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种花家的计算机研发之路

作品:《四合院:六零年,我哈工大毕业

    其实激光陀螺仪的制造成本,只是机械陀螺仪制造成本的两倍左右。


    但是激光陀螺仪不需要复杂的维护,只要保存妥当即可。


    但是机械陀螺仪造价虽然便宜一点,但是维护成本,则是激光陀螺仪的十几倍,且会随着时间周期拉长,维护成本呈指数增长。


    你导弹制造出来,陀螺仪自然安装在导弹上。


    可激光陀螺仪不需要维护,但机械陀螺仪每一次导弹转移,运输,存放时间长一点就要维护。


    使用前还要经过细致的检查,确保陀螺仪里面的部件没有问题,还要花费几分钟的时间预热。


    麻烦,费钱,影响打击效率。


    而事实上,种花家在看到李艾国之前的这篇激光陀螺仪论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导弹要打的远,更要打得准。


    特别是今年,种花家根据李艾国提供的一些技术边角料,成功紧跟世界潮流,研究出了激光器。


    目前种花家的光学效应研究也有了不错的进展。


    历史上,在两年后,米国,约翰牛,高卢鸡,毛熊都同时开始了激光陀螺仪的研制项目。


    而米国也将在三年后,研制出第一个具备实用型的激光陀螺仪。


    不过激光陀螺仪想要展示在军事领域的价值,需要等到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在战斧巡航导弹上展现出来。


    而情绪值商城出出售的激光陀螺仪技术和制造工艺,直接给出了最终的制造方案。


    不需要建立光学效应实验室,不需要建立环形光路数学模型。


    该技术,直接采用了氦氖气体激光器作为光源,采用四边形环形谐振腔结构。


    这避免了米国初期三角形方案的锁区问题。


    但是想要制造出激光陀螺仪,还需要先制造真空磁控溅射镀膜机,实现银基反射膜。


    激光陀螺仪上面有完整技术,可以交给科技院的金属研究所还有东北那边的光学机械研究所制造。


    另外需要组建专门的超净实验室,用以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将膜层穿透率提升至0.01%。


    最后就是制造定制干涉仪检测平台。


    完整的制造工艺,详细介绍了每一个制造的关键环节。


    一旦激光陀螺仪制造出来,那应用前景将会十分广泛。


    不单单是可以用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上,也可以为战斗机提供高精度姿态参考,提升空战瞄准与投弹稳定性。


    运用在轰炸机惯性导航平台,减少对地面导航台的依赖。


    解决潜水艇在水下无卫星信号时的航向保持问题,定位误差可以确保每小时小于1海里。


    将来卫星上,也可以实现卫星的精密指向,提升遥感图像分辨率。


    又可以用以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减少地面测控压力。


    另外在海洋资源探勘,重大工程监测和科学仪器升级,都可以用得上,并起到关键作用。


    特别是在航空器控制上,激光陀螺仪的使用寿命超过十万个小时,而机械陀螺仪的使用寿命只有不到一万个小时。


    差距太明显了。


    激光陀螺仪一旦问世,将保证种花家在惯性导航领域领先整个西方最少十年以上,可以直接推动第二代战略武器的研发进程,并为在八十年代出现的光纤陀螺仪的研发,奠定夯实基础。


    因此面对这份价值两百万情绪值的技术,李艾国自然是果断购买下来。


    看着还剩下二十几万的情绪值,李艾国心情相当不错。


    激光陀螺仪的一部分仪器,需要通过加工中心来实现加工。


    事实上,这一次情绪值商扬内的出售的很多技术,都需要用到尖端机床加工。


    如果不搞出尖端机床,就算是有技术,也制造不出来。


    制造业发展,就是需要如此一步步来,完善基础,实现高端制造,才能够将科技变成现实。


    当然,有些事情也是急不来。


    目前大量的相关科技产业,想要真正量产,都需要时间,目前小规模制造生产,也能够满足一些尖端的实验项目使用。


    就好像加工中心,想要完全普及到各行各业,没有个一二十年的时间,基本上别想。


    但是运用在尖端制造业,航空航天,先进科技领域,还是能够满足的。


    就好像微波炉,五四年就出现了,可到了十三年后,才开始普及。


    很多科技也都是如此。


    就好像集成电路板,未来想要普及到民用领域,怎么也要好多年的时间。


    毕竟集成电路板的产量,目前注定不会太高。


    一部分的制造工艺,是需要人工来完成,想要大规模量产,目前种花家还办不到。


    只能满足重点工程的使用需求。


    比如说科技院那边,在两年前就完成了第一台计算机,叫做103计算机。


    后续还有104晶体管计算机。


    计算能力每秒也就几十次。


    而现在,随着集成电路板的出现,科技院那边,已经开始进行全新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预计用不了几个月,在电子管和晶体管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很快就可以完成第一台集成电路板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要知道,种花家也是到了七十年代,才完成了集成电路板计算机的研制。


    这一次,最少提前十年,并且也将诞生第一台集成电路板的计算机。


    这也将领先西方世界好几年的时间。


    不过李艾国并没有参与科技院的这款计算机项目。


    因为李艾国的目标,是打造出中央处理器芯片,然后以此作为基础,打造一款真正的高性能计算机。


    说实话,李艾国是真的看不上集成电路板的计算机项目。


    但是他也没有想过要去干涉,科技树的完善,总是需要一步步由浅入深来奠定科技基础。


    科技院那边打造集成电路板计算机,本来就是一个丰富计算机领域经验的过程。


    不但不能阻止,还应该鼓励和支持。


    毕竟哪怕是再先进的中央处理器芯片,也只不过性能好一点的集成电路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