群声波,起到诱使鱼群靠近的作用。


    有了它。


    白天撒网同样可以大有收获。


    时间一份份地过去。


    众人早晨出海,一直到中午,都没见沈浪做出其他的安排。


    等到众人吃完午饭,沈浪终于下达了出海后第一道命令。


    各就各位,按照张志强的指示,向海面进行撒网作业。


    流网的操作方式有别于普通的手抛网。


    没点经验,不但会一无所获。


    甚至有可能出现,连人带渔网一块掉下海的麻烦。


    沈浪订购的六张流网异常坚固,分别连接着浮子纲和沉子纲。


    下网需要经验,还需要渔船保持均匀的速度。


    沈浪负责驾船,张志强负责传授经验。


    一老一少配合无间。


    老渔民的能力,体现得彻彻底底。


    “小浪,几张网都已经放置在海面,你……你干什么呢?”


    张志强走进驾驶室,表情愕然地看到沈浪蹲在一台设备前忙活。


    “张大叔,这就是我之前和黑哥订购的声呐。”


    “原来是它。”


    张志强恍然大悟,凑过去看起稀奇。


    只见声呐屏幕上,密密麻麻全都是光点。


    张志强不解地挠挠头,说道:“小浪,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啊?”


    随即,沈浪介绍光点代表着水下鱼群。


    从设备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附近有一群数量繁多的鳕鱼。


    “天呐!声呐还能判断出鱼群的种类?”


    张志强错愕难当。


    要真是这样。


    这不就成了千里眼吗?


    “设备不同,探测的功能也不一样,要不然,黑哥怎么敢开价四万。”


    沈浪头也不抬地继续操作设备。


    这年月的四万元,起码能在省城购买两套二室一厅。


    购买力相当于后世的一百多万。


    甚至可能更多。


    九十年代最贵的不是吃穿衣物,也不是房子土地。


    而是各类带电的设备。


    “张大叔,您就等着看好戏吧,今天别的鱼群不敢说,这群鳕鱼,全都能捞上来。”


    “呵呵呵,要真是这样,别说四万块,就算多加一万,这东西买得也值。”


    张志强相信沈浪不会骗自己。


    想到早年间打鱼主要是经验和技术。


    可即便是在海上待了一辈子的渔民。


    也未必能够天天有所收获。


    紧接着。


    沈浪拿出黑哥留给他的脉冲波数据本,开始调整引诱鳕鱼群的脉冲波段。


    调整好模拟鳕鱼声音的赫兹脉冲波频率。


    一道道肉眼难见的声波开始以渔船为中心,向着海底进行释放。


    沈浪和张志强紧盯屏幕,时刻关注上面的鳕鱼群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