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捐款救助

作品:《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

    可这苦了秦淮茹母子几个,他们的困境大家都有目共睹。


    按现在的标准,贫困户每月只有五块钱,秦淮茹家连两块都凑不齐。


    现在遇到这样的事,我们作为邻居不帮忙,传出去岂不是太说不过去了?”


    “一大爷,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对啊,一大爷,有话直说吧,大家都在听呢。”


    这些发问的人并非愚蠢之辈,反而非常敏锐,能迅速察觉到这场会议的核心议题——几位大爷似乎想为秦淮茹一家筹集援助。


    这件事如果是易忠嗨来做,不会引起太多争议。


    一方面,他平日在院里口碑很好;另一方面,贾家和已故的家东旭还有些关联。


    尽管东旭已去世多年,但易忠嗨也顾及面子。


    可如今,你刘海忠主动提出帮助秦淮茹,到底意欲何为?


    “一大爷,您的意思是让我们捐款吗?”


    “给秦淮茹捐?别开玩笑了。


    说实话,他们家完全是自作自受,什么条件?居然还染上了**,还以为自己有多富裕,这种人根本不值得同情!”


    “没错,贾张氏现在还在监狱里,咱们把钱给他们家合适吗?”


    显然,众人对抽取**这件事十分反感,平时几分或几毛钱也就算了,当作在院子里积德行善。


    可如今,大家似乎对此不屑一顾了。


    刘海忠见此情景,心中焦急万分。


    他的威信远不及易忠嗨,若邻里执意不配合,他这个大爷形同虚设。


    然而,他没想到自己在邻居心中的地位竟毫无变化。


    他虽已是名义上的大爷,却意识到必须抓住机会树立权威,成为院里说一不二的人物。


    旁边,秦淮茹注意到邻里态度的变化,本以为有刘海忠等人协助能收获不少好处,没想到事态如此糟糕。


    不仅没人交钱,还有人迁怒于她。


    秦淮茹如惊弓之鸟,慌忙低下头,不敢直视周围人的目光。


    这时,一直沉默的许大茂终于开口了。"各位街坊邻居、叔伯婶娘们,今天我也来说几句……”


    身为二大爷,许大茂虽对这个称号不以为然,但这头衔不过是刘海忠为了满足自己管理欲望而特意设置的。


    许大茂意识到,继续和刘海忠合作下去,不但事情难以成事,自己也可能被牵连。


    因此,他决定主动表态:


    “各位,我虽年纪不大,但已在轧钢厂工作多年。


    下乡放电影时,也见过不少类似秦淮茹同志的情况。


    尤其在农村,女性权益常被忽视。


    如今我们有机会纠正,不该因贾张氏的过错牵连秦淮茹同志。


    毕竟,我们现在处于现代社会,与过去株连九族的做法完全不同。”


    “所以啊,咱们也不用准备多大的面额,给多给少都是缘分。


    要是贾家能渡过这次难关,咱们这一院子的人一说这事,至少还能留点人情味吧?”


    尽管许大茂年纪不大,说起这些话却一套接一套,不愧是领导面前的拍马高手。


    他几句话便让刚对刘海有所怀疑的街坊们改变了看法,觉得“还可以”


    ,虽然实际效果未必好,但大多数人还是吃这套。


    许大茂一番话后,院子里的住户纷纷上前捐了几分或几毛钱。


    看着票子越堆越高,他有意看向秦淮茹,眼神意味深长。


    秦淮茹注意到这一幕,但为了避免引起注意,只能一直盯着票子。


    然而她心里却有些异样的想法。


    没多久,大家捐得差不多了。


    那个年代,各家都不富裕,有些人并不富裕。


    但在三位大爷的努力下,全院大会总共为秦淮茹筹集到七块四毛七。


    若是平常,这笔钱会让秦淮茹很开心,但今天她脸色沉闷,像是吃了苦瓜一样。


    贾张氏抽的是鸦片,就算有聋老太挨打,也不能减轻她的负担。


    因此,这钱对秦淮茹一家来说,最多就是解决一时的温饱问题。


    这时,人群中许大茂忽然看到何裕柱从前面走来。"来了!”


    许大茂立刻招呼,“我们院里开大会呢,你来一下。”


    “咱们院里出大事了,外墙上的两块砖掉了,你看见了吗?”


    “嗯?是有这事,怎么了?”


    何裕柱直入主题,没有多余的话。"咱们几个琢磨着,这院子是大家共有的房子。


    贾张氏出了这事,秦淮茹别说吃饭了,恐怕连睡觉的地儿都没了。


    到时候,你能眼睁睁看她这样吗?要不你就象征性地给张大黑十块钱吧。”


    “大黑十?这点钱也算象征?”


    何裕柱听完后,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这简直荒谬,明明可以直接抢,却偏要装作让你捐钱?


    许大茂他们在全院大会上提出这事,要是何裕柱答应,大家皆大欢喜;若不答应,气氛就会变得尴尬。


    何裕柱要是处理不好,可能会变成整个四合院的目标。


    说完话,许大茂挑衅地看着何裕柱。


    他知道柱子现在在外面挺成功,说不定这次真能拿出钱来?


    实在不行,至少也得有个五六块吧?


    众人期待时,何裕柱耸耸肩:“抱歉,我没钱,这事别找我。”


    留下这句话,何裕柱转身就走。


    在这群人身上浪费时间,不如回实验室找零件划算。


    何裕柱的态度让观望的邻居们有了反应。


    好吧,连柱子都说没钱,那我们更不用捐了!


    本来想帮秦淮茹一家的几户人家,在看到何裕柱的态度后,都压下了内心的同情。


    他们心疼贾家,谁来心疼他们?


    于是,许多人把准备好的钱又塞回兜里。


    许大茂本以为能借着人多势众震慑何裕柱,这么多年何裕柱一直忙着北方的事,没和他有过冲突。


    没想到第一次交锋,居然被何裕柱直接击败了。


    瞬间,不仅观望的人收回了捐款,那些原本坚定的眼神也跟着散了,纷纷把刚捐出去的钱拿回来了。"柱子,你……”


    作为刘海忠眼中的一大爷,何裕柱的行为无疑是对他的一种羞辱。


    然而,何裕柱早已在众人未反应过来时,从院中消失,不知所踪。


    一周转瞬即逝,304研究所的十四科室传来喜讯。


    欢呼声打破了实验室原本的寂静与紧张


    氛围。


    刚从家中赶来的何裕柱,在接过同事递来的资料后,目光逐渐变得明亮起来。


    部成功下线了首辆国产轿车!


    这份资料让何裕柱目光闪烁的,是文件末尾的内容。


    鉴于何裕柱在国产汽车研发中的突出贡献,**部与上级组织商议后决定,将这第一辆国产轿车赠予他作为表彰。


    这一消息令十四科室的所有研究人员都兴奋不已。"何科长,您可是国内首位拥有国产车的人!”


    “恭喜您,何科长!”


    同事们望着何裕柱的眼神里满是敬佩与羡慕。


    所有人都认为这份奖励实至名归,即便按当前的成本计算,一辆国产轿车的市价至少六七万元,但何裕柱当之无愧。


    毕竟,十四科室如今在304研究所的地位节节攀升,遥遥领先其他部门,而这一切离不开何科长的努力。


    因此,当得知国内首辆国产车将赠予何科长时,大家由衷为他感到高兴。


    短暂庆祝后,何裕柱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一天时间匆匆过去。


    傍晚下班时,陈兴业特意通知何裕柱,组织安排的汽车已送达研究所,今晚他就能把新车开回家了!


    当然,当时并没有驾照这一说法,但开车前还是需要接受培训的。


    不过这对何裕柱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在北方的三年间,他对汽车有了不少了解,这也是他后来设计图纸如此流畅的原因之一。


    毕竟,他来自未来,视野更为开阔,但在设计时也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进。


    所以即便他直接开走这辆车,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研究所下班后,大家都兴奋地围在院子里那辆小汽车旁。


    或许称它为小轿车更贴切。


    那个年代的汽车外观并不讲究美观,而何裕柱设计的这辆国产汽车不仅注重动力和引擎,还在颜值上花了心思,内饰材质等方面都十分用心。


    坐在驾驶座上,何裕柱不禁有些恍惚,熟悉的设计和机械构造让他仿佛回到刚穿越时的时代。


    但很快他清醒过来,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尽管这个时代技术尚未成熟,但大家都在努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奋进,国家未来的繁荣就寄托在他们身上。


    小汽车的成功研发让何裕柱信心倍增,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家会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工业基础,到那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将比以前更快提升!


    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


    晚上八点左右,巷口聚集了大批人正往院子里涌去。


    他们都是去看热闹回来的。


    没错,今天是聋老太执行死刑的日子。


    虽然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但这并没有阻止大家的好奇心。


    在这个年代,对这类事件的处置通常公开进行,有时还带有警示作用。


    当然,更多的人只是把这种场面当作娱乐。


    毕竟日常太过平淡,这样的事情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胡同里突然传来一阵轰鸣声,所有人都愣住了。


    接着,一辆漆黑发亮的小汽车缓缓驶入院子,顿时引得众人目瞪口呆。"小汽车?”


    “这是什么稀罕东西?”


    一瞬间,大家的目光都被牢牢吸引住了。


    对这些居民来说,看到自行车已经算是少见,更别说这样崭新的小汽车了。


    这辆车不仅外观独特,还让人莫名感到几分威严,站在它旁边,大家都有点心生敬畏。"该不会是领导来了吧?”


    “不太像,领导即使坐车也会选择解放牌,虽然也不错,但和这辆比还是差了些,而且这车更有气势。”


    人们纷纷议论起来,还不时朝车内张望,猜测到底是什么重要人物会驾驶如此豪华的车辆,以及为何会选择来到这个不起眼的胡同。


    就在大家疑惑之际,小汽车停在了95号四合院门口。"好像是冲我们院子来的?”


    “怎么可能,咱们这儿怎么会迎来这样的贵客?”


    车刚停下,人们的目光变得更加惊讶。


    随着车门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这不是柱子吗?!”


    柱子从车上下来后,围观的邻居们脸上写满了震惊。


    他们完全没想到,这么气派的小汽车竟然是柱子开回来的。


    一时间,各种疑问涌上心头:柱子什么时候学会开车的?这车是谁的?他深夜来这里又有何公事?


    人群中议论纷纷,何柱子则停下汽车,仔细观察四周的街道。


    这条老胡同狭窄逼仄,换了新手司机恐怕停车时免不了磕磕碰碰,还好何裕柱技术不错。


    停好车后,旁边仍留有供人行走的空间。


    何裕柱正朝院子走去。


    今天他特意回来,一是因为组织分配给他一辆新车,他心中自然欢喜,想借此机会与何大清一家人共享喜悦;二是经过深思熟虑,他打算将岳父岳母接到自己买下的四合院居住。


    天色渐晚,他也该提前做些安排了。


    虽然以他目前的身份地位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外界影响他的几率几乎为零,但在大杂院生活总有潜在风险,他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如今他从北方返回,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把亲人接至身边便于安心工作。


    儿子何思行已渐渐长大,家中需要有人照料,聘请保姆虽是可行之策,但还是家人更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