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岳飞的大势

作品:《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现代。


    “宋朝武人社会地位的低下,在宋朝初期,不是文官作祟。”


    “现代很多人认为,是士人,或者说士大夫群体,在其中打压武人。”


    “但不是的,在宋朝建立之初。”


    “是上上下下,上到皇帝,下到民政,整个社会,都排斥武人。”


    “他们不想再回到五代十国那种环境下去生活了。”


    “整个社会,仿佛陷入了另一种极端。”


    “从武功极盛,武人乱世的一种极端,整体转向另一种极端。”


    “以我们后世的说法,从极右,转向到了极左。”


    说完了这番话,李恩凡露出疑惑的神色,语气缓缓地说道:


    “那赵匡胤,乃至宋朝前面的几个皇帝,他们做错了吗?”


    “在很早之前,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我和大部分的普通人一样认为,赵匡胤没做错。”


    “是后面的几个皇帝执行错了。”


    “但是...”


    李恩凡说了一个但是,随后又拍了拍黑板,语气肯定的说道:


    “到了后来,我认为,前面的几个皇帝是没错的!”


    “因为,矫枉必须过正!!!”


    “不然,没办法把五代十国整体的风气剔除干净!”


    “这个时间需要的太久了,可以说最少需要三代人的更替,才能把上上下下,所有五代十国的风气剔除干净。”


    “如果不矫枉过正?那很有可能,随时都有回到五代十国。”


    “毕竟,在五代十国,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对吃人习以为常,大家仔细想一想,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


    李恩凡以前一直对这世间大部分的事情,是持中庸看法的。


    认为任何事情都不能矫枉过正。


    但后来,了解了一些事情之后,他就发现,很多事情,是必须矫枉过正的。


    太多的事,人们都认为可以五五开,持中庸。


    但实际操作起来呢?


    永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你想五五开,东风不同意,东风要宜将剩勇追穷寇。


    西风呢?西风也不同意,他们想回到五代十国,回到武人专政的时期。


    两种想法是敌对关系,两方势力呢?更是敌对关系!


    你不忍心彻底决裂,想着武人还是有一些好的,想跟他共存。


    但,你愿意,他不愿意!


    许多事情,不是个人意愿决定的!是社会的整体所决定的!


    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导向,而是整个社会,整体的选择!!!


    ...


    现代。


    “这个时候,可能有同学脑海里会想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为什么宋朝到了中期和后期,不在这方面再次转向呢?”


    “或者说,他们,没意识到错误吗?”


    当李恩凡说出这话的时候,台下有许多人都点头,为什么宋朝到了中期和后期,剔除干净了五代十国的风气,还不转向呢?


    “封建时代,封建王朝,在我们后世看来,是很脆弱的。”


    “天灾人祸,都有可能摧毁这一个王朝。”


    “但其实,同学们,封建王朝下面的人们,其实也是极为固执的!”


    “在没有经历破灭的时候,他们不会认为自己错了。”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些王朝,他们都是吸取了前一个王朝的教训。”


    “宋朝?它也是吸取了五代十国和唐朝的教训。”


    “在没有经历重大挫折的时候,他们不会选择转向的。”


    “这个重大挫折,就是王朝崩塌。”


    李恩凡的表情,此时逐渐的严肃了起来。


    “只要王朝没有崩塌,他们不会认为是自己错了!”


    “政治人物,都会熟练的甩锅!”


    “他们会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好的,只要自己的想法能够完美的执行,一切都会好起来。”


    “是执行的人错了!”


    说到这,李恩凡不得不提一个在宋朝非常重要的人物。


    就是这个人物,在李恩凡仔细研究历史的时候,才发现了宋朝整体的倾向。


    “岳飞,这个名字在场应该没有不知道的把?”


    李恩分露出微笑,转过身子,拿起彩笔,在黑板上写上岳飞两个字。


    “现在很多人都说岳飞的失败,有许多的原因。”


    “最认可的,是岳飞要固执的迎回二圣。”


    “就是在靖康之变时,那两个被捉去的皇帝。”


    录播厅内的所有人都轻轻点头,这个说法,现在确实很多人认可。


    “总结一下来讲,这是皇权的危机,认为是赵构担心岳飞"迎回二帝"的军事目标会威胁自身统治合法性,尤其当岳家军逼近开封时,这种担忧达到顶峰。”


    “这其实在我看来,是错误的。”


    “因为这无法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文官都要反对!”


    “最重要的是,徽钦二帝,他们身上的污点太大了,哪怕真的迎了回来,大多数的文官,会允许这两人的某一位再次上位吗?”


    “这个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随后,李恩凡又讲道:


    “从这一点延伸,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当时宋朝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对立。”


    “觉得文官都是主和派,武将都是主战派。”


    “文官都偏向绥靖政策,岳飞在官僚体系中缺乏政治盟友。”


    “这其实也是错误的,文官之中,其实也有一部分是主战派。”


    “更何况,到了那个时候,已经不是政治盟友这种事来单纯的说了。”


    说到这里,李恩凡紧皱着眉头,语气非常的严肃:


    “同学们,大家记住一件事,在政治,或者说在官场上面,几乎是都有派系的。”


    “哪怕是文官内部,也是有派系的。”


    “更别说,在宋朝,地域党派之间更是斗得非常厉害,地域歧视也非常严重。”


    “但我们现在去看那段历史,为什么会觉得当时的文官势力都紧紧的抱在了一团,集体的反对岳飞呢?”


    在座的所有人听到这话,都意识到了问题,为什么会认为那时候的文官势力是一个整体,集体的反对岳飞?


    而且在岳飞被押解回京的时候,文官势力几乎没人为他说话?


    仅仅只是缺少政治盟友吗?


    “岳飞,在最后的时候,其实已经渐渐地形成了一股大势。”


    “就是这一股大势,让皇帝,还有文官上下所有人都觉得岳飞必须死了。”


    李恩凡缓缓点头,在录播厅内众人专注的眼神中,语气严肃的说道:


    “公元960年,赵匡胤皇袍加身宋朝建立,到公元1142年,岳飞身死。”


    “这182年,整个宋朝,一直都是文官在主导,宋王朝的走向,也是文官在决定。”


    “如果岳飞成功了,那就向全天下所有人证明,有宋以来文官错了,皇帝错了!”


    “这182年以来,皇帝和文官都错了!”


    “单单只是一个岳飞,在兵力分散、粮草不济、皇帝拒绝派遣援军等问题下,都打到了朱仙镇。”


    “那如果他成功了呢?”


    “真让他成功了,那这不是说明其他人都错了吗?”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仿佛一瞬间陷入了呆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