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谏逐客书

作品:《天幕: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所以,我们知道了在秦朝朝堂上下,只有最顶上的那一小戳人,会为了保护秦朝拼尽自己的生命。”


    “那我们再去看。”


    “在秦末时期,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为什么只用了短短的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因为在这个时候,没人会为了保护秦朝去付出自己的生命啊。”


    李恩凡悠悠叹息了一声后,缓缓接着说道:


    “秦朝,没有根基,没有会为了保护秦朝而拼死的基础和中层群体。”


    “而在一个国家和王朝之中,他们,才是最为庞大和最有力量的群体。”


    “百姓,百姓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获得了好处吗?没有获得任何的好处。哪怕是原来的秦国百姓,也都没有获得任何的好处。”


    “最为庞大的基础官员和中层官员呢?”


    “绝大多数都是原本六国的官员,他们获得了什么好处吗?”


    “也没有!”


    “他们对秦这个王朝,有归属感吗?”


    “这就更没有了!”


    “那秦朝的根基何在?”


    “根基早就被之前历代的秦王打压的没有了声音。”


    “没有任何立足的根基,秦朝怎能不一碰就散呢?”


    “朝堂上的大臣,他们是能发出声音,下达命令。”


    “但,直接管理民众的,管理城门的,都是基础的官员和中层的官员。”


    说到这,李恩凡语气一转,对所有人说道:


    “以这一点,我们再去看那些存在了几百年的王朝。”


    “汉朝的刘邦,他的沛县集团,这就是他的根基!”


    “而唐朝呢?李世民手底下,那些天策府里的人!”


    “宋朝?给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那群人。”


    “明朝,一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集团。”


    “清朝,努尔哈赤手下的八旗。”


    “这上面说的,就是开国皇帝他们最重要的根基,也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李恩凡从讲台上拿起板擦,把一块黑板上的字迹全部擦掉之后,把刚才说的那些皇帝和他们手底下的集团都一一写在了上面。


    “什么叫立身之本?用再简单的说法,就是李世民的天策府中的人,如果玄武门之变失败,天策府所有人都会被杀。”


    “敢跟你去玄武门杀太子的,那些都是李世民的立身之本。”


    “这些人只能跟着李世民一路走到黑,因为他们知道,李世民如果被李建成所杀,或者被打落尘埃,那自己和家族,都会死。”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立身之本,也是历代王朝的开国之本!”


    随后,李恩凡在黑板的另一边,写上了秦朝,新朝,魏国,隋朝。


    “这四个王朝,他们有立身之本吗?”


    “秦朝,我们已经说过了。”


    “那新朝呢?王莽本来就是篡位,所以没有任何立身之本。”


    “魏国?最开始是有的,因为曹操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魏国的立身之本是曹氏和夏侯氏,魏国的宗室!”


    “但曹丕上位之后,把宗室打压了下去,宗室的力量变得无比的虚弱,让司马懿乘虚而入。”


    “最后三国归晋。”


    “隋朝呢?杨坚承袭的父爵,在北周宣帝继位之后,又直接担任上柱国和大司马。”


    “随后接受了北周静帝的禅让,称了帝。”


    “所以,隋朝也没有立身之本。”


    “立身之本有多么重要?”


    李恩凡拿起彩笔,在黑板上写上立身之本四个大字。


    “它能让一个王朝遭遇逆境和挫折的时候,拼死的保护他们依附的王朝。”


    “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直线的上升。”


    “因为他们清楚,如果王朝灭亡,国家消失,他们现在所有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台下所有人都看着黑板上写着那些传承了几百年的王朝名字。


    “像是新朝的王莽,还有造成秦朝灭亡的秦二世胡亥,以及隋朝的隋炀帝杨广。”


    “后世有为他们平反的,也有破口大骂他们的。”


    “我们先不讨论他们的作为是不是被冤枉或者是其他什么的。”


    “有比他们做的更加过分的吗?”


    李恩凡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台下的人都仔细的思索着。


    “当然是有的,最著名的就是后来我们笑称的千古半帝,唐玄宗李隆基。”


    “在他之后,为什么唐朝还能存在那么久?”


    “要知道,安史之乱可是死了差不多千万级的人数。”


    “那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接着存在?”


    “因为唐的立身之本还在。”


    “底层的士兵,中层的官员,他们都会为了保护唐朝拼尽全力,哪怕是付出整个家族的生命。”


    随后,李恩凡轻声说出了几个事例: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的安西军。”


    “满门忠烈颜真卿的颜家。”


    “死守睢阳,被后世人争论的吃人将军张巡等等等等。”


    “这些人,都是唐朝的立身之本。”


    李恩凡指着旁边黑板上秦朝那两个字,轻声询问道:


    “那秦朝有吗?”


    “章邯手底下的骊山囚徒?”


    “那些骊山囚徒,是因为被赦免,才会组成军队。”


    “更何况,为什么最后要用到骊山囚徒呢?对不对?”


    ...


    过了一会,在众人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李恩凡突然敲击了两下讲台,看着台下的同学突然问道:


    “那秦始皇嬴政,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吗?”


    嗯?


    听到李恩凡的这个话,所有人立马回过了神,专注的看着李恩凡。


    “当然意识到了,并且还是在没有统一天下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


    “同学们,知道《谏逐客书》这个典故吗?”


    李恩凡把话一说,下面立马回答道:


    “知道。”


    “那有同学能说说这个典故吗?”


    立马有一个同学举手,在李恩凡的邀请之下,站了起来说道:


    “这个典故是说的,在秦王政十年,嬴政听说秦国贵族所言,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当时也是客卿,在被驱逐之列。所以李斯上书《谏逐客书》。”


    李恩凡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后说道:


    “《谏逐客书》的典故,让我们知道了,嬴政其实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


    “但为什么嬴政看到《谏逐客书》之后,收回了逐客的命令呢?”


    “因为《谏逐客书》让嬴政也意识到了现实。”


    “什么现实?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全是以客卿强国的现实!”


    ......


    PS:《谏逐客书》是李斯在被驱逐时给嬴政上谏的奏议。此文先叙述了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很大概率若无客助的话,未必能够强大的道理。


    然后列举了女乐珠玉,宝剑华服等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一一对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于人。


    文章立意高远,始终围绕着“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论证。


    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PS:可能有小伙伴看到这里,已经察觉出《谏逐客书》有什么地方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