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丰收之年
作品:《一天一快递,我在大明开盲盒》 朱羽看着朱元璋一副兴致盎然的模样,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爹,我今天来上早朝是有件重要的事情告诉你。”
“国子监的那批学生我已经培养结束,其中有一些成绩好的会继续跟着我继续学习。”
“那些成绩稍微差一点的,我会让他们离开国子监。”
“我知道这些人当中有一些是官员,还有一些是教书先生,我要让这些人全都当老师去。”
“我现在要老爹你下圣旨,专门在应天府建设一些学府。”
“这些学府对外招收学员,年纪可上可下,但是最低不能低于六岁,每天上学包早中晚三顿饭,不用吃的太好,就把国库里的那些土豆煮一煮,弄一点花样给他们吃就行。”
“同时不收取任何的费用,让那些人都可以免费的来上学。”
朱元璋听到对方的话语沉思起来。
在场的文武百官看着朱羽的脸色也都变得十分欣赏。
这位大明的摄政王不讨喜人人皆知。
最开始设立的时候,他们所有人都是反对的,可是现在他们已经认可了这个人的存在。
土豆这种高产作用就是对方带来的,现在又教授了一批人才出来。
听朱元璋说摄政王每一天都在国子监那边教授一些高深的知识。
现在这批人才都可以出来教授更多的人了,他们自然也是欣喜万分。
但同样也有人觉得此事不妥,象征性的站了出来。
礼部尚书仅仅只是看了一眼朱元璋,便开始了自己的反对。
在朝堂之上,有时候必须要站出一些大臣反对,说出一些不利的观点。
如果所有大臣全部统一意见的话,那朱元璋就很有可能会怀疑这些人是不是已经成了某个派系或是某人党羽。
“陛下,臣以为这学堂万万不可免费,最少也要收一些钱当做门槛。”
“如果所有寒门子弟都可以来学习的话,那这种学府岂不是都要被挤破的脑袋,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那些官员或者是商人的孩子想要进来,就会不断的给那些人塞钱。”
“从而出现贪污和腐败的情况。”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都是觉得十分有道理,纷纷点头。
朱羽也已经考虑到了这个层面,意识之间有些无奈。
在现代学校也是一个十分赚钱的产业,哪怕只是学校里面最简单的那些小吃街,对于学校来说就可以收很多的租金。
更别提那些成绩不够,但是想要挤破头进入学校的人了。
“爹,这种事情我已经想好了,到时候我会专门找人充当学监,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出现。”
“为了加速发展,出现一些贪污腐败的情况也是无可厚非,等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以后直接处理,该斩就斩,该杀就杀!”
朱羽对于这样的事情也并没有太好的注意。
他知道目前学府的数量不够,那进来的基本上都是商人或者官员的孩子。
那些普通平民就算知道这里可以免费上学,但他们也是抢不到任何名额的。
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紧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让他们开设大量的学堂,如此一来就可以将教育彻底普及。
朱羽要努力的完成这个事业,必须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其中还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所有的读书人都认为最少家里也要有点银子才能踏入仕途。
因为他们的思想很统一,在这个时代想要读书就必须要花钱,花钱的话那家境必须殷实。
如果他们去教授那些农民的孩子。
那些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没钱或者要帮家里办事以后要给家里挣钱,从而不再继续跟着他们学习。
之前有不少先生都将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
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愿意免费的教授平民百姓,都是那些有些家底的人他们才愿意倾囊相授。
刚才礼部尚书提到门槛交银子一事也和这个有关。
“羽儿,咱相信你,你放心大胆的去干,有任何需要完全可以和爹说,到时候要是需要咱帮你什么,你直接通知就行。”
“如果有谁敢阻挠你的话,咱绝对不会放过他!”
朱元璋现在极其信任朱羽,朱羽的种种举措都给大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军队的改革让如今的大国稳定万分,同时北边的战事已经结束,这次不仅仅灭了女贞,更是直接把瓦剌连根拔起。
无数的将领为了想要更多的权利,想要往上爬,他们都在努力的杀敌,努力的指挥手下的士兵。
这当中出现了不少拥有指挥火枪天赋的将领。
以后这些人绝对会往高级将领方面去培养朱元璋对此也是非常的欣慰。
大明火枪部队第一次出征就取得了如此斐然的成绩,直接灭了两个国家,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制作成京观,同时屠杀了他们大量的平民。
朱元璋在那些士兵行动之前就询问过自己儿子的意见,后者的意见很简单。
这些人一个不留,全部杀掉!
如果自己老爹还想要那一片领土的话,那就让大明的百姓多生一些孩子,然后移民过去生活。
最多二三十年的时间,那边全部都是大明的百姓。
朱羽相信在这二三十年的时间里,自己足够让科技飞速发展,最起码提升到第二次工业时代不是问题。
自己带着大量的图纸和各种知识穿越到大明,二三十年还做不到这一步那都可以直接一头撞死了。
“多谢父皇!”
朱羽微微一笑,果然有了权利以后很多事情都可以很简单。
自己如果是比之前朱公子的身份想要弄这样的学堂,必然会进入到朝廷的视野当中。
到那时要么直接造反,要么就想办法偷偷隐瞒下来。
总之对于朱羽来说很麻烦。
现在只需要自己老爹一声令下,整个大明的资源都会因为他的话而调动。
很快早朝继续,大臣们依次递上一个又一个奏折。
最近一段时间大明百姓可以说是载歌载舞,因为粮食的价格突然下跌了很多。
今年大明并没有出现什么天灾人祸。
全国各地都可以说是大丰收,尤其是南方地区。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在丰收年的时候粮食的价格是非常低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