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于谦之冤,比岳武穆还要凄惨

作品:《视频通历史,盘点十大离谱战役!

    大明世界。


    永乐年代。


    “唉,终究是复辟了,既然木已成舟,那朕无话可说。。”


    “朕唯一期待的是,朱祁镇能一改本性,重新做人吧。”


    朱棣难受地哀叹了一声。


    不管儿孙如何争斗,他都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现在也只能期望朱祁镇能够痛改前非了。


    毕竟,他本来就是很聪明的。


    只不过叛逆期的时候,年轻气盛、胡作非为,才酿成了大祸。


    有如此丰富复杂的经历,希望朱祁镇心里能够对天下百姓产生怜悯之心。


    “陛下,朱祁镇还是懂事的,经过了这些教训,肯定会励精图治。”


    “他才三十一岁,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弥补自己的错误。”


    姚广孝安慰道。


    “对,他是经历了很多教训,增长了见识。”


    “只不过,这些教训的学费,实在是太贵了。”


    ……


    春秋世界。


    “朱祁镇,孤看好你,一定可以创造一番盛世!!”


    “相当年,孤第一次登基时,也是胡作非为,不顾朝政,恣意妄为,这才给了夫差机会。。”


    “但孤重新登基后,不仅灭了吴国,还使越过一举成为春秋的霸主!!哈哈!!”


    勾践激动地说道。


    像是鼓励朱祁镇,又像是在自夸。


    他一前一后登基的治国,那可谓是天差地别。


    正是吩咐的忍辱经历,让他明白了治国的不易,还是勤政爱民。


    因此他对二度登基的朱祁镇十分欣赏。


    “你是个聪明人,希望不要辜负孤的期待!!”


    ……


    大秦世界。


    朕倒要看看,朱祁镇二度登基,会不会变成一位有为之君呢?!


    “毕竟朱祁镇还是聪明的,再加上于谦的辅政,如果他认真起来,可以创造出来比他弟弟更大的成绩的。”


    嬴政期待地说道。


    ……


    大汉世界。


    “真就应了那句话,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啊!!”


    “如果一位大将犯了朱祁镇全军覆没的错误,那肯定会被凌迟而死,诛杀九族!!”


    “而朱祁镇,竟然还可以堂而皇之地再度登基。。”


    韩信苦笑了一声。


    这就是君和臣之间的区别的。


    ……


    大唐世界。


    “朱祁镇复辟后,不会真的会割让给瓦剌领土吧?!”


    李世民担忧道。


    “陛下,应该不至于,之前朱祁镇的誓言,都是骗瓦剌的。”


    “而且瓦剌也绝对不相信这些誓言,他他们之所以放朱祁镇回去,本来就是为了搞乱大明!!”


    房玄龄仔细说道。


    “那就好!!”


    李世民点点头。


    如果真的华夏割让给胡人土地,那就彻底给后世人埋下了祸患了。


    ……


    大宋世界。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不惩罚朱祁镇也就算了,如何让他再度登基?!”


    开封府包青天失望地看着视频,厉喝道。


    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大宋,他绝对会亲自找皇帝说理去。


    不把皇帝喷得唾沫横飞,他绝不罢休。


    而且,还要拿出他的龙头铡,就地正法!!


    “我的龙头铡上可以斩昏君,下可以斩庶民,就算天子犯法,也逃不过我的惩罚!!”


    ……


    【“夺门之变”时,于谦为何不组织呢?!】


    【其实,于谦对于朱祁镇的复辟,也是默认的。】


    【毕竟朱祁钰没有子嗣,如果传给朱祁镇的儿子,又会造成主少国疑的局面。】


    【传给朱祁钰的叔父辈,这就乱了礼法了,恐怕会产生藩王之间的不服。】


    【朱祁镇此时年纪三十一岁,正是成熟稳重的年纪,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应该也知道国家治理的艰辛了。】


    【因此,于谦默认了石亨等人的复辟。】


    【而且,于谦也知道,自己活不长久了。】


    【毕竟当时就是于谦废了朱祁镇的皇位,朱祁镇对其怨念极深。】


    【再说了,朱祁钰是于谦扶植起来的。】


    【如今朱祁镇推翻了朱祁钰的皇位,等于否认了朱祁钰的正统性,必须给朱祁钰加上罪名,既然朱祁钰有罪,那于谦也有罪。】


    【所以,无论如何,于谦知道自己必死了。】


    【他在知道自己必死的情况下,依然默认了朱祁镇的复辟。】


    【这是他能够为大明所做的最后一番贡献了。】


    【可谓是千古忠臣!!忠于国家的典范!!】


    ……


    大明世界。


    洪武年代。


    “不会吧?!朱祁镇真的敢杀于谦?!于谦可是大明的守护神啊!!”


    “朱祁镇难道就不怕群臣和百姓的怒火吗?!”


    朱元璋怀疑道。


    就算朱祁镇真的有理由杀于谦。


    但于谦可是在朝堂上有着极大的号召力的。


    他就不怕得罪了群臣?!就不怕引起了天下百姓的民愤?!


    朱元璋还是想不明白。


    “就算于谦是功高震主,也不至于身死啊!!”


    朱元璋他自己确实是杀了很多功臣。


    但是他们的原因,可都不会功高震主。


    比如功劳最高的徐达、常遇春等人,可都是得到善终了。


    ……


    大明世界。


    永乐年间。


    “于少保!!你这是何必呢?!”


    “以你的威望,挑选一个合格宗室成员再扶植起来,绝对不是问题,为何一定要默许朱祁镇的复辟?!”


    朱棣哀叹道。


    毕竟于谦的权力和能力都不下于当年的霍光,重新立一个皇帝,就算是旁支,百官也肯定同意的。


    ……


    春秋世界。


    “朱祁镇真的要杀于谦?!”


    “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勾践惊讶道。


    ……


    【于谦虽然被委任着大权,但他一向不喜欢结党营私,也不喜欢拉帮结派,对于百官的奉承,他也毫不接受。】


    【所以,百官虽然认可于谦的能力,但也不喜欢这样性格的人。】


    【有不少官员,是希望于谦倒台的,其中就包括帮助朱祁镇复辟的石亨等人。】


    【朱祁镇复辟后,石亨职位大升,于是伙同其他官员一起诬告于谦。】


    【他们诬告于谦有“谋反之心”,还打算擅改太子之位,收受贿赂。】


    【这些罪名,当然是凭空捏造的,不仅其他官员不信,连朱祁镇都不信。】


    【朱祁镇依然在犹豫,是否该杀于谦。】


    【徐有贞力劝道,不杀于谦,复辟的事情就出师无名!!于谦必须死!!】


    【因此,朱祁镇才最终同意了这个命令。】


    【当明军去于谦家里抄家的时候,于谦家里面萧条简陋,除了几摞书,别无他物。】


    【如此贫苦的大官,连搜查的士兵,都不禁落泪。】


    【北京城门前。】


    【于谦被押到这里,斩首示众。】


    【他望着高高的城门,面无表情。】


    【曾经,他站在城门上,号令北京军民一起抵挡瓦剌人的进攻,保全了大明江山。】


    【如今,他跪在城门下,在北京市民的围观中,人头落地。】


    【这又是一个千古奇冤。】


    【也是朱祁镇一生中做的最大的离谱错事。】


    【杀了忠臣于谦,比朱祁镇的土木堡惨败还要离谱……】


    ……


    大明世界。


    洪武年代。


    “朕以为朱祁镇可以痛改前非了,刚一即位,又做出了如此冤杀忠臣的事情!!”


    “于谦之冤,比岳武穆还要凄惨啊。。”


    朱元璋痛恨地说道。


    他痛恨宋朝冤杀武将的事情,才会严格要求自己后代的皇帝。


    没想到,他的大明朝,也有冤杀忠臣的一天。


    于谦可是真正做到了拯救大明,他的功劳比岳飞还要大。


    可还是难以逃脱被冤杀的命运。。


    “朱祁镇,你妄为天子,枉为人!!”


    “连于谦都干杀,还有什么荒唐事情是你不敢做的?!”


    朱元璋大骂道。


    他已经不敢看下去了,朱祁镇做的离谱事情,总是超乎他的想象。


    ……


    大明世界。


    永乐年间。


    “于谦,用你的命,换来朱祁镇的登基,实在不值啊!!”


    “你明明可以创造出来更大的功绩,一万个朱祁镇也比不过你!!”


    朱棣嗟叹道。


    他可以明白于谦的苦心,但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在北京城门下行刑,朱祁镇这是害怕这件荒唐事情传的不够远吗?!”


    “那些北京城门看着曾经保护他们的人被冤杀,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


    大明世界。


    崇祯年代。


    “这就是祖爷爷定下来的薄俸制?!那些拯救了大明王朝的大忠臣,就应该如此贫穷吗?!”


    “难道正直的官员就应该贫苦一生,只有贪官污吏活得滋润?!”


    朱由检看着那视频里面于谦家里的贫寒,反问道。


    他算是彻底看明白了,当年高祖定下来的薄俸制,根本不能使大臣廉洁,反而更能滋生腐败!!


    和其他朝代比起来,大明官员的俸禄是最低的,几乎只有唐宋水平的十分之一。


    如此低廉的俸禄,只能倒逼大部分官员去贪污。


    因此大明的贪污官员,也是历代最多的。


    最后受苦的依然是黎民百姓。


    更是苦了那些忠正廉洁的官员们,他们为帝国耗费了所有的精力,却还要忍受苦寒的日子。


    如此下来,还会有多少人甘愿清贫呢?!


    “唉,祖爷爷的这个规矩,害苦了大明的忠臣们,害苦了天下百姓了。。”


    “这些积弊到了现在,根本无法彻底解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