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一千万,这只是启动资金

作品:《神豪从古董鉴宝开始

    “噢?小萍快说,哪里啊?”袁平忍不住催促道。


    说起来也很好笑,因为袁平和吴爱萍,这两个人名字后面都有一个PING字。


    虽说是不一样的字,但读起来是一样的,所以众一部的员工就用“大平”称呼袁平,“小萍”称号吴爱萍。


    “大平,兆天科技你知道吧?”


    “知道啊,跟咱们公……我呸,跟中富金融是一个楼层。”


    吴爱萍神神秘秘地说:“对,我听说啊,这家公司租期到了,马上就要搬走了,要搬到下地那边。”


    “搬就搬吧,那跟咱们有什么关……嗯?你不会是想……”


    看着袁平古怪的表情,吴爱萍说:“没错啊,咱们可以接手那间办公室,这样连办公地点都不用换了。”


    “小萍,你可真够狠的,不过……”袁平突然嘿嘿笑着说道,“我喜欢。”


    对于这些离开中富金融的一部员工来说,搬到原公司旁边去办公,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儿。


    可以想象,当胡丰、胡少壮这些二部的员工,本来正在庆祝把眼中钉从公司里拔掉了。


    再一转眼,忽然又发现这些人堂而皇之地回来了,而且是在中富金融旁边另起炉灶。


    可以想象,这些人的心情会何等地复杂。


    张俊伟琢磨了一下:“我们正大光明地办公,不用理会别人的目光,我觉得可以问问。”


    吴爱萍犹豫了一下,又说:“但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兆天科技租用的办公间面积好像比中富金融的面积还要大一些,租金那可就很高了……”


    说着,吴逐萍还偷偷瞥了一眼李天明,心想也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负担得起。


    李天明正在给别人发短信,也不知道听没听到。


    中富金融的整体办公区可用面积是四百多平米,在国贸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算是比较大的了。


    楼层是在八层,并不算是太好的楼层,每天每平米的租金应该会在六到七元左右。


    兆天科技所租的那块办公区至少也要五百平,那一年的租金算下来,可就更贵了。


    就算云天大厦写字楼有折扣活动,但光是租金也会超过一百万块软民币一年。


    张俊伟将租金估算了一个大概,便问李天明的意见。


    李天明放下手机说:“我觉得可以,那咱们就赶紧去问问,如果还没有转租出去的话,那咱们就订下来吧。”


    吴爱萍和袁平一听,马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就差没有欢呼雀跃了。


    大老板,果然非同凡响,租金一百多万块软民币的办公间,说租就租,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那我们赶紧去问吧,可别被别的公司捷足先蹬了!”


    张俊伟把跃跃欲试的袁平按了下去。


    “你这小子急什么?事情还没有说完呢。”


    李天明想了想说:“俊伟,公司的组织架构需要尽快确定下来。”


    张俊伟点点头:“我和他们两个商量一下,明天应该就能整理出来。”


    袁平和吴爱萍听了,都是精神一振。


    办公室定下来后,组织架构又确定好,那就是要招人的节奏。


    看张俊伟这意思,应该是要提拔一下他们两人。


    换句话说,大平和小萍,马上就要升官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按照李天明和张俊伟商议之后的构想,是想要在公司内定下两个核心部门。


    当然不是像中富金融那样,设立投资一部,和投资二部,这种功能相同、相互竞争的部门。


    虽说可以提高员工的危机感,更加努力的工作,但同时也会引起一些恶性竞争。


    另外,在公司的初创阶段,也不需要设立太多同类型的部门。


    宸星资本的两个核心部门的功能如下:


    一个部门主要发掘新的投资项目,筛选有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


    另一个部门则是跟进已有的投资项目,尽最大的能力保证可赢利性。


    就像某些行业的售前部门和售后部门一样。


    这两个部门不仅不会形成竞争,而且还是合作的关系。


    张俊伟为什么把袁平和吴爱萍找来,就是要让这两个各自领导一个部门。


    袁平心思活跃,比较适合发挖新的潜力企业,并且外向的性格可以增加谈判的成功率。


    而吴爱萍则比较严谨,当然就比较适合后期的跟进和协调。


    张俊伟将这个想法跟两人简单地说了说,把他们说的是热血沸腾,都在摩拳擦掌的想要大干一场。


    袁平拍着胸脯子说道:“二位老大,你们尽管放心,我会拿出十二万分的干劲,好好的把工作干好的。”


    就连一向谨言慎行的吴爱萍也是一副“视死如归”的神色:“两位领导,我也表个态,如果不能干出点成绩出来,我就引疚辞……”


    “行了,行了,别整得跟投命状似的。”张俊伟阻止了两人的胡说八道。


    这时,李天明说道:“接下来,就是先期预算的事儿了。”


    三个人听了,都是精神一振。


    事实上,就连张俊伟都不知道李天明想要投入多少资金启动这家投资公司。


    不是张俊伟不关心,不想知道,而是之前一直都没好意思问。


    现在李天明主动提出来了,张俊伟就做好了两种心理准备。


    第一种是投资金额较小,除去一整年的办公室租金后,为三百万块软民币,甚至更低。


    虽说这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因为李天明已经有多个投资项目,要继续“前行”,应该问题不大。


    另一种则是投资金额在五百万以上,最理想的状况是可用资金达到八百万块软民币的程度。


    这样的话,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可以招到水平优良的人才,而且还可以发掘到更有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


    张俊伟尚且如此,另外两人就更加关注了,这可是关系到他们这些员工的待遇问题。


    在“众目睽睽”之下,李天明说出了一个数字。


    “一千万块软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