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摊上事儿了
作品:《我惨死全府欢庆?真千金重生送上满门抄斩》 陆昭昭微微低头,再抬头她平静开口。
“去。”
“你回来了,哀家会狠狠恼你,狠狠罚你。”
“臣女甘之如饴。”
太皇太后摘下了自己的佛珠,“随哀家四十载了,你戴着,给哀家活着回来。”
“臣女,一定竭尽所能,活着回来。”
陆昭昭跑走了,她又掉眼泪了。
陆尚书口口声声说她是女儿,会疼她,告诉她的不过是死了光荣。
“云溪,你跟着去,好好护着。”
“慕寒死不死,不重要。裴梦楠只要昭昭活着。”
大盛国太皇太后,不能无视镇国公满门的忠烈,说出这种话。
但裴梦楠,作为一个老人,可以。
御书房。
陆昭昭诚恳表示,“臣女愿意去换慕世子。”
“朕不同意。”
皇上果断拒绝。
“郑国公夫人和臣女讲了镇国公府的惨案。”
“臣女深受皇恩,又得太皇太后宠爱,如今理当为陛下,为皇室分忧。”
“何况慕世子此番会去安阳,也与臣女有关。臣女不能坐视不理。”
陆昭昭告状是认真的,愿意去换人也是真的。
“朕已经安排了人,会打扮成你的模样,替你前往安阳换人。”
“臣女谢皇上费心。”
对比之下,一门心思劝女儿去送死的陆尚书,格外薄凉。
来的路上,陆昭昭已经想好了,如何说服皇上,允许自己去安阳。
可她想好的说辞,一个字都还没来得及说,就有一封警告信,被曹公公慌慌张张的送了上来。
曹公公也说不上这信的来路,就伙房的太监打了个盹,醒来怀里就多了这么个东西。
信是安阳山匪送来的,警告皇上不要耍花招,若来的人不是陆昭昭本人,是其他什么冒牌货,慕寒必死无疑。
前世,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后那十八年,从未有过安阳县山匪势力庞大到,把手伸进宫里的事情发生过。
这封信或许是郑国公的手笔,但眼下和慕寒生死比起来,并不重要。
“陛下,请允臣女去安阳,也请将整个营救计划告诉臣女。”
负责营救慕寒的,是元景。
元景主动请命,愿意去救自家小叔,皇上准了。
陆昭昭看得出,皇上在顾虑她和元景之间的关系。
“臣女会以大局为重。”
元景带着与生俱来的高傲,向皇上承诺,“只要县主不自作主张,臣为了救自家亲人,断不会意气用事。”
“就是县主使了小性子,无伤大雅的,臣也会多加担待。”
元景话里话外,都是对陆昭昭的瞧不上。
皇上无奈摇头。
陆昭昭选择沉默不语。
出了宫,陆昭昭笑着抱了一下云溪,“谢谢姐姐来送我。”
云溪摇头,“奴婢奉太皇太后之命,陪县主同去安阳。”
陆昭昭怔住。
山匪限定十二个时辰,陆昭昭还在这里,和一个宫女搞什么生死离别。
元景不耐烦的催促,“陆昭昭,时间紧任务重,你别磨蹭,耽误了救人,我会杀了你。”
云溪冷下了脸,要教训元景。
陆昭昭拉着她,上了马车。
“有气回来出,救慕世子更重要。”
元景的营救计划很简单也很直接。
约山匪换人和黄金,趁机生擒山匪,摸清上山的路,顺手收拾了安阳县的山匪。
参与营救慕寒的人手,还有安阳县的捕快。
元景只让捕快留在大后方接应。
带头的韩捕头,略一皱眉。
他不认同元景的计划,总觉得大盛国最负盛名的少年将军,轻敌了。
“少将军……”
韩捕头刚开口,就被安阳县令一个眼神给阻止了。
韩捕头改了口风,“属下等定唯命是从。”
出了议事厅,韩捕头颇有几分不解的问,“大人,为何不让属下……”
安阳县令将韩捕头拉到了一边,“少将军风头正盛又自视甚高,你说了他也不会听。”
“昨天那一趟,人都折进去了,剩的那一个也身受重伤。”
“这一趟县主换世子,搞不好两个都得死。咱们安阳县摊上事儿了,就不要再节外生枝,得罪人了。”
元景讨论救人计划,完全将陆昭昭排除在外。
陆昭昭懒得计较,单独拿令牌去见了那个侥幸逃下山的锦衣卫。
离开后,她就听到了韩捕头和安阳县令的一番对话。
巧了,这位韩捕头主动送上门了。
陆昭昭敢来安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安阳的这位韩行韩捕头。
前世,此人是慕寒成为当场第一权臣后的左膀右臂。
在给慕寒做事前,出身安阳县。
陆昭昭瞧过此人办事,非常有想章法,心思缜密,不冲动。
而且这位后来上战场,也是屡立奇功,非常善于排兵布阵。
“韩捕头。”
陆昭昭叫了他。
“县主。”
韩行见礼。
“少将军确实轻敌了。”
韩行没接话。
陆昭昭理解他的顾虑,“昨日的幸存者我见过了。山匪狡诈,光山上的营寨,就设置了四假一真五处。他去的是守卫松懈的假营寨,又得人相助,才侥幸逃了出来。”
韩行眼中多了些许激动的神色。
京城里来了这么多人,终于有一个带脑子的了。
就算时间再紧迫,也该见见唯一活下来的那个人。
而且这位县主也是有些手段,还问出了些,他们都不曾知道的事情。
“县主能劝动少将军?”
韩行多了几分期待。
“不能。”
听陆昭昭这样说,韩行泄气。
“但我们需要一个京城来的,轻敌的少将军,迷惑山匪。”
陆昭昭低声说了自己的计划,“如县令所说,安阳县衙摊上麻烦了。韩捕头若能带人立下功劳,安阳县衙也就能保住了。”
韩行被说动了,陆昭昭的计划可行,而且安阳县衙需要功劳。
陆昭昭将云溪引荐给了韩行,“云溪姐姐会配合韩捕头行动。”
韩行离开后,陆昭昭将从锦衣卫手上拿到的信,交给了云溪。
信是写给安阳县王秀才的,写信的是素心的妹妹。
陆昭昭将素心临死前塞给自己的小坠子,也交给了云溪。
云溪迟疑,“县主,元少将军对你成见颇深。还是奴婢替您去换人,您和韩捕头上山也能安全些。”
陆昭昭拒绝,“你和素心共事十年,你去,她妹妹会信。”
“而且,我也有足够自保的能力。”
陆昭昭抽出了半截腰间软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