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春种
作品:《全家被下放,她搬空家产跟下乡》 好在他原本就只是跟着祝家来的,户口和粮食关系都还在京都那个小院里,没来得及转过来,如今说走,倒也能轻轻松松就走了。
对于他的离开,祝家人都没有意见,反而都在为他感到高兴,也隐隐有些担忧。
好在陈良回去之后半个月左右,就给他们寄来了一封信,证实了确实是他弟弟在找他,说是要跟他们团聚一段时间再过来。
而祝家这边确认了他的安全,也就不担心了,直接让赵诚拍了个电报回去,让他别再来回折腾了,本来他也不用吃这个苦。
而且陈良的离开,对祝家人来说影响也不大,也就只是他们得独立上手做饭了。
好在前面都学了一段时间,只是暂时还有些生涩,做久了的话问题不会大的。
而且,她们做的饭也不是难吃,只是大家都一去认为,确实跟祝卿好做的没办法比。
听到了这样的夸赞,祝卿好自己都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
能说这是都因为灵泉吗?
但是其实,她的厨艺的确是有进步的,前提是不去做一些很复杂的大菜。
做做汤、蒸蒸蛋;炒点素菜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要是盛熠在,估计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她进步很大。
“行,我明天早上早点来,在这边做,你们看一下我是怎么做的,到时候再看看,能不能做出一样味道的东西来。”
其实很多时候,就算两个人用的一样的食材,按照一样的步骤,做出来的东西味道也完全有可能不一样,所以祝卿好没抱太大的期望。
回到家里,她就去看了一下空间里面有些什么样的食材是适合产妇的,碰到合适的就一股脑翻出来,即便现在用不上以后也会用上。
最让它惊喜的就是空间那条河里,竟然有不少肥美的鲫鱼,而这个东西刚好给产妇下奶。
而且她过年特意囤在空间里的那些猪蹄,也终于是能派上用扬了。
不过,听那个接生大娘说,这些东西都要过几天再开始吃会比较好,所以这两天还是先吃点清淡的吧。
——
接下来的时间,祝家人和祝卿好都还挺忙的,因为队里的春种已经正式拉开了帷幕,大家都忙得如火如荼的。
队里的领导们已经特许温初宜不参加今年春种了,她们自然也不好再得寸进尺,要求另外分出一到两个人给她来照顾月子。
而祝卿好这边就更不行了,在别人眼里,她甚至都跟牛棚的人没什么关系,她只能安安分分的跟着大家一起参加劳动,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抽出工夫到牛棚去看看。
但是温初宜的月子还是坐得很不错的,这还要多亏了隔壁的马老太太。
马老太太的身子不好,因着王富林他们的特殊照顾,已经很多年不参与队里的高强度集体劳动了。
祝家人来了之后,她跟着吃了不少含了灵泉水的东西,身子已经不知道好了多少。
今年原本也是准备去做点简单的活,挣点工分的,但是一看祝家这边肯定没有人照顾月子,便主动提出帮忙。
最让人惊喜的是,她老人家还有一手好厨艺,做出来的东西,别说温初宜了,就连祝家其他人看着都有些咽口水。
马老太太看在眼里,还提出要给他们做中午饭,不过被大家拒绝了。
她一个老人,要照顾温初宜她们娘三个就已经够累的了,再让人家给他们一家人做饭,这都不是正常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不过老太太确实挺能干的,一个人转得像个陀螺似的,把温初宜和两个襁褓中的小孩都给安排得妥妥贴贴的。
而且老太太对她们娘仨真的很上心,这方面从来没有出过疏漏,对待自家孙女估计也就这样了,所以也没有人对她感到不放心。
唯一的一点就是,祝家人和祝卿好都害怕她累坏了,想方设法塞各种各样的东西给他们补身子,甚至恨不得直接给她老人家塞嘴里。
马老太太一开始还要客气,总是拒绝,到了后面她也习惯了,大大方方地收下,也不多说客套话,只是更加精细地照顾温初宜和孩子。
就这样,在她老人家的竭力帮助下,祝家其他人才得以安安心心参加劳动,而温初宜也坐了个舒心的双月子。
然而,被马老太太接过了照顾月子重担的祝家人也并不轻松。
一家子人都是没做过农活的,乍一对上春种,哪怕有村里人带着,也还是有些吃不消。
其实队里对祝家人已经算得上是很照顾了,考虑到祝家老两口年纪大了,只是让他们喂猪喂牛,没有安排其他的活计。
而祝青筠和甄珠也只是参与除草、施肥等相对轻省的活儿,耕地、插秧等相对重一些的,就只有赵诚和祝衍之两个年轻力壮的被安排参与了。
然而就这个量,对她们来说也挺难的,一开始几乎每个人都累得饭都吃不下。
好在,他们一家子都是坚韧的,没有人轻言放弃,在队里热心人的带领下,一个周左右,也就大概适应了。
这期间,还有祝卿好几乎天天往牛棚跑,换着花样去给他们投食。
当然,也是为了顺便关注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好在她每次瞧着,都感觉大家只是有些累,精神上还是蛮好的。
尤其是在他们适应后,精神状态反倒是一天比一天好,甚至身体也跟着健朗了起来。
唯一让人觉得有些心酸的变化,就是一家人都黑了瘦了不少。
到了后期,撒种、盖土、施肥等工作,祝家人都适应良好,队里人也对他们感到很满意,大家才齐齐松了一口气。
需要长久生活在这里,他们肯定还是想努力融入的,但仅靠着赵诚的那点情分,肯定是不够的。
他们还需要做很多,而队里人对他们努力的认可,仅仅是第一步。
祝卿好和司甜也要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这个对她们来说,会简单很多。
俩人因为豆芽的事情,在村民眼里本就是好知青。
再加上两人在春种期间一直服从安排,也认真学习努力做事,在很多村民眼里她们好感度都快刷满了。
同时,也有人对她们的不满又上升了一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