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流动官员
作品:《一天一快递,我在大明开盲盒》 “是啊爹,应该是大明的六皇子和十三皇子。”
朱标听到这话顿时愣了愣。
朱羽碰上朱桢和朱桂了?
他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件事情,立刻摆出了一副倾听者的姿态,默不作声的听着二人对话。
朱羽将事情的前因后果给讲了一下。
“哎呀,没想到居然是楚王,你知道吗?那六皇子是一个,王爷是呀!”
朱元璋看上去有些紧张,但却在偷偷打量朱羽的反应。
朱羽顿时露出了极其不屑的笑容。
“大明的官员和藩王狗都不当!”
此言一出,朱元璋和朱标两人都是愣在了原地,尤其是朱元璋的脸色瞬间转化为了猪肝色,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咱平时对那些大臣太坏了?
“洪武皇帝朱元璋去世以后,他的孙子朱允炆上位,朱允炆上位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削藩。”
“最开始他削番的时候还比较顺利,那些藩王该死的就死,该交出兵权的就交,有的藩王装傻充愣,躲在猪圈里勉强活了下来,甚至还有的直接自焚。”
朱元璋直接就愣住了,他的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神色,他之前知道朱允炆会削藩,却没想到居然逼的这么狠,这些全部都是他的叔叔啊!
要知道这些藩王全部都是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对于他们的感情自然不必多说。
朱元璋此刻是已经彻底红温了,那小家伙平时一副十分乖巧的模样,没想到以后居然是一个如此凶残的君王。
他居然能残忍到对自己的叔叔下手,而且还能把他的叔叔逼到这种地步。
朱元璋越想越气,用力的握紧了自己的拳头,如今吕氏和他的儿子早就已经被自己给活活折腾死了,还是让他们死的太轻松。
不过朱允炆这么做倒也是合情合理,毕竟朱棣后来被逼到谋反,那也是实在没有办法。
朱棣本身就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性子。
突然朱元璋觉得朱棣篡位好像也没那么令人愤怒了。
朱棣:那我之前挨的打算什么?
朱元璋轻轻的叹了口气,此刻的他心中已经下定了决定,本来他是想让自己的儿子驻守大明,戍守边疆。
可是现在他已经不打算这么做了。
如果会逼的以后的帝王直接跟兄弟手足反目成仇,那还不如就干脆不立任何藩王。
“如果那些藩王以后会被逼着造反,那干脆就别立藩王不就好了,可是那些皇子以后又该怎么办呢?”
朱元璋提出了疑问,因为已经有一些儿子前往封地去就藩了。
如果突然把他们召回,并且剥夺了他们的封地,这肯定会引起一些皇子的不满。
“那还用说,直接把那些皇子全部召回,他们的王爷身份保存,他们仍旧每个月都可以享受大明的俸禄,可以得到一些银子维持生活。”
“把他们的土地和任何权力全部都收回,让他们变成没有任何权力的王爷。”
“如此一来他们威胁不到君王,同时君王也不会对他们动手。”
朱元璋听闻此言只感觉眼前一亮,看着朱羽是越来越喜欢。
这的确是条妙计呀,这样不但能安抚那些皇子,同时也可以让大明再无后顾之忧。
“可是那些藩王回来了,那他们的封地怎么办?朝廷好像管不过来这么多地方吧。”
朱羽听到这话顿时就不屑的笑了起来。
“皇上只要想管有的是办法。”
“我要是皇上,我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当前大明的各个州府给拆分掉。”
“首先是北方的各个州府,就拿开封府举例,开封府的南边就是天险黄河。”
“如果未来这里的官员或是江陵要是造反的话,肯定会依托黄河保护后方的城市,如此一来,整个北方基本上都会归于反叛的势力。”
“只要能将黄河划分到南边的省,并且将北边开封府的一部分土地也划分到南方的省份,那就可以杜绝这样的情况出现。”
“同时各个山脉,各条河流,各种湖泊基本上都可以依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分割。”
“如此一来就可以稳定中央集权,并且可以保证就算有人造反也可以轻松将其解决。”
朱元璋以前一直想的都是如何囤积兵力,如何去掌控人心,从来没想过居然还有如此省事的办法。
只要能把那些天险划分开来,对于那些官员来说,他们想造反都没有办法依托天险。
朱羽微微一笑。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开始设立巡查使,并且让所有官员都变成流动的官员,而并非是在一个地方一直驻守的官员。”
“就比如说如今的北方登州知府,让他在此地任职四年之后调到别的地方去。”
“把他调到莱州或者是洮州府,如果这个官员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官员,那他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发光发热。”
“尤其是那些有着疑难杂症的地方,那种地方一旦派遣一个不怎么厉害的官员就很难有成绩出现,如果把这些官员全部都变成流动的,就可以保证每一个地区会来一些好官,也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官员,但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这个任期可以设置四年,八年或者是十二年。”
朱元璋和朱标两人此时已经呆住了。
虽然还有很多细节没有说,但他们已经知道这个政策带来的好处。
一个官员只要没有办法在一个地方一直任职下去,他就很难积蓄起来自己的力量,更别说是囤积士兵想要造反。
两人的表情一时之间都变得有些许激动。
这个方法实在是太好了,杜绝了官员建立根基,想要造反的心思,同时还让百姓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
就比如说如果上一个官员作恶多端,贪赃枉法,贪图百姓银钱,那等他调走以后,百姓就可以向下一任官员去告状。
朱元璋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
他相信在大明的统治之下,还是有一些百姓会被官府欺负,但是那些百姓却告状无门。
有了这个方法以后,天下所有的百姓都可以伸展冤屈!
当然这还必须需要监察使的调配和监督,绝对不能出现诬告或者是做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