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作品:《神豪从古董鉴宝开始

    良久之后,田华才说:“李兄弟,希望你说的是对的。”


    李天明笑了笑,没有说话,心想信我者,得永生。


    接下来的几件拍品,李天明都很识相地没有提醒。


    田华才自由发挥,拍到了两件,一件玉石摆件,另一件是个青铜爵。


    这都是十几,二十几万的小件,如果田老板运气好,还是有不错的利润的。


    比起田华才,徐兴达确实收获就要更大一些了。


    至少表面上是那样的。


    除了那件影青瓷刻花梅瓶,徐兴达还拍到了一尊玉佛像,还有一支清代陈大圭的紫砂茶壶。


    虽然花钱如流水,但徐兴达却得意洋洋,仿佛赢得了军备竞赛一样。


    田华才一看徐兴达那样子就来气,恨不得上去给人两脚。


    “真是小人得志!”田华才恨恨地说道。


    隔了一会儿,田华才又说:“要是能捡个大漏就好了,也不妄来一趟。”


    “田老板,不要急,捡漏这种事不常有,耐心一点总不会错。”李天明淡淡地说。


    “说的也是。”


    接下来的一件拍卖品,有一点特别,也是一件瓷器。


    这瓷器个头很小,也就是一个成人的拳头那么大,通体釉色棕亮。


    上窄下宽,差距很大,就像是一个宽腹的插花瓶似的。


    但你要说它是插花瓶,却也不对,上面盖了个小盖子。


    离得近的拍客们,伸长了脖子也看不出这是个什么东西。


    徐兴达忍不住问马俊远:“马老师,你说那是个什么玩意儿?”


    “不是个太好的玩意儿,就是件茶叶末釉的小瓷瓶。”马俊远用不屑的语气说道。


    “那就是没什么人价值喽。”


    马俊远点点头。


    既然马大专家如此说,那徐兴达自然就对这件瓷器失去了兴趣。


    这边,田华才也看不出来那是件什么东西,刚要问李天明,却见他已经起身往台上走了。


    田华才怔了怔,连忙跟上,或许这小子能看出点门道了。


    懂一些瓷器知识的人都知道,同一年代、品种、出产地的瓷器,其价值是按照器型的大小来算的。


    茶叶末釉的瓷器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台上的这件瓷器个头又太小了,所以关注的人不多。


    上台来仔细观看的也就十来个人,其中就包括李天明和田华才。


    李天明看了看这件小器型瓷器,不禁点了点头。


    田华才觉得有些惊奇,同时也想,会不会这年轻人不懂装懂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田华才问。


    “田老板,你觉得它是什么?”


    田华才皱着眉头想了想:“这个……插花用的瓶子?”


    李天明摇了摇头:“这是一件茶叶末釉的文房工具。”


    田华才一怔,又仔细看了看:“不会吧,文房工具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李天明也不答,将那瓷器的小盖子拿在手中。


    没想到的是,那盖子不只是一个盖子,下面还伸着一根长长的瓷管儿。


    田华才看着稀奇:“呦?这是什么东西?”


    “你可以叫它砚滴,专门为磨墨的器具滴水的砚滴。”


    “你看这个盖子上是有一个孔的,这是古人利用了虹吸原理,手指捂住孔洞,形成一个压强压力,然后把水提出来,手一松,水滴就掉下去了。”


    田华才接过吸管看了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李天明又将瓷瓶拿在手中:“田老板,你看这个茶叶末釉,看上去很匀净,同时底下的三个足很特别,足上涂了黑。”


    “为什么会这样?”


    李天明解释说,这件瓷器是仿宋制的。


    宋代的官窑哥窑,都有紫口铁足,它就涂一身黑,仿佛是铁足了。


    “如果是现在仿的,他就想不到涂黑,所以是真品无异。”


    “真品?那你说,它值多少钱?”


    李天明笑了笑:“田老板,这件瓷器二十万内,可以拿。”


    “这么小一个?不会吧……”


    李天明将瓷器的底部一侧,给田华才看了一眼,田华才吓了一跳。


    只见那还真有一个金字雕印的落款,这落款非常小,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但字挺清楚的,写着“雍正御制”。


    要知道,在清朝落款“御制”二字的,那都是清廷皇家造办处出品,价格可要翻几个跟头的。


    李天明低声说:“雍正官窑的茶叶末釉的砚滴,前两年帝都华晨拍卖会拍出了一件,五十五万块软民币,而且那件的吸管已经遗失了,是当成花插瓶拍的。”


    “也就是说,这件留存完整,价格只会更高。”


    李天明没说什么,走下了台。


    田华才连忙跟在后面,也走回了座位。


    俗话说的好,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李天明出了两手了。


    现在,在田华才的心里,李天明这年轻人的印象完全颠覆了。


    先不说李天明说得准不准,但光能说出这么一番道理来,那就不是一般的收藏爱好者能办到的。


    所有人都下了台,拍卖师发声了:“茶叶末釉的……小瓷瓶,起拍价三万!”


    半天没人举手,田华才心中暗喜,马上举起了手:“三万三!”


    徐兴达转头看了看田华才,不屑地“切”了一声。


    徐兴达心想,这没人要的破玩意儿,这傻BI田老板倒挺上心的。


    虽然之后也有两三个人举手办了价,但都是凑热闹的。


    最终,田华才以七万八千块软民币的价格,把这件茶叶末釉小瓷瓶给拍下来了。


    其实,只有李天明和田华才知道,这是一件雍正官窑的茶叶末釉的砚滴。


    也不怪其他人不识货,这种器型的文房工具本身就很冷门,造出来的就非常稀少,能够顺利传世的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李天明就算不使用“万物鉴定系统”,也可以估算这件茶叶末釉研滴的利润,至少得有十到十五倍左右。


    虽说基数小,但也算是个大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