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羡慕

作品:《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

    他把图纸交给二车间的八级工们,这些资深工人曾参与制造第一代电风扇,现在动手起来更熟练了。


    当晚,何裕柱骑车回到四合院。


    一路上,不少邻居见到他都会主动打招呼,但他总觉得他们的目光中带有一丝警惕。


    回到家后,何大清和陈娟夫妇关上门,小心翼翼地靠近他。"柱子,听说是你要厂里处决那个叶夫根尼?”


    何大清问道。


    何裕柱负责一车间和二车间的两个项目,由于涉及保密,他甚至没向家里人透露过工作内容。


    何大清和陈娟也理解这一点,从未询问过他的工作。


    但今天,叶夫根尼当众被处决,广播明确指出是因为窃取一车间的机密文件,这让很多人联想到何裕柱身上,甚至有人传言是他下的命令。


    听到父亲的话,结合邻居们的异样眼光,何裕柱顿时哭笑不得。"爸,这事和我没关系。


    处决是因为保卫科掌握了确凿证据,而且涉及保密项目,具体细节我不便说,但一切都在依法进行,你们放心。”


    何裕柱的话让何大清夫妇安心不少。


    虽然他们了解柱子的性格,但今天轧钢厂处决叶夫根尼这件事影响不小。


    既然柱子保证程序无误,他们也就不再担忧,也没有深究细节,毕竟这关系到保密项目,他们不想为难柱子。


    晚上,何裕柱亲自下厨准备饭菜,食材由何大清通过工厂渠道购买,但费用和粮票都是他自己支付的,不会违反原则。


    他身为一食堂主任,这点便利还是有的。


    谢颖琪怀孕期间,何裕柱每天都精心准备营养餐,确保她的饮食丰富多样。


    即便是在当时,谢颖琪的饮食质量也不逊于何裕柱来自的那个时代。


    何裕柱的手艺如今已超过师傅李保国,若是放在从前,他可是能进皇宫当御厨的。


    何大清、陈娟以及何雨水也因何裕柱的厨艺受益,每天都能享用美味佳肴,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何大清甚至开玩笑说,等何裕柱不再掌勺,自己恐怕就无法在陈娟面前炫耀厨艺了。


    晚饭后,何裕柱将谢颖琪的餐食单独盛出,送到旁边的耳房。"颖琪,今天辛苦了吧,快来吃饭。”


    看着谢颖琪微微隆起的肚子,何裕柱脸上不禁露出笑容。


    成为父亲让他感到格外喜悦。


    谢颖琪却笑着回应:“你总是这么体贴。


    我在家只是散散步、走动一下,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哪里算得上辛苦?陈姨把家务都承担了,我连活动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何裕柱才安排谢颖琪在家中休养。


    尽管住处条件不如自家独门四合院舒适,但有陈姨帮忙照料,更为妥当。


    以何裕柱的经济能力,完全可以聘请月嫂或保姆,但他考虑到外人终究不如家人可靠,且当时的社会环境特殊,未来可能会留下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选择规避这些风险。


    何裕柱见谢颖琪吃完自己带的饭菜,额头已渗出细密汗珠,便拿起床边的蒲扇为她轻轻扇风。


    风力恰到好处,使闷热的房间多了几分清凉。


    谢颖琪心疼何裕柱一天劳累,忙劝他休息,自己来扇扇子。


    何裕柱听罢,握住她的手腕说道:"颖琪别担心,车间新研发的电风扇很快就能投入生产,到时候家里也会安装一台,肯定更凉快。"


    谢颖琪听后点头,她早就听何裕柱提起过电风扇的事,前几天还看到许大茂家已在使用。


    她对自家男人的技术充满信心,这种新型电风扇不用挂天花板,放地上就能用,十分便捷。


    次日清晨,何裕柱醒来。


    自从谢颖琪怀孕后,两人便分床而眠,他在旁边另搭了一张木架床,被褥用最新材质制作,睡得还算舒适。


    何裕柱起身准备早餐,来到中院水井旁打水时,恰好遇到贾家的人。


    贾张氏手里拿杯准备刷牙,见到何裕柱后眼神顿时变得锐利,上下打量了几眼。“柱子早啊。"秦淮茹穿花衬衫配蓝呢裤,虽有补丁但仍整洁,见状热情打招呼。


    然而贾张氏拉住秦淮茹,目光带着不满,似乎在责怪为何要跟何裕柱攀谈。


    何裕柱在轧钢厂的事情转得越来越离奇,贾张氏虽然一贯强势,但听说柱子竟然能让厂里的领导直接处决犯人,心里也不免有些畏惧。


    她和柱子之间的矛盾不少,现在更不想招惹他。


    秦淮茹最初也没多想,只是贾家的条件实在窘迫,连饭都吃不饱,月末更是连棒子面都快没了,只能靠向一大爷借粮勉强维持生活。


    相比之下,柱子家的情况明显要好得多。


    即使一大爷偶尔接济,也远远不够。


    要是能和柱子家搞好关系,他们平时的剩饭就够贾家吃了。


    无奈之下,贾家五口人全靠贾东旭微薄的工资生活,必须想办法找其他的出路。


    至于贾东旭,婚后多年身体每况愈下,白天在工厂忙碌,晚上回家继续操劳,饮食又跟不上,气色自然远不如每天都营养充足的何裕柱。


    不过,贾张氏和秦淮茹都没察觉到这一点。


    毕竟那个时代大家都差不多,贾东旭婚前就体弱多病,大家早已习惯。


    何裕柱听到秦淮茹的呼唤,礼貌性地点头回应。


    他瞥了贾东旭一眼,心中有所触动。


    贾东旭婚后几年,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何裕柱仅凭一眼就感受到他身上的颓败之气。


    即便没看过原剧,单凭自身的医学知识观察,他也判断出贾东旭的身体已严重透支,若不及时调理,恐怕撑不了太久。


    何裕柱看得明白,贾东旭目前的状态主要是由于生活缺乏节制所致。


    秦淮茹虽然穿着朴素,但身形依旧明显。


    加之贾家饮食清淡,毫无营养,身体状况不佳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这一切与他并无直接关联。


    贾东旭是生是死,他并不在意,毕竟两人并无交集。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当下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即便心中有所猜测,何裕柱依旧保持冷淡的态度。


    目睹此景的秦淮茹内心难免失落,不知未来该如何是好。


    秦淮茹对贾东旭的身体状态略知一二。


    自婚后他的健康便每况愈下,最近更是肉眼可见地虚弱许多。


    而她因户口问题,在城里难以找到工作。


    目前,贾东旭刚入职轧钢厂。


    秦淮茹与婆婆贾张氏则在家靠缝纫机制作鞋垫和布卷等物贴补家用。


    在易忠嗨的帮助下,她们家的困境已上报至街道办。


    街道办特别批准,允许秦淮茹制作的物品通过街道办送往供销社换取现金与粮票。


    虽所得有限,但聊胜于无。


    只是希望婆婆贾张氏别那么懒惰,她每天坐在缝纫机前工作七八小时,婆婆最多只是帮忙递送针线活。


    想到这些,秦淮茹不禁轻叹一声,怀里抱着一堆脏衣物,瞥了一眼屋内仍在熟睡的两个孩子,只好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家务。


    好在日子还有盼头,听贾东旭说,他技术已提升不少,不久或将晋升为三级钳工,届时收入会增加,家庭经济也会宽裕些。


    “爸、陈姨,我去上班了。”


    何裕柱喂完谢颖琪早饭后,推着自行车,向屋内的何大清夫妇打了个招呼,便径直走出院子。


    这一幕恰巧被在中院干活的秦淮茹看见。


    看着何裕柱如今骑车上下班,每日还能吃上白面和荤菜,秦淮茹心里满是羡慕。


    她还记得刚来这院子时,何裕柱曾好心提醒过她关于贾家的事,只是那时一心只想进城,哪料到日子会越过越艰难。


    或许当时多和裕柱聊聊,结果会不同……想着这些,秦淮茹摇摇头,脸微微发热,怎会有这般念头。


    就在此时,后院传来一阵脚步声,许大茂鬼鬼祟祟地探出头,他也正要去上班。


    这阵子他的日子不太好过。


    上次轧钢厂保卫科的人虚惊一场,但他向娄晓娥吹嘘的事却被揭穿了。


    结果这几天娄晓娥根本不让他上床,他只能打地铺,气得直跺脚。


    要不是傻柱那小子,他也不会受这份罪。


    然而,今天早上去上班的路上,他恰好看到秦淮茹望着何裕柱的自行车发呆,顿时灵机一动。


    他故意推着自行车经过秦淮茹身旁。“秦姐,忙着呢?”


    许大茂瞄了一眼洗衣服的秦淮茹,眼睛转了转。


    尽管穿着朴素,但她的魅力依旧不减当年。


    当初秦淮茹来这院子相亲时,可是让他惦记了很久。"大茂?你也去上班了?”


    秦淮茹并未多想,点了点头回应道。


    目光扫过许大茂的自行车,又生出几分羡慕。


    许大茂家境不错,作为放映员的收入比贾东旭高不少,还有额外的下乡补贴。“秦姐,看你这模样像是有心事?是不是也想骑车了?”


    许大茂四下看了看,确认无人注意后说道,“要不今晚我下班就把车借给你,出去兜兜风?”


    听罢此言,秦淮茹神色微变。


    自行车确实让她羡慕不已。"大茂,这不太合适吧,一辆自行车就值一百多块,我还没骑过呢,要是骑坏了,我可赔不起。"


    许大茂闻言挑了挑眉:“秦姐,咱们什么关系?我们可是同一个院子的邻居,我能让你赔钱吗?别担心,我会教你的。"


    秦淮茹听后立刻皱起眉头:”许大茂,说话注意点,说什么教你?我现在很忙,你赶紧去做自己的事吧。"


    短暂间,秦淮茹心里确实有所动摇,虽然没能攀上何裕柱的关系,但要是能跟许大茂搭上线,或许也能得些好处。


    不过,她觉得许大茂的意图并不单纯,而且自己丈夫还在世,不可能像剧中那样厚脸皮。


    听她这样说,许大茂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刚才不过是随口一说,不成也就算了,随即也不再纠缠,直接推着车子出门了。"淮茹,我去上班了,你在家好好照顾孩子。"


    贾东旭的声音从秦淮茹身后传来,让她突然感到愧疚,浑身一震。


    家中安排了相亲,今天见了五个姑娘,身心俱累,还请见谅!


    红星轧钢厂,一车间。


    经历了叶夫根尼的事件后,轧钢厂对一车间的警惕性大大提高。


    白天在车间外巡逻的保卫人员多达八人,晚上值守的人数也增加到四人。


    这第一次可以算是意外,但如果一车间再出问题,现任厂领导可要担很大的责任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何裕柱刚踏入一车间,便听见冲压机床的轰鸣声。


    今天正是钢铁熔炉封顶的日子。


    程建军和一车间的八级工师傅们齐聚一堂。


    随着炉顶封盖完成,一座巨大的钢铁熔炉展现在众人眼前。


    尽管他们已和这个项目朝夕相处了一个多月,但亲眼见到成品时,依然难掩震惊。


    这些资深的八级工都从事钢铁行业多年,却从未参与过如此规模的熔炉项目。


    看着这完全由厂里自行设计制造的宏伟工程,他们心中充满自豪。


    短暂赞叹后,大家的目光转向何裕柱。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的能力令人信服。"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


    何裕柱点头说道。


    他的设计虽详尽,但没有这些老师的傅共同努力,不可能这么快完成。


    熔炉建成后,工业部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不过,后期的运行测试同样重要,虽然不一定需要他亲自监督,但如果遇到问题,仍需他协助解决。"小程,仓库里的铁矿石准备得如何?”


    “何工,按您指示,我们又补充了四千吨铁矿石,加上原来的五百吨,总共四千五百吨。”


    在熔炉启动前,这已是轧钢厂可调动的最大库存。


    听到数量后,何裕柱点头认可。


    熔炉的设计容量可达万吨,这样的规格在国内名列前茅,钢厂不可能将所有仓库都用于储存铁矿石。


    四千五百吨原料用于初次试运行,勉强足够。


    根据他的设计,这些铁矿石的炼化效率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之前的万吨标准,产出的钢材只会更多。"那就让大家做好准备,马上启动炉子。”


    何裕柱下达指令。


    听到这句话,程建军等人眼中闪过期待。


    忙碌了一个多月,终于可以看到成果了。


    程建军前往仓库调拨生铁矿料时,仓管主任虽知该项目,但仍要向上级汇报。


    很快,厂长带着孙胜利到达仓库。"小程同志,熔炉今天可以开工吗?”


    “是的,厂长。


    何工已下令,项目情况正在撰写报告,今天就能上报工业部。”


    厂长和孙胜利交换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悦。"太好了!这下能看看我们国产熔炉的效果了。


    放心,仓库里的生铁矿料已经备好,如果今天开炉,还能补充一批。”


    厂长深知这项工程的重要性,即便炼化效率不如预期,达到40%也足以让轧钢厂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