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父子争吵,李逸戏耍李世民!

作品:《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不仅是李世民此时震惊万分,长孙皇后的眼中,同样满是惊讶之色。


    来李逸家中这么多次,她见识过李逸各方面的本事,但还是第一次看到李逸认真谈论军国大事的样子。


    而李逸的表现,让她惊喜无比。


    李世民与房玄龄、魏徵等人束手无策的难题,李逸轻松就想出了两个解决办法。


    第一个办法用红景天这一不被大唐所知的药材来解决高原反应,足以说明李逸的学识渊博。


    而第二个办法就更了不得了,居然能想出这么一套精巧的青稞酒计划来对付吐蕃。


    长孙皇后不仅本身的眼光见识不凡,在听完李逸的全部阐述之后,能判断出李逸提出的青稞酒计划很不错,而且她从李世民的反应之中,也可以看出李逸这一计划的厉害。


    她与李世民青梅竹马,并肩同行几十年,对李世民的能力非常清楚。


    能让李世民如此震惊失神,足以证明李逸提出的这个青稞酒计划非同凡响。


    连房玄龄这个李世民手下的头号谋士,都未能想到办法对付坐拥高原地利的吐蕃,而李逸今日刚听李世民提到这件事,就能想出这么一个完善的计划,足可见李逸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李逸在讲述这个计划的时候,展现出来了对人性与朝堂权力斗争的深刻认知。


    这最令长孙皇后感到震惊的地方。


    因为要想在这两方面有深刻见解,她觉得必须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朝堂经验才行,而李逸才十五岁,且从未进入过朝堂。


    面对如此不合常理的情况,她只能归结于李逸天纵奇才,无师自通了。


    这时,李世民开口问李逸道:


    “那从吐蕃买回来的青稞酒怎么处理呢?我大唐之人能喝得惯青稞酒吗?”


    按照李逸这个计划,要让吐蕃贵族心甘情愿,甚至冒着对抗吐蕃之主的威胁酿造青稞酒,那肯定要让这些吐蕃贵族赚到大钱。


    所以,大唐购买青稞酒的价格就不能低。


    这样一来,就意味着要花费大量金钱。


    李世民觉得,如果能把从吐蕃买回来的青稞酒卖出去,那也可以收回一部分钱,弥补一些损失。


    对于如何处理买回来的青稞酒这一问题,李逸心中也有答案。


    于是,他不假思索地回道:


    “可以再加工一下,然后高价卖给吐蕃人,嘿嘿。”


    听到李逸说的这个答案,李世民愣住了。


    李逸说的这个解决办法,他属实是没有想到。


    这个想法是好的,但问题是吐蕃人为什么要高价买呢?


    “具体怎么做?”


    李世民追问道。


    李逸摩挲着下巴,回道:


    “吐蕃高原地区,气候高寒,当地人肯定喜好喝烈酒。”


    “我有办法把吐蕃人酿造的青稞酒变得更烈,到时候换个名字,就可以高价卖给吐蕃人了。”


    “到时候,我低价从朝廷手中购买青稞酒,加工处理后,再高价卖给吐蕃人,这不也能大赚一笔吗?”


    “看来,作为一个大唐好百姓,我回头得找个机会去拜访一下宿国公,为朝廷献计献策对抗吐蕃,嘿嘿。”


    看着笑出声的李逸,李世民没好气地斥责道:


    “你这是真心为朝廷献计吗?分明是想自己赚钱!”


    “不冲突啊,虽然我不会原价从朝廷手中购买青稞酒,但好歹也是弥补了朝廷的一部分损失不是。”


    “所以秦叔你看,朝廷的损失得到了一定弥补,吐蕃人喝上了烈酒,我赚到了钱,这是三赢啊!嘿嘿。”


    李逸不在意李世民的批评,笑嘻嘻地回道。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无奈。


    自家这个儿子,真是太会为自己脸上贴金了。


    “哼!你倒是会趁机占朝廷的便宜!”


    “你怎么就能保证朝廷一定会把从吐蕃高价买来的青稞酒低价卖给你?就不能卖给别人吗?”


    李世民看不惯李逸一副贪财的模样,非得质疑下李逸的这个赚钱大计。


    李逸笑了笑道:


    “别人不会提升青稞酒烈度的酿酒技术,买了也没用,只会亏本。”


    “所以,朝廷只能卖给我,因为其他人都不会买。”


    “这就叫买方市场,哪怕我只出原价的三成,朝廷也得卖,不然连原价三成的收入都没有。”


    他这话,其实是说着玩的。


    真到了那个时候,他肯定得发挥高风亮节,在朝廷刷个好印象,不会占朝廷便宜。


    他又不缺赚钱的办法,没必要因为这事把自己的名声弄差。


    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见李逸说得一本正经的,都惊呆了。


    原价三成?


    自家这个儿子可够心黑的,这不是要让朝廷白白损失七成吗?


    但很快两人转念一想,李逸说得也没错,如果不卖给李逸,这些青稞酒只能白白放在朝廷手中,连三成投入都收不回来。


    尽管明白这个道理,但李世民心中依然觉得很不爽。


    这不是趁火打劫占朝廷的便宜吗?


    身为大唐天子,李世民觉得自己有必要对李逸进行狠狠批评。


    “你这小子,可真是个唯利是图的奸商!”


    李世民咬牙切齿地说道。


    闻言,李逸当即叫屈道:


    “秦叔,我这怎么能叫奸商呢?我又帮朝廷出主意,又掏钱帮朝廷弥补损失,我对大唐的忠心天地可鉴!”


    “那你为什么不想着到时候原价买朝廷的青稞酒?”


    李世民嗤笑一声,斜了李逸一眼。


    李逸笑嘻嘻地回道:


    “那这做买卖,总得赚取一点合理利润不是。”


    “你这小子,还真是伶牙俐齿!”


    李世民很是无语,自己这儿子太能胡扯了。


    他决定了,如果后面真要执行李逸想出来的这个青稞酒计划,他一定要让李逸把提升青稞酒烈度的技术上交给朝廷!


    如果不交,那也得让李逸原价把朝廷的青稞酒买了,然后高价卖青稞酒赚的钱,还得给朝廷上交一点。


    李逸身为皇子,必须要操心国事,不能只顾着自己赚钱!


    李世民在心中为自己找着理由。


    他看着沉迷赚钱大计的李逸,就跟看着一头肥羊一样,不从李逸身上薅点羊毛下来,他心里不痛快。


    一旁的长孙皇后看完父子两人的语言交锋,发现李逸就是故意在跟李世民斗嘴,然后她再看满面不爽的李世民,心中就觉得好笑。


    “你别听逸儿瞎说,他就是说着玩的,逸儿生性善良,怎么可能做趁火打劫的事?”


    长孙皇后开口道。


    李逸嘿嘿一笑:


    “还是孙姨娘懂我。”


    李世民也反应过来了,要说自己这儿子生性善不善良,那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李逸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按照李逸自己的说法,成年人做事只看利弊。


    很明显,李逸此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站在一个大唐普通百姓的立场去分析,趁火打劫朝廷显然是弊大于利的事。


    以李逸的聪明程度,肯定不会干这事的。


    所以,正如长孙皇后所说,李逸就是在故意跟他拌嘴玩。


    “这浑小子。”


    李世民笑骂了一句之后,接着问李逸道:


    “你真打算让宿国公程知节把你今日想出来的计策献给朝廷?”


    “那当然是真的,身为大唐人,为国献策理所应当!我也不希望大唐又多一个强大的敌人。”


    李逸认真的说道。


    作为一个知道未来历史发展的穿越者,他是真心不愿意看见吐蕃强大起来成为原本历史时空中那个与大唐相斗两百余年的吐蕃帝国。


    能早点把这个威胁扼杀在摇篮中,自然最好不过。


    至于说青稞酒计划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李逸也没有百分百把握,但他觉得可以一试。


    就算失败了,朝廷也不会有什么太大损失。


    看着突然认真起来的李逸,李世民觉得很欣慰。


    李逸能有这样为国分忧的意识,很好!


    “那你觉得,这个计划该如何具体实施呢?”


    李世民开口问道。


    李逸沉思一会之后,缓缓开口道:


    “要实施这个计划,首先在明面上不能用朝廷的名义,必须由一家商号出面,这样才能尽量降低吐蕃朝廷的警惕心理。”


    “其次,最好是一开始就能在吐蕃找到一个大贵族合作,这样能尽快把此计划在吐蕃推进。”


    说到这里,李逸停顿思索片刻,接着说道:


    “也许,不久后就会有一个启动计划的好时机。”


    “看来,我得尽快去找宿国公聊一聊这件事了。”


    听见李逸最后这句话,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两人心中当即涌上一个念头:


    “完全没必要!不用再让程知节转述一遍了!”


    略过这个念头,李世民疑惑地问李逸道:


    “你说的好时机是什么?”


    “大唐虽然因为高原反应战败,但在平原上的时候,大唐可是打得吐蕃狼狈而逃,所以我猜测,松赞干布或许会很快再派使者团来长安。”


    李逸开口回道。


    李世民追问道:


    “松赞干布这是意欲何为?”


    李逸回道:


    “修好大唐,或许,还会求娶大唐公主。”


    他做出这一判断,是基于未来历史的经验。


    在未来大唐与吐蕃的松州之战中,吐蕃在平原上被大唐教训一番之后,松赞干布见识到了大唐的强大,便是选择了修好以及求娶大唐公主这条路。


    而这一次,尽管大唐贸然冲入高原遭遇了失败,但李逸觉得,松赞干布作为一代雄主,不会因此就自大到认为吐蕃能与大唐正面对抗。


    相反,平原上的惨败,会让松赞干布意识到吐蕃还不足以挑战大唐。


    再加上,吐蕃毕竟才刚刚从松散部落联盟变为统一国家,内部并不安稳,松赞干布需要更多时间稳定内部。


    因此,修好大唐,便是松赞干布最现实的选择。


    至于求娶大唐公主,这是松赞干布一直想做的事,肯定也会一起提出来。


    在原本历史时空中,大唐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也是发生在松洲之战之后的事。


    李世民思索片刻,微微点头。


    他觉得李逸的分析很有道理。


    “你的意思,是趁着吐蕃使者团来长安的时候启动青稞酒计划?”


    李世民问道。


    李逸点了点头,道:


    “对,使者团之中肯定来自吐蕃贵族世家的人,可以制造机会,让负责实施青稞酒计划的商会之人结交使者团中人,说服其背后的贵族世家开始酿造青稞酒。”


    “你说得没错,这确实是个机会。”


    李世民对李逸的观点表示赞同。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要找哪一家商号具体负责实施青稞酒计划?


    是的,李世民心中已经决定执行李逸提出的青稞酒计划了。


    所以他现在必须要考虑具体细节问题了。


    在李世民看来,最适合具体执行这一计划的,自然是李逸。


    因为李逸不但是计划提出者,最熟悉计划,而且从李逸的言谈中,还可以看出李逸对吐蕃很熟悉,这样更容易让计划成功。


    但李逸的皇子身份是一个隐患,再过两月,李逸便能恢复真实身份。


    到那时,万一吐蕃朝廷知道李逸不是商人,而是皇子,有可能就会早早意识到不对。


    有利有弊的情况,让李世民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他决定回宫之后再好好琢磨琢磨。


    随后,三人又交谈一阵之后,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离开李逸家,回宫而去。


    ……


    与此同时。


    另一边。


    郑国公府。


    郑国公魏徵刚回到自己家中坐下,魏淑玉便带着小桃来到了他的身边。


    “阿耶,今日我与人比拼对联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上联对不出,你帮我对一下吧?”


    魏淑玉开口对魏徵说道。


    是的,她是魏徵的嫡女,也是魏徵的二女儿。


    魏徵的大女儿已经嫁给了霍王李元轨,所以魏徵现在操心的,就是魏淑玉的婚事。


    对于自己这个女儿的才学,魏徵很清楚,确实是有真本事的。


    要不然,魏淑玉出的那个用来搪塞他催婚的上联,也不至于一直无人对出了。


    此刻听到魏淑玉被一个上联难住了,魏徵也对这个上联产生了兴趣。


    “你把上联说出来听听。”


    魏徵对魏淑玉说道。


    魏淑玉点了点头,缓缓说出了李逸出的那个上联:


    “烟锁池塘柳。”


    听完这短短五个字之后,魏徵的眉头很快皱了起来。


    他终于知道魏淑玉为什么会对不出来下联了,这对联确实太难对了。


    虽然只有五个字,但是想要兼顾五行属性、意境统一与平仄工整来对出一个下联,难度太大了。


    思索良久之后,魏徵摇头道:


    “这个下联,我一时半会想不出来,容我回头再好生思索思索。”


    “对了,这个下联是谁出的?”


    魏徵好奇地问道。


    “是姑爷出的!!”


    魏淑玉还来得及开口回答,便被小桃抢答了。


    魏徵闻言,顿时懵了:


    “姑爷?”


    “哪来的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