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开始实验

作品:《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

    这一年怀孕并未影响她的职业发展,反而得到了同事和领导更多的关怀。


    若是在现代私营企业,这种情况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这天,何裕柱像往常一样抵达研究所,但他没有直接前往研究大楼,而是径直去了实验大楼。


    这段时间,十四科室的研究员们全都集中在实验大楼工作,对无缝钢管的研究热情日益高涨。


    当初项目启动时,大家心里都没底,但在何科长的带领下,一次次的成绩突破让整个团队信心倍增。


    只要跟着何科长努力,他们一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这种积极的氛围让何裕柱感到欣慰,同时他也注意到自己的技能水平在高强度工作中迅速提升。


    走在去实验大楼的路上,他查看了自己的技能进度。


    【姓名:何裕柱】


    【厨艺6级(4263512/5000000)】


    钓技3级(3412/5000)


    【桩功7级(15372612/50000000)】


    【提纵术7级(19492836/50000000)】


    【太极元功拳7级(14298764/50000000)】


    【十二形桩6级】


    【药理7级(1710281/50000000)】


    【英语7级(1716832/50000000)】


    【俄语7级(1736295/50000000)】


    【国文7级(1877006/50000000)】


    【数学7级(1785762/50000000)】


    【化学7级(1871924/50000000)】


    【物理7级(1771379/50000000)】


    【机械理论7级(1678121/50000000)】


    “没错,何科长,”


    同事回应道,“昨晚我就跟我爱人说了,接下来几天我会住在实验室,一定要完成这次的实验。”


    众人纷纷表态,决心不达目标绝不放弃。


    何裕柱受到感染,立即宣布开始实验。


    一号研究大楼。


    在办公大厅里,陈兴业所长和张兰教授等高级研究人员聚在一起,除了讨论近期研究进展外,最多的话题还是十四科室的无缝钢管项目。"老张,上周十四科室的实验报告你看了吗?”


    陈兴业突然问道。


    张兰点头回答:“看了,最近十四科室已经能够稳定生产93毫米口径的无缝钢管。”


    提到这个数字时,连张兰的声音都带上了几分激动。


    从一个月前的83毫米到现在的93毫米,十四科室取得的成绩令人震惊。


    谁能想到,短短时间里,国家在无缝钢管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确实,仅凭93毫米无缝钢管这一项技术,就足以在全球范围内引人注目。


    听完张兰的话,陈兴业的眼神也满是感慨:“很好,93毫米口径的无缝钢管,而且完全是自主研发的。


    你明白这对我们的行业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我国相关行业将获得巨大提升。


    枪械、火炮等领域,我们将不再依赖过时的产品或他国援助,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完全可以自主生产高质量装备。”


    作为304研究所的所长,陈兴业的视野无疑更为长远。


    他前往北方求学时发现,尽管毛熊国对国内提供了工业援助,但这仅限于基础工业领域。


    对于高端技术,特别是涉及*的部分,他们是绝不会传授的。


    五三年前,由于国内技术水平有限,无法自行生产无缝钢管,战士们的枪械、火炮等装备十分落后。


    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因缺乏先进武器,他们只能凭借无畏的精神冲锋陷阵,付出了巨大牺牲才取得了一些成果。


    这种英勇精神固然值得赞扬,但如果有机会选择,又有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弟兵白白送命呢?


    因此,五三年,我国自主研制出76毫米无缝钢管,虽然技术进步缓慢,但总算在逐步向前发展。


    短短两个月内,十四科室竟实现了从76毫米到93毫米口径的飞跃,这在过去简直是难以想象!


    “十四科室正在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无论成败如何,我们都应铭记他们的努力。”


    今天早晨,我收到了**部来函,他们对我们研究所十四科室的研究项目极为重视,并计划前来考察,请大家届时积极配合。”


    陈兴业这时透露了一个新信息。


    随着十四科室在无缝钢管技术上的突破,陈兴业已将相关报告提交至**部及工业部。


    无缝钢管主要用于重工业,因此不仅**部,工业部也收到了这份材料,只是**部先回信而已。


    陈兴业如此重视此事,是因为给他回信的是**部部长!


    三天后。


    清晨,304研究所门口停了三辆军绿色解放牌大卡车。


    保卫科人员见到这一幕,神情凝重。


    单看三辆大卡车和车上全副武装、着装整齐的工作人员,便知来者身份非同一般。


    很快,保卫科请示后便为这些卡车开了门。


    三辆卡车停下后,共有三十名士兵下车。


    其中有两人制服样式明显不同于周围的人。


    陈兴业等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站在那里迎接。


    见到这两人,陈兴业笑着打招呼:“陈所长,您就是王部长吧?”


    两人之前在一次大会上见过几面。


    王卫国点头回应:“是啊,陈所长,听说你最近去了北方学习?没想到你们研究所出了这么个人才!”


    张春明在一旁附和,急切地说:“陈所长,我们不用休息了。


    我们已经研究了你们的研究报告和实验成果好几天,现在必须去看看这位人才。”


    张春明对93毫米无缝钢管的意义有深刻理解,因此对这次见面充满期待。


    陈兴业理解他的心情,但解释说:“两位有所不知,十四科室正在新的实验突破,刚第四天,他们一旦投入工作,昼夜不停,现在过去可能影响交流。”


    听到这句话,张春明连连说道:“没关系没关系,研究团队有这样的进展,这是好事。


    我们国家正需要这样的实干家。


    陈所长,实话跟您说,我和老王这次来,对这项无缝钢管技术非常重视。


    十四科室的研究,我们可以在这里多住几天,怕的是您觉得我们添麻烦,不欢迎我们呢。”


    “张书记,您别这么说,您和王部长要是想在这多待几天,我求之不得。


    既然这样,我帮您们安排宿舍,也好一起交流学习。”


    陈所长笑着回答,他对两位部领导的反应毫不意外。


    毕竟,了解这项93毫米无缝钢管技术的重要性后,谁不会关注?


    就在陈兴业准备为两位领导安排住宿时,一个身影匆匆赶来。"所长,成功了!十四科室的实验完成了!”


    这人说话间,几乎喘不过气来。


    陈兴业听后微微一愣,旁边的王卫国和张春明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悦。"陈所长,看来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啊。”


    张春明开口。


    真是巧合,他们刚好赶上十四科室实验结束。


    陈兴业闻言也笑了:“是啊,没想到他们已经完成实验了,那正好,一起去看看吧。”


    得到这个消息后,陈兴业等人没有迟疑,立即转向实验楼走去。


    实验大楼十四科实验室里,气氛热烈。


    桌上放着一根黑色的无缝钢管。


    旁边各项测量数根据,这根钢管的口径为100毫米!


    与两个月前十四科室设定的目标完全一致,分毫不差。


    这段时间的连续加班终于得到了回报!得知成果的那一刻,大家先是兴奋不已,如今却更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触动,因为这是他们创造的历史!


    众人回过神后,都将目光投向台上忙碌的何裕柱。


    可以说,十四科室这次取得的卓越成就堪称历史性的突破,而他无疑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如果没有何科长率先垂范,带领团队设计图纸并日夜研讨,这项100毫米无缝钢管的技术根本无法实现。


    就在十四科室成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陈兴业一行人已来到实验室门外。


    在陈兴业的带领下,众人推门而入,何裕柱等人也注意到了他们的到来。"所长亲自来了!”


    “这是特意来祝贺我们科室的!”


    “没错,以前谁能想到能制造100毫米无缝钢管呢?现在咱们的技术连国际上都数一数二!”


    十四科室的人对所长的到来并未感到意外,反觉理所当然。


    毕竟科室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所长当然也会为他们感到骄傲。


    陈兴业看到实验室里人们的反应,心中已有几分明悟,这次试验看来又是柱子他们的一大突破。


    尽管内心激动,他仍决定先向柱子介绍几位部级领导。


    然而就在此时,突然传来两声惊呼:


    “柱子?!”


    “王老哥?张老哥?”


    王卫国、张春明与何裕柱同时认出了对方,彼此都露出惊讶之色。


    这让原本打算介绍双方的陈兴业一时不知所措。


    这是怎么回事?自己还没介绍,柱子居然已经认识这些领导?


    陈兴业满是疑惑地打量着两边的人。


    何裕柱立刻迎上前去。"王老哥,张老哥,真的是你们!”


    实验室内,陈兴业作为所长,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既无奈又带着笑意。


    他怎么也没想到,何裕柱竟然和王卫国、张春明有着这样一段渊源。


    当初军管结束后,王卫国和张春明跟随组织离开四九城,分别时谁也没想到还能再见。


    虽然新中国刚刚成立,但国内外局势依旧复杂,身为战士的王卫国深知,和平需要前线的牺牲来换取后方的安宁。


    如今重逢,王卫国和张春明看着已经长大的何裕柱,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柱子,我就知道你小子将来有出息!”


    两人走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对这位曾在**部备受瞩目的年轻人感到意外又欣喜。


    原来,他们一直挂念着柱子的成长,认为他定能有所作为。


    尽管未能亲自教导,但他们始终关注着他的发展。


    这次回四九城没多久,本想站稳脚跟后再去找柱子,却在这里巧遇。


    陈兴业在一旁听明白了他们的关系,惊讶地问:“王部长、张书记,你们早就认识柱子?”


    三人相视一笑,解释说这些年没少想念柱子,原本计划处理完公务再去寻他,没想到竟在此地重逢。


    实验室里,陈兴业依然哭笑不得。


    没想到柱子竟然和这两位部门的领导还有这样的渊源。


    在何裕柱简单讲述之后,陈兴业也明白了这几人之间的关系,随即感慨缘分的奇妙。


    然而,陈兴业同时也注意到了十四科室研究人员的表现。"柱子,既然你和两位领导有这份缘分,那今天我们就在食堂一起吃顿饭吧。


    不过我刚听说,你们科室的新研究成果出来了?”


    提及此事,王卫国和张春明的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虽然叙旧很重要,但他们的任务也很明确。


    何裕柱看出这一点,点头说道:“所长,就算你们不来,我也会去找你们。


    当初十四科室成立时定下的目标,今天终于达成了。”


    听到这话,陈兴业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仍下意识问道:“你的意思是,这次的无缝钢管……”


    “口径达到了100毫米,而且质量没有丝毫妥协。”


    何裕柱点头,同时示意一名研究员拿来他们新研发的无缝钢管。


    陈兴业看到钢管的那一刻就明白,柱子所说恐怕是真的。


    相比之前的版本,这根钢管看起来明显更粗壮。


    王卫国和张春明同样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两人目不转睛地盯着钢管。


    作为经历过战场考验的人,他们在装备方面的经验无人能及。


    毕竟当年随部队上前线时,面对的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