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全力支持下的工作效率
作品:《四合院之开局带两妹》 听到刘建国的回答,李怀德眼神一肃,他怎么能不知道呢?
轧钢厂虽说是四九城第一大厂,但是主要的生产任务却不全是炼钢。
在炼钢这方面,要数第一,那还得是首钢。
当时转炉项目他们厂也争取过,但是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只是转炉项目似乎在灾害开始的时候已经停滞,刘建国这个时候说这件事情难道是?
“这个项目要启动了?”
李怀德没说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才奇怪,而是直接问了最重要的问题。
“没有”
这个回答让李怀德的猜测都化为了疑惑。
他没说话,只是看着刘建国,他知道刘建国会给出解释。
深深的抽了一根烟,刘建国没有管保密条例,直接道,
“转炉项目还在停滞,虽说试验还在进行,但是没有过多的资源。
但是前天,我已经和研究所的教授们解决了转炉项目的一些难点。
只差资源的投入,就能实现。
但是现在困难的就是资源从哪里来,我能保证也敢保证只要资源到位,这个转炉项目肯定会成功。
李厂长,我只要把所有的设备维修好,就能空出很多人手。
只要咱们厂投入一次试验的资源,转炉项目就能成功。”
说罢,刘建国眼神坚定的盯着李怀德,想要从李怀德的眼神中看出他的态度。
他不敢相信杨厂长,杨厂长顾虑太多了,没有那个破釜沉舟的勇气。
当然,对于李怀德,他也只是半信半疑。
他不知道所有人都说是个好领导的李怀德有没有这个勇气。
只是李怀德是个老狐狸,想要从他外露的神色中看到其内心的想法根本不可能。
沉吟片刻,当末端的火星子快要烧到李怀德微微有些颤抖的手指时。
李怀德终于是有了反应,
“就算我们有足够的人力,但建造80吨产量的转炉。
如果没有上面批复资源,咱们厂挤不出来。”
李怀德的话也很明白,我敢干,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么干?
“80吨不行,50吨呢?50吨不行30吨呢?”
刘建国口中虽是疑问,但态度很是肯定。
对于轧钢厂来说,八十吨不行,但是50吨转炉建设可以勉强做到,30吨转炉建设并不算难。
“如果和我们现在用的平炉产量一样,做出来又什么意义呢?”
李怀德不懂技术,这句话也不是质疑,只是单纯的询问。
刘建国知道自己在李怀德这里能获得支持,笑呵呵的道,
“李厂长,就算转炉和平炉一炉的产量一样,但生产效率不一样,生产的钢铁品质不一样。
平炉生产出来的钢铁还需要一系列的工艺去除杂质,才能达到要求。
但是转炉不需要。
最重要的是转炉的效率要比平炉高三分之一以上,平炉生产30吨合格的钢铁是转炉的两倍以上。
所以,结果就是,哪怕一炉生产量一样,一个生产周期,转炉也能生产两倍于平炉的钢铁产量。
产量问题上面可以获得一个大的突破,并且只要试验成功,我们轧钢厂就在这方面上领先国内所有厂子。”
听到领先所有厂子,听到产量两倍突破。
李怀德内心的犹豫已经尽数消除。
如果自己是这个项目的主要或者唯一支持者,那自己完全可以凭借这个项目再上一层。
实现弯道超车,超越杨厂长。
用厂里的资源,办自己的事情,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至于说失败,失败又如何,还能怎么样呢?总不能撤了他的职。
而且杨厂长上次立了功,虽说和之前的错误功过相抵,但是李怀德知道,只要有机会,杨厂长还是要先他一步。
这是一次豪赌,但是他敢赌,杨厂长不敢。
“我会支持你,就算老杨不支持,我也会支持。”
李怀德没有怀疑刘建国的能力,这年轻人这三个月做的事情哪一件在别人看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他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听到李怀德的话,刘建国眼神发亮,语气低沉有力的道,
“李厂长,我不会让你失望,只要三个月搞定设备,空出人力,确定资源。
明年上半年之前,我会带领团队完成转炉的首次试验成功。”
话落,两人没有再多说,只是两只大手握在了一起,坚定之意不言而喻。
有了两个厂长的支持,刘建国的团队迅速扩大。
技术科除了3科的人继续维持厂子的正常运转,其他的技术员都跟着刘建国学习这些设备的维修技术。
而两位厂长更是从车间抽调了一百名工人参与刘建国的维修设备工作,只是短短一个星期,轧钢厂所有损坏的毛子设备维修完毕。
不仅如此,刘建国在此期间还教导了十几个工人使用这些设备。
并且成立了培训班,将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教导给更多人。
至于技术员们,则是跟着刘建国学习相似设备的维护。
比较幸运的是,这些人当年学习的外语都是俄语,这方面不需要担心。
而轧钢厂内维修工作进行的风风火火,两位厂长也是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
在不引起其他人注意的情况下,将刘建国选出来的设备从其他厂子陆陆续续的运了回来。
和预想的一样,这些厂子一听说轧钢厂要修破烂,一个二个不需要轧钢厂打报告,直接就是自己打报告。
还美名曰,都是兄弟厂子,既然轧钢厂需要这些设备,他们绝对不吝啬支持。
甚至有些厂子还私下询问杨厂长和李厂长,剩余的其他设备需不需要运过来,只要两位说话,他们直接自己打报告,不需要麻烦两人。
虽说有些心动,但是两人也不是那种被兴奋冲昏头脑的人。
直接出言拒绝,表示这么多设备厂子装不下,万一都运过来,到时候不好处理,占地方。
这让这些厂子的厂长十分失落,垃圾没扔出去完,这真是令人失望的一件事情。
而这些设备的进厂,刘建国并没有比之前更加忙碌。
他教导的技术员已经有一部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材料技术科的技术员已经全部能小批量利用实验室设备炼制特种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