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扶苏的帝道

作品:《帝王系制卡,我背靠华夏五千年

    “还算有点觉悟,但不多。”


    嬴政难得的没有训斥扶苏。


    对扶苏有这样的领悟,还是开心的。


    总算不会像过去那般迂腐了。


    但也仅限于有所觉悟,而不是完全的大彻大悟。


    还无法成为一位合格的帝王。


    在这方面,扶苏与许谪仙还是有差距的。


    “儿臣愚笨,请父皇和老师指点。”


    听到嬴政的评价,扶苏既开心又迷茫。


    到底如何才能符合嬴政的要求。


    这可以说是扶苏的一大心结了。


    有一位如此伟大的父亲,作为孩子,自小就有巨大的压力。


    超越父亲?怕是千难万难。


    做到父亲同等的功绩,同样困难。


    或者说,自己的道,到底在哪里?


    扶苏想不明白。


    以往,他接触诸子百家。


    道儒法墨农杂兵等学派,他都学了个遍。


    就算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登堂入室也是有的。


    最终选择以儒为道,则是受到了周朝的启发。


    周以“礼乐”治国。


    以“礼”规范社会等级,以“乐”调和人际关系。


    而儒学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仁”等概念。


    在扶苏看来,这很契合当前的大秦。


    一统六国,连年征伐。


    大秦应该修生养息,百姓不再受战乱疾苦。


    方能提升大秦国运,将大秦延续千秋万代。


    可是,淳于越的所作所为,又将扶苏的信念击溃了。


    在野心之前,没有“礼”,也不需要“仁”。


    礼仪与宽仁,在陈胜吴广面前不堪一击。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扶苏面前消逝。


    热血洒在他身上,却让他彻骨冰寒。


    这比他上战场与匈奴厮杀还要难受万倍。


    战场之上,与同袍浴血奋战。


    大家都知道,此战是为了守护身后的家园。


    哪怕是战死沙场,身上染着同袍的热血。


    扶苏的心反而会涌起无穷火焰。


    以此怒火,焚灭妖魔。


    而淳于越也好,陈胜吴广也罢。


    他们竟然都想分裂大秦。


    而不是让大秦千秋万代,百姓安居乐业。


    难道继续战乱,才是他们的理想?


    这还是他所信奉的“道”吗?


    扶苏将自己的满腹疑惑,和盘托出。


    此番经历,让扶苏不再唯唯诺诺。


    只要能将所有疑惑都弄个明白,就算被责罚也愿意。


    何况他本就该为这次的决策失误而负责。


    嬴政没有回答扶苏的问题,而是转头看向许谪仙:


    “你跟他说?”


    有些话,从他这父亲口中说出来,和从许谪仙口中说出来,效果是不同的。


    许谪仙是年轻人,与扶苏的思想相近,他的话会更好理解。


    “好,但我理解的也不深。”


    “只是借用大夏诸君的理念,整合而成。”


    许谪仙博学不如扶苏,学问不如扶苏。


    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缺点。


    但现代人也有自己的优势。


    自历史文明恢复以来,大夏全民对老祖宗的文明、知识的讨论就没断过。


    思想碰撞之下,会产生许多知识火花。


    许谪仙以前世经验,吸收现世的知识。


    再加上皇帝们的教导,整合属于自己的帝王之道。


    许谪仙从帝座上站起,走到玉台之下。


    近距离的看着这位大秦时代令人惋惜的公子。


    随后,缓缓躬身,向扶苏一礼。


    这一礼是对扶苏的尊重。


    就凭他生于乱世,却坚守一颗仁心。


    扶苏自身的“忠”与“孝”,绝对没得嫌。


    但扶苏却不敢受许谪仙这一礼。


    对方是皇帝,他还没这个资格让皇帝行礼。


    “你我师兄弟相称。”许谪仙微笑道。


    他才几岁,可当不起扶苏的老师。


    “师兄自小学习六艺经传、兵法谋略……”


    扶苏生于秦宫,长于帝侧。


    作为长子,扶苏自小便被寄予厚望,承载着嬴政与大秦的无限希望。


    而扶苏聪慧过人,悟性非凡。


    不止是学业上,武艺同样超群。


    骑马射箭,杀敌破阵,也是信手拈来。


    同时心怀仁爱,秉性敦厚。


    《史记》记载:“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按理说,扶苏绝对是大秦帝国最理想的接班人。


    但却迷失在了自己的道上。


    细数过去种种之后,许谪仙说道:


    “师兄博学天下,唯独忘了向祖龙学习,何为‘帝道’。”


    扶苏瞳孔一缩,隐约触及到一扇大门。


    他没有出声追问,而是继续躬身倾听。


    “在我看来,帝道即为天道。”


    “天道是公正、仁爱、有序,也是不公、无情、善变的。”


    “天道包罗万象,帝者亦然。”


    “无论是道儒法墨,还是阴阳纵横,帝者皆可用,却不能被其所惑。”


    “与其为伍,则失了帝王之道……”


    说到这里,许谪仙已经无需多言了。


    因为他看见了扶苏眼里的光芒。


    那是大彻大悟的灵光。


    “我明白了!”


    “自小开始,父皇的良苦用心全明白了!”


    扶苏回忆过去种种。


    以嬴政的强势,怎么会容忍扶苏学习各学派的思想。


    甚至连淳于越时常的过激言论都能容忍。


    不正是为了他吗?


    博百家之长,以为帝所用。


    作为皇帝,应当坚守自己的帝王之道。


    世间的一切,都是皇帝用来维持天下稳定运转,保护整个华夏文明传承有序的工具。


    从来就没有什么对错。


    学派之间的争锋,在皇帝眼里不过是场无聊的比赛。


    皇帝从来不会下场,因为他是整场比赛的裁决者。


    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


    “是否利于百姓和华夏传承。”


    强秦,原来不止是实力上的强大。


    这不过是整个大秦帝国强盛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与天道相一致,相契合。


    如此,天道存,则帝道存;百姓存,则华夏存。


    “多谢老师,多谢父皇!”


    扶苏双膝跪地,朝嬴政和许谪仙拜道。


    其身上出现了与嬴政、许谪仙相同的帝王之气。


    淡淡的大秦黑龙之影在其身后浮现。


    从此,扶苏的王者命格朝着帝王命格转变。


    “好!”嬴政大喜。


    等待许久,终于等到扶苏醒悟,承袭帝运。


    嬴政心中的兴奋无以言表。


    大秦后继有人,他也能放开手脚,放心施展。


    与此同时,大秦国运再次如烈阳般辉煌。


    耀眼得令天下人无法睁开双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