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党锢

作品:《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现代。


    “因为这个时候,世家大族突然发现,虽然家里的主人,也就是皇帝,不能随意的杀他们了。”


    “但皇帝还是可以直接把他们的官位下了!”


    “并且,还可以让他们终身不能当官。”


    “这就是历史上东汉末期,最为有名的党锢之祸。”


    李恩凡走到黑板旁边,用彩笔写上党锢之祸四字,随后把彩笔放到讲台之上,语气轻柔的说道:


    “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在汉桓帝时期。”


    “那为什么汉桓帝会毅然决然的发起党锢?”


    “起因是当时的宦官侯览等人,为非作歹,并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期望逃过惩罚。”


    “而官员成瑨、翟超、刘质、黄浮等不畏权贵,在大赦以后仍然按律处置了这些人。”


    “宦官等人向桓帝进言,汉桓帝听信了宦官的一面之词,重处了这些官员。”


    李恩凡走到黑板旁,写上党锢之祸四字,然后又写上第一次。


    “重处了这些官员之后,当时的朝中重臣,位列三公的太尉陈蕃,司空刘茂一同向汉桓帝进谏。”


    “汉桓帝一下就不高兴了,刘茂就不敢再进言,陈蕃又独自上书,为受罚的官员辩解。要求桓帝“割塞近习与政之源”,清除宦官乱政的不正之风。”


    “宦官这一下就嫉恨士人,不敢加害名臣陈蕃,但对其他人则大加报复。”


    “河南尹李膺,在大赦后处死了蓄意在赦前杀人的张成之子。”


    “张成为宦官党羽,宦官一党遂让张成弟子牢修上书,诬陷李膺等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士人、宦官间的矛盾在此爆发。”


    “汉桓帝当时大怒,诏告天下,逮捕并审理党人。”


    “太仆卿杜密、御史中丞陈翔等重臣及陈寔、范滂等士人皆被通缉。”


    “太尉陈蕃认为“罪名不章”,拒绝平署诏书。”


    “汉桓帝见诏书无法生效,干脆跳过司法程序,直接让宦官负责的北寺狱审理此案。”


    “这件事情最夸张的事什么?当时的度辽将军皇甫规,以没有名列“党人”而被捕为耻,上书“臣宜坐之”,要求桓帝连自己一块儿治罪。”


    录播厅大部分人听到这,都不由得咂了咂嘴。


    “这件事结束是怎么结束的呢?李膺等人在狱中故意供出宦官子弟。宦官等害怕牵连到自己身上,”


    “向桓帝进言,说天时到了大赦天下的时候了。”


    “于是同年六月庚申日,改元永康,大赦天下。党人等获得释放,但放归田里,终身罢黜,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


    “这基本上就是完整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李恩凡说完之后,等所有人理清思路之后,把这完整的第一次党锢之祸,让人投放在了后面的大屏幕上。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站在皇帝的角度,该不该施行党锢之祸。”


    “先看事件的起因,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想?”


    李恩凡看向舞台下方的同学,示意他们踊跃回答。


    马上就有一名同学举手,然后接过话筒说道:


    “如果是我的话,看到当时的宦官为非作歹,肯定也会和士人一样。”


    李恩凡点了点头,然后就看见旁边有工作人员举手。


    让人把话筒递给了它。


    “说真的,以前我看东汉末期历史的时候认为宦官非常可恶。”


    接过话筒的工作人员皱着眉头,语气非常严肃的接着说道:


    “但今天,我才发现士人才是最可恶的。”


    “为什么?因为他们破坏了规则!”


    “这在任何地方,都是无法容忍的!”


    台下那些正在读书的同学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而周围的工作人员,包括坐在最后面,进来的一些电视台领导,都是非常赞同的点了点头。


    等那位工作人员放下话筒之后,李恩凡非常赞同的点头说道:


    “这位工作人员确实说的不错。”


    “宦官虽然可恶,但他们是利用了当时的规则。”


    “说来说去,他们始终是没有破坏规则的!但士人呢?”


    “直接破坏了规则!”


    “就像是河南尹李膺,在桓帝大赦天下之后,处死了蓄意在赦前杀人的张成之子。”


    “就一点,你凭什么说他是蓄意?”


    “这就是非常主观的想法。”


    “如果你是汉桓帝,你会怎么想?”


    “要是不着重惩罚,那以后是不是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们还集体对抗皇帝!”


    “太尉陈蕃认为“罪名不章”,拒绝平署诏书。”


    “也就是说,太尉陈蕃,直接拒绝了皇帝的命令!”


    台下所有的同学都目瞪口呆。


    直接拒绝皇帝的命令?


    而且,他们这才发现,蓄意这个词,是非常有意思的。


    你说他是蓄意?凭什么说是蓄意?


    更有法律专业的同学直接就笑出了声。


    李恩凡也没有多说什么,这一看就是史书上的春秋笔法。


    毕竟在记载党锢之祸的时候,史官多是同情党人,所以才会这样记载。


    可从士人的视角,转换成皇帝的视角,那就大不一样了。


    你破坏了我定下的规则,然后告诉我这些宦官是蓄意的?


    你猜我是相信谁?


    更别说还集体对抗皇帝,连皇帝的命令都不听。


    那我这个皇帝算什么?你们还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吗?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去看。”


    “你是皇帝,你在重处了破坏规则的官员之后。”


    “朝堂上的太尉、司空,来为士人说话。”


    “地方上的河南尹,更是声援你们,处死张成之子。”


    “除此之外呢?度辽将军,以没有被列为党人为耻。”


    “这下好了,朝廷、地方、军方...”


    接下来的话,李恩凡就没有再说了。


    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听懂了,也都忍不住的咂舌。


    这要是遇到朱元璋这样的皇帝,还党锢之祸?怕又是一个洪武大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