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最重要的是结果

作品:《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现代。


    “那在当时,谁有能力再背后推动这一场起义呢?”


    李恩凡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着舞台下方轻声说道:


    “世家!”


    “或者说,士人!”


    “在当时,只有他们这些地主豪强,才有能力直接推动黄巾起义,并且也让汉灵帝刘宏彻底的绝望。”


    “直接摆烂。”


    “那这里就突然有一个问题了,这些士人、世家、地主豪强,为什么会推动黄巾之乱?”


    “在知道第二次的党锢之祸,发生在十几年前,汉灵帝刘宏刚刚即位的时候。”


    “如果要推动黄巾之乱的话,那他们是不是就该在那个时候推动?”


    “并且,在汉灵帝刘宏即位八年之后,他又一次兴起了党锢。”


    “下诏书,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


    “要推动黄巾之乱的话,就该在这之后的几年推动吧?”


    “那为什么要等到公元184年的时候呢?”


    等李恩凡说完,所有人都仔细的一想。


    是啊,为什么要等到十几年之后才推动黄巾之乱?


    被汉王朝这样迫害,不应该直接就推动么?


    哪怕需要时间,也不应该是十几年吧?


    “大家注意到我刚才说的话了吗?汉灵帝刘宏下诏书,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


    “禁锢终身,并且牵连五族。”


    “那什么是党人?”


    “其实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士大夫!”


    “那从这一个诏书去看,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此时地方上下,朝廷之中,几乎都被党人和他们的亲属、门生、兄弟所占据。”


    “而这其中,就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袁家!”


    “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汉王朝大部分的地域。”


    “可这样的话,那就有一个问题了。”


    “就算刘宏下了诏书,可天下,绝大部分读书的人,都是与他们士人站在一起的。”


    “他们只需要冷眼看着就好,没人去朝堂之上,还有地方之上工作。”


    “慢慢的等着汉王朝崩塌,然后皇帝无可奈何,最终还是会请他们回来的,对吧?”


    “并且后世的唐朝就是这样,不敢触碰世家的底线。”


    “不然的话,直接挂印而去!”


    “整个王朝都会陷入停滞。”


    所有人不由自主的点头,确实是如此,后世的唐朝世家,就证明了这一点。


    “那为什么世家要推动黄巾之乱呢?”


    “肯定是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触碰到了他们最核心的利益,才会推动黄巾之乱。”


    “那汉灵帝刘宏,做了什么才让他们狗急跳墙,宁愿把整个中原打烂,也要毅然决然的推动黄巾之乱?”


    ...


    唐朝。


    贞观年。


    “唉...”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看着天幕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如果把朕换到汉灵帝刘宏的那个位置,有决心那样做么?”


    低头思考了一下,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


    “不知道,并且汉王朝那个时候太特殊了。”


    ...


    明朝。


    洪武年。


    “咱也是今天才知道,汉灵帝刘宏,竟然有这样的魄力?”


    朱元璋很是不可思议,有点不相信刘宏会做那样的事。


    可要是把自己换到那个位置呢?


    恐怕只会杀人吧。


    然后天下提前大乱?


    摇了摇头,朱元璋苦笑了一下,他知道,自己有些太小看汉朝的那些皇帝了。


    没想到一个末世之君,竟然都敢这样做。


    ...


    明朝。


    永乐年。


    “咱好像知道汉灵帝做了什么,让那些世家和士人狗急跳墙了。”


    朱棣瞪大了嘴巴,没想到这个答案,竟然就明摆着写在史书之上。


    如果不是坐到了皇帝的位置,他以前竟然还痛骂过汉灵帝刘宏做的这一件事。


    苦笑了一声,朱棣转头看着自己的儿子朱高炽,语重心长的说道:


    “老大,记住,对皇帝来说,一时的得失,是不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结果!”


    ...


    汉朝。


    元狩四年。


    “朕这后世的子孙,看来还是有些魄力的。”


    刘彻轻笑了一声,对汉灵帝刘宏有些刮目相看。


    “也确实是一位想有作为的皇帝。”


    “虽然到了那个时候,已经无可救药了。”


    仅仅只是从天幕所说的形式,刘彻就知道那时的汉王朝,已经没救了。


    毕竟那些人都能发动席卷八州的战乱,那他们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摇了摇头,刘彻脸色重新恢复了平静。


    ...


    东汉。


    建武六年。


    “唉...是朕的错。”


    刘秀揉了揉额头,已经缕清了汉灵帝刘宏那时的形式了。


    “谁能想到一百多年之后他们会发展到那个样子呢?”


    “唉...”


    刘秀拿起旁边的毛笔,在一块绢布之上,记下天幕所说的重点。


    ...


    秦朝。


    章台宫。


    “真没想到,后世竟如此的有趣。”


    秦始皇嬴政面带笑容的看着天幕。


    “但这一样一看,后世皇帝面临的形式,好像和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区别。”


    嬴政偏了一下头,仔细的想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说道:


    “估计比这时候还要复杂。”


    “毕竟地方上全都是他们的人。”


    摇了摇头,嬴政忽然觉得后世的那些皇帝也挺惨的。


    ...


    现代。


    “在场的有人知道,汉灵帝刘宏到底做了什么,才让士人狗急跳墙吗?”


    李恩凡笑吟吟的看着台下的所有人。


    所有人都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后,默默的摇了摇头,他们都没想到。


    周围的工作人员,也都紧皱着眉头看着李恩凡身后的大屏幕和黑板。


    “提醒一下吧。”


    “对一个上位者,一个领导者,还有皇帝来讲。”


    “一件事情的过程如何的,是最不重要的!”


    “他们只在乎结果!”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同学们,你们大多数的家长,是不是只在乎你们的成绩,却不关心你们在学习途中有多么的累。”


    “也不关心你们吃了多少的苦,熬了多少的夜。”


    “是不是这样?”


    舞台下方坐着的大多数同学都轻轻的点了点头。


    “这就是上位者一贯只看中结果的思想。”


    “并且,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也都是如此想的。”


    “哪怕你在公司,领导也只在乎你的业绩,至于为了业绩你的身体如何?他们是不关心的!”


    “所以,你们想到了刘宏做了什么事吗?”


    李恩凡抱着双手,面带期待的看着舞台下的人。


    这时,有一个工作人员,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瞪大了眼睛惊呼道:


    “我知道了!”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李恩凡也都面带期待的看向他。


    那位工作人员回过神,盯着李恩凡,一字一字的说道:


    “卖官鬻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