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只是朋友
作品:《傻妾重生后,勾君心,夺妻位》 贵妃还捂着胸口,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
皇帝自己也气得很,现下也只能先低头安抚贵妃。
周御史还在旁边喋喋不休的告着太子的状,皇后则是不断的替太子辩解,御书房里早就乱作了一团。
皇帝却也不理会,一直等着贵妃哭声渐小了,他才把江云翡叫过来陪着贵妃,看着太子道:“太子,你自己说,你昨夜干了什么?”
即便太子在临清王府被堵在了苏侧妃的闺房里,这件事谁都知道有鬼,但皇帝还是想给太子一个解释的机会,毕竟以这件事处置,太子实在不光彩。
在场的人都能看出来,皇帝这是有意要帮太子遮掩。
贵妃好不容易缓和一点的情绪,好像又要崩溃,她红着一双眼睛,这回却强忍着,硬是没有让眼泪落下来,就好像是在等太子的解释。
皇后神情有点古怪的朝着贵妃那里看了一眼,总觉得贵妃忽然安静下来有些不对劲。
偏现下好不容易给了太子解释的机会,皇后也不敢挑贵妃的刺。
经过一夜的沉淀,关于这件事,太子已然有了自己的说辞,他深吸了一口气,直接跪了下来:“父皇,母后,此事是儿臣不好,是儿臣冲动。
之前儿臣与六弟的侧妃相熟,偶然听说他在王府过得不好,就一时头脑发昏,边…
现在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这是确实是儿臣做的荒唐,还请父皇和六弟恕罪。”
“只是去看望朋友,用得着深更半夜?用得着换上女装?太子殿下,您不妨自己听听,自己这话合理吗?”
旁人还没有说话,周御史已经捋着胡子迫不及待的怒斥起来。
宋雁驰的解释本来就都是破绽,但如果换个别人,站在这里,皇帝没说话之前自然不敢乱言。
可周御史本来就是个拉不住的牛脾气,性格刚直,不会转圜,尤其是遇到看不惯的事,那更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周御史这么一吼,太子和皇后的脸色都僵了一下,就连皇帝也是有点尴尬的别开了目光。
周御史说的这么明白,皇帝自然包庇不了宋雁驰,他只能没好气的道:“太子,你不如先解释解释你那个什么女装。”
恐怕皇帝这一辈子,也从来没有被逼得这样尴尬过。
太子说:“儿臣当时实在是太慌张了,又怕六弟误会,所以才没想明白,就…就想着先糊弄过去。”
事情都闹到了这个份上,他除了硬着头皮继续编以外,也没什么别的路可走了。
周御史冷哼一声,看向太子的视线更加的不屑,他道:“太子殿下,难道不觉得越遮掩越有鬼吗,你如果坦坦荡荡把话,说明白了就是,何至于弄出来这么多事?
哦,是臣忘了,深更半夜出入王府侧妃的闺房,太子本来也不坦荡,也难怪会编出这么多荒唐的理由来了。”
太子又一次被拆台,他咬着牙,眸光阴沉,就恨不得直接掐死周御史了。
皇帝也有些烦躁。
他一次次的给太子机会解释,可太子这也不中用呀。
每次说的话都是漏洞百出,这件事就是想私底下解决,就太子这个架势,怕是也不能了。
周御史继续说:“今日老臣入宫的路上,可是听百姓们都在传太子殿下荒淫无度,强占弟媳,陛下,老臣私以为有这样一位太子,实在毁我宋国皇室颜面,求陛下废太子,给临清王给百姓一个交代。”
“周御史,就算太子一时糊涂做错了事,也没到罪不可赦的境地,再者说,太子岂是你一个人说废就能废的?你不觉得你逾矩了吗?”皇后质问道。
这个周御史张口闭口的就炒废太子,皇后明知道此事不在理,这会儿她们应该示弱,在听到周御史的话时,还是免不了张口争论。
周御史说:“这种丑事只不过是因为陛下没有拿到朝堂上去说,如今民间已经传遍了,这朝中想废太子的又何止老臣一人?”
“够了,都别吵了,周爱卿,你先闭嘴,还有皇后,你也安静一会儿,太子,这件事你还有别的解释吗?”皇帝终于问。
太子道:“父皇,事情就是儿臣说的那样,儿臣与苏侧妃只是朋友,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儿臣问心无愧,请父皇明鉴。”
周御史又撇了撇嘴:“问心无愧,可不是太子说了就行的,陛下可以派人去打听打听,民间有多少人猜测苏侧妃肚子里的孩子根本不是临清王的。
混淆皇室血脉,太子殿下,这可不是您一句问心无愧就能概括了的。”
如果仅仅是夜闯王府,或许还真能让太子糊弄下去,可现在民间已经都在传苏侧妃肚里孩子生父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了。
就算封住百姓的口,能封住人心里的猜忌吗?
贵妃一直都红着眼睛,安安静静的,一直等听到这儿的时候,她才道:“皇上,臣妾一直将苏氏视如己出,就连对阿翡都没有对她那般好,她怎么能这样对臣妾?
若是她肚里的孩子也不是弦儿的,臣妾哪里还丢得起这样的人?臣妾还不如死了算了?”
皇帝本来就烦,现在贵妃又闹了起来,他道:“爱妃,别张口闭口就是死,朕会给你一个交代的,朕不是已经让人去传了苏氏来问话吗?
想来现在人也快到了,爱妃先等一等,这件事肯定有误会,苏氏她出身名门,哪里能做得出这等荒唐事来,还有驰儿,他也不是这种人。”
心里就算对宋雁驰再不满,皇帝也还是维护着。
关乎皇家颜面的事,他不想闹大,只想压下去,就算以后真的要废太子,也绝不能是因为这个原因。
贵妃还捂着眼睛哼哼唧唧的。
太子跪在地上低着头,冷汗从额角渗出来。
他当然知道,皇帝会保他,可他担心苏侧妃那个蠢货,等会儿来了之后说错了话,再被宋鹤弦的人抓住把柄。
这一群人各怀心思的时候,外面终于传来了通报,说苏侧妃到了。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