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整个蓝星最便宜的小汽车下线

作品:《四合院:六零年,我哈工大毕业

    看着九十八万的情绪值,李艾国相当满意。


    这一天下来,轻松七位数的收入,多亏大院里面的牲口给力。


    搂着李秀芝继续睡觉,至于外面易中海和聋老太太家的玻璃,特别是聋老太太家的玻璃,这都第三次被砸碎了。


    所以大家也都懒得起来看热闹了。


    反正也抓不到凶手。


    易中海本来就心情不好,没有考上八级工。


    没有想到,今天自己家的玻璃也遭殃了。


    还是一样,连个人影都没有看到。


    易中海也想不出,到底是谁和聋老太太过不去,现在连自己都不放过。


    他想到了许大茂,可是后院大门关得好好的,许大茂也不可能同时砸了聋老太太和自己家里的玻璃。


    修理一次玻璃是没有多少钱,可次数多了,谁也受不了。


    第二天一上班,李艾国就在办公桌上的种花日报上,看到了与自己相关的头版头条。


    【种花日报的头版通栏标题上写着:


    《红星闪耀种花家,微型轿车横空出世,工人阶级献给祖国的厚礼》


    副标题则是:


    京城第一汽车厂创造四个第一:成本最低/油耗最少/国产化率最高/生产周期最短。


    特稿正文:


    在红星光辉照耀下,京城第一汽车制造厂于昨日成功下线新种花家首款微型轿车:红星-60小轿车。


    这款定价1000元的国民车,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从解放卡车到红旗轿车再到百姓车的三级跨越。


    这是种花家汽车产业自力更生的典范。


    该车研发团队以全面自主研发设计为指导思想,仅用二十天完成从图纸到样车的全过程。


    车身采用玻璃钢+钢骨架混合材料,发动机创新性使用摩托车双缸技术,整车重量控制在四百公斤。


    较同期毛熊伏尔加轿车轻百分之四十。


    京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在交车仪式上强调:“这是对帝国主义技术封锁最有力的回击。”


    该车完全简化设计:取消仪表盘转速器、后排车窗升降器等非必要配置。


    动力革新采用十马力风冷发动机可使用70号汽油或酒精混合燃料。


    生产创新上,采用蚂蚁啃骨头战术,由十二家街道工厂分包零部件。


    红星-60的出现,让汽车走进百姓家。


    对比同期商品价格,红星-60轿车售价相当于高级工人十个月的工资,而进口奔驰轿车需普通工人百年收入。


    首批200辆将优先配给县级邮局、公社卫生院等基层单位。


    并且将向民间开放一批汽车票,持有该票的个人,也可购买红星-60小轿车。


    水木大学机械系教授指出:红星-60轿车是极其伟大的发明,他的诞生打破了轿车专属权贵的传统认知,其简而不陋的设计哲学对第三世界国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报纸上有专门的配图说明。


    第一张图是工人在车顶粘贴大掌柜的语录。


    第二张图是三掌柜与夏元帅一起试乘样车。


    第三张图是与解放卡车并排展示的尺寸对比。


    ……


    说实话,李艾国也没有想到,这款廉价的小轿车,这才几天,就已经完成了样车下线。


    就连三掌柜和夏元帅,都去试乘了。


    不过这也确实是很值得骄傲,毕竟从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红星60小轿车,造型很可爱,很Q很萌。


    关键的是,便宜,各种配件,街道的小作坊工厂,都可以加工出来。


    按照李艾国给出的数据,这款小轿车的售价,不会超过五百块钱。


    发动机变速箱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完全的知识产权,自主生产,所有的零部件,都不需要依赖进口。


    尽管相对简单,可是在这个时代,哪怕是放在欧罗巴或者是米国。这款汽车,也是相当的耐打。


    因为它是蓝星第一款真正安装三点式安全带的汽车,车上也装有风扇。


    如果将来要出口,多花一些成本,安装上仪表盘,还有后座玻璃升降器就可以了。


    十马力的发动机,最高时速也才六十公里每小时,这还是在没有多少负重的情况下。


    唯一的优点,就是不需要担心刮风下雨,可以乘坐五个人,出门在外,确实是方便。


    不过最让李艾国意外的是,这款小轿车,居然对私人开放。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种花家,可没有私家车。


    这也意味着,从今年开始,种花家的百姓,也可以拥有私家车了。


    就好像自行车一样。


    而一千块钱的售价,在李艾国看来,也不算贵。


    这毕竟是四个轱辘的。


    要知道,过几年,要还债给毛熊的时候,因为钢铁都拿去抵债了,所以种花家内部的自行车售价,也全都飙升到六百块钱的价位。


    对比一下几年后自行车的价格,一辆汽车一千块钱,是不是很便宜。


    要知道,历史上的私家车出现,是在二十多年之后。


    不过李艾国也清楚,就好像电视机一样,能够获得汽车票的人,估计是真的不多。


    产量不是问题,从报纸上的内容来看,这款小轿车必然是要出口的,如此廉价,在第三世界国家,必然深受欢迎。


    在阵营之中,种花家还有一大半穷兄弟,这款小轿车,出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别以为欧罗巴和米国都是有钱人,对这款进口售价可能只需要三四百米元或者欧元的小汽车来说,肯定也会深受很多低收入家庭的喜欢。


    客观评价来说,这款小轿车,可以让整个蓝星,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家庭,买得起车。


    不过可惜的是,李艾国在报纸的第三版,也看到了一起交上去的嘉陵摩托车。


    汽车都制造出来了,摩托车也自然很简单。


    种花日报上,也都给一起报导了。


    在报纸上,李艾国也看到,这款便宜的摩托车,售价甚至只要两百多块钱。


    以后摩托车票,必然取代自行车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成为代替自行车,成为家庭常见的出行工具。


    而且这个时间,不需要太多年,因为两百多块钱的售价,对比自行车的将近两百价格,有票的人,能够买得起自行车,也可以买得起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