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顶级谋士

作品:《一天一快递,我在大明开盲盒

    朱棣的确有点想要询问,为什么让士兵不要训练去进行耕种。


    毕竟士兵的训练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士兵们和他们平时训练出强健的身体,一直保持强健的体魄,才能在战斗当中取得优势。


    如果不进行训练的话,他们这些士兵现在当前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体魄也会一点一点的趋于平衡。


    可朱棣知道朱羽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仙人弟子经常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哪怕是他父亲朱元璋都不一定能接受。


    朱棣因为多言,而是老老实实的听从对方的吩咐,开始在田间地头进行耕种。


    沈万三一段时间也源源不断的引来了许多奇珍异宝。


    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西域的一些特殊的物件,因为他一直在和西域和海外进行贸易,白酒的生意在海外做的其实挺好的。


    这种辛辣的酒水对于那些海外的王室贵族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随随便便喝一点点就可以让自己陷入到微醺的状态,然后开始变成迷迷糊糊。


    这种感觉令他们非常上头。


    有些王室贵族想要大量收购这种酒水,甚至直接出到了50两银子一坛的价。


    沈万三在得知此事以后整个人都傻了,他是怎么也没想到这种酒水在海外的销量居然这么好。


    哪怕是朱羽也没有想到这种酒水的销量会如此的恐怖。


    朱羽现在已经和对方签订了长久的商业合同,自己负责提供酒水,对方从自己这里拿走进价,无论卖多少钱,他朱羽都不管。


    能卖到多少钱,全部都是凭借沈万三自己的本事。


    本来朱羽是打算和对方合作要一部分分成,可是奈何沈幼薇帮他父亲说了好多好话,这才让朱羽松口。


    朱羽其实对于这些利润也不是特别的看重,他自己拿一坛酒水的底价跟拿分红挣的钱其实也差不了特别多。


    沈万三自从开放了海运以后,就开始进行海外贸易,而且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大量船队。


    光是沈家拥有的船只数量就有三百。


    这支商队有一部分会北上前往高丽进行货物售卖。


    还有一部分则是直接会前往倭寇本土。


    哪怕倭寇平时劫掠大明百姓,但他们还是有一些商人会做生意的。


    沈万三人脉极广,他的商品在倭寇本土销售量也异常的好,为了确保生意能长期进行,自然不会对沈家商队的人动手。


    总之东亚的一大半市场都掌握在沈万三的手中,他将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的运回到国内。


    有了白酒的加持以后,沈万三的生意就开始做的更大了。


    朱羽开始扩大自己酒水的生产,在自己家后面的空地当中建设了不少制作酒水的工坊。


    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酒水的生产。


    在这些工坊当中有大量的工人,他们都是市场上的一些奴隶,因为种种原因签了卖身契以后便变成了家仆。


    朱羽花了极大的代价购买了大量拥有手艺的匠人,让他们来自己的工坊当中负责酒水的生产,现在一个月可以生产出一万坛酒水。


    朱羽把这些生产出来的酒水全部都卖给了沈万三。


    这让他赚的盆满钵满。


    同时国内的酒水他现在在自己的天星楼饭庄进行试点。


    不得不说京城当中的权贵基本上对于这种酒水都是趋之若鹜的态度。


    但是这种酒水不能带走饮用,只能在店内饮用,喝不完将其储存起来。


    大部分的人对此都没什么意见,因为很多商家为了保护自家的配方不被其他人知晓,基本上都会用这样的手段。


    朱羽知道这个时代虽然没有蒸馏酒的出现,但是自己度数高的酒水早晚有一天会被别人知晓秘密。


    到时候自己就不是独一份儿,他想再卖出这么高的价格就会有些困难。


    毕竟现在整个市场全部被垄断在自己的手中,他才能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


    一旦市场出现了偏差,他就没有办法继续自己的垄断政策。


    这种东西能拖一段时间是一段时间。


    汪广洋站在朱府的大门外,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有着自己一套情报系统,陛下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出宫,这对于汪广洋来说也必须是一件需要知道的事情。


    他的胆子比较大,其他官员最多只是有些疑惑,陛下究竟去了何处?可只有他直接命人去调查此事。


    调查这件事情的人都是他的亲信,消息并没有泄露。


    汪广洋想知道为什么每一次陛下从这朱府离开都能带出一些从未听闻的政策。


    比如说陛下之前提升了大明官员的福利待遇,还有陛下当初对胡惟庸动手的时候好像都是从这里离开以后下定的决心。


    包括最近引起的土地免税收政策以及种植土豆政策,好像都和这应天府外的朱府密不可分。


    汪广洋不清楚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所以在此之前他专门派人调查了一番,他们隐隐猜测这里应该有一名顶级的谋士。


    这名谋士虽然人不在朝廷当中,却不断的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其才华更是超过了李善长和刘伯温。


    否则的话很难解释这大明的陛下为什么三番五次出宫过后,然后再回宫就会制定一些匪夷所思的政策。


    汪广洋在一日之前曾拜会李善长,李善长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有些事情陛下没有让他说的话,他也没有办法直接阐述。


    毕竟这些事情是不能随意外传的,这是皇室的秘辛。


    如果让陛下知道自己随意将这些事情肆意妄为的将其告诉其他官员,李善长恐怕也要被朱元璋降下责罚。


    当初宋濂他也是迫不得已才开口的,这一次汪广洋来找自己李善长只回复了三个词。


    “勿听,勿念,勿想。”


    这把汪广洋搞得一头雾水,对于汪广洋来说这个答复显然更让他好奇。


    他接下来无论如何询问李善长都没能得到任何回复。


    这也让他的好奇心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