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一个太监,竟然堂而皇之地混入大唐宗庙?!

作品:《视频通历史,盘点十大离谱战役!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应该都看出来,太监田令孜在唐僖宗身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他甚至超越丞相,成为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仅把持朝政,连军政大臣都可以安排。】


    【那么,田令孜到底是如何崛起到这一步呢。】


    【原来,唐僖宗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就是靠的田令孜。】


    【田令孜本事唐懿宗身边的太监。】


    【在唐懿宗弥留之际,来不及写遗诏,安排后世。】


    【于是,田令孜撺掇着几个太监,一起伪造了诏书,废除太子,将13岁的李儇定为皇帝。】


    【李儇本来没有即位的可能,田令孜想要安排一个傀儡,就选择了他。】


    【所以李儇十分感激田令孜,甚至不顾田令孜的太监身份,认田令孜为干爹……】


    【这也是华夏历史上,唯二的认太监当干爹的皇帝,不可谓不离谱!!】


    【由此,田令孜的权势扶摇直上,他虽然不在朝堂,却能影响朝堂的局势。】


    【真正成为了一手遮天的人物。】


    【年幼的唐僖宗,对干爹田令孜的任何过分要求都可以答应。】


    ……


    大唐世界。


    “这个田令孜,分明就是第二个赵高!!伪造传位昭书,逐鹿为马!!”


    “大唐不就被他彻底败坏了吗?!”


    看到田令孜的事迹,李世民才知道他为何有这么大的权势。。


    简直和赵高如出一辙。。


    唐僖宗的皇位就是田令孜安排的,怎么可能不对他言听计从?!


    想到这里,他心中就更惶恐了。


    那胡亥和赵高的下场,可谓悲惨。


    胡亥被赵高害死,赵高又被后面的太监杀死。


    随之陪葬的,还有整个大秦天下。。


    难道巍巍大唐,也要步秦朝的后尘了吗?!


    “朕原以为突厥、吐蕃是大唐的大敌,如今看来,大唐的心腹之患,不在外面,就在大明宫中!!”


    “朕必须肃清朝政,彻底消除太监专政的后患!!”


    李世民笃定道。


    ……


    大唐世界。


    开元时代。


    “丢脸!丢脸啊!!”


    “李儇,你认太监当干爹,不仅侮辱了你自己,更是侮辱了大唐历代先帝啊!!”


    “难道以后大唐的宗庙里面,还要供奉田令孜的灵位吗?!”


    李隆基指着视频怒斥道。


    将田令孜和大唐的先祖们排在一起,先帝们的在天之灵都会收到玷污。


    一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大唐的宗庙上,自己的牌位和田令孜杵在一起,他就觉得全身鸡皮疙瘩。


    恐怕没有一个朝代的宗庙,会有太监混入,但大唐就出现了。


    一个太监,竟然堂而皇之地混入大唐宗庙?!


    比历代所有的亡国之君都耻辱!


    ……


    大秦世界。


    “如此看来,太监干政的隐患,实在不小。。”


    “朕原以为太监没有实权,也没有子孙后代,肯定无意专权,但是太监可是皇帝最贴身的仆人,依然不可不察啊!!”


    嬴政担忧地说道。


    他以为防了宗室对朝政的影响,就万事大吉了。


    如今看来,还完全不够。


    ……


    大汉世界。


    “历史上唯二认太监当干爹的皇帝?!哈,肯定不是大汉了!!”


    “如果真有这样的大汉皇帝,仙人怎么不会直接说出来呢?!”


    汉武帝刘彻自信地挑了挑眉。


    毕竟大汉的离谱皇帝,仙人也盘点过,没有出现认太监当干爹的。


    ……


    三国世界。


    “干爹?!干爹不就是用来杀得吗?!李儇,你还真的愿意把天下都给你干爹啊。。实在太傻了!!”


    “你应该把你干爹的资源都抢回来,这才是义子应该做的事情!!”


    吕布轻狂地笑了笑。


    干爹,本来就是一种“消耗品”。


    只要认了足够的干爹,他的实力就会越来越强。


    他倒是没见过,认干爹还需要自己赔本的。


    如此一来,那不就亏大了吗?!


    ……


    三国世界。


    蜀汉。


    “史上唯二认太监做干爹的皇帝?!”


    “看来另外一个,仙人指的就是汉灵帝啊!!”


    刘备嗟叹。


    汉灵帝也是一个离谱皇帝,认了太监张让为干爹。


    而董卓之所以能够进洛阳,祸乱天下,就是因为太监张让。


    汉灵帝也成为了大汉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从此,大汉分崩离析。


    “皇帝认太监做干爹,那就是亡国的开始啊!!”


    “大唐必定会亡于唐僖宗之手!!”刘备笃定道。


    ……


    大隋世界。


    ““唐”这个名字,取得倒是十分恰当贴切,国如其名!!”


    隋炀帝杨广轻蔑地笑道。


    唐,本来就是唐突、荒唐之意。


    凡事和唐组成的词语,没有一个是褒义词。


    “大唐从确定国名的时候,就注定了是个荒唐的朝代啊!!”


    杨广继续嘲讽。


    可是他却不知道。


    他这分明是五十步笑百步。


    大唐和大隋的本意,都是贬义词。


    想必“唐”这个称号,“隋”更是一个不好的词。


    在隋文帝刚刚建国的时候,用的是随便的随。


    杨坚就感觉这个字,寓意不好,于是就把随便的随,改成了隋。


    但即使如此,依然难以改变大隋短命的命运。


    ……


    大清世界。


    “又是太监篡改传位昭书。。”


    “传位之事,乃国家大事,岂能被这样轻易篡改?!”


    雍正心痛道。


    “朕一定要想出来一个新的办法,一举杜绝继位的矛盾!!”


    他继位的时候,就经历了九龙夺嫡的残酷,绝对不想后世皇帝也有这样的命运。


    于是,他决定,将传位诏书放在大殿的“正大光明”牌匾后面。


    皇帝死后,在各位大臣一起的见证下,拆开查看继位诏书。


    ……


    【13岁继位当皇帝,认太监当干爹,朝政被阉人把控,这注定了唐僖宗荒唐的一生。】


    【威严吓死蝗虫、击球赌三川的事情,还不是唐僖宗最荒唐的经历。】


    【在他的治下,百姓民怨沸腾。】


    【连年的旱灾,粮食几乎颗粒无收,但天下的赋税却没有丝毫减少,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起义终于爆发了。】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义爆发。】


    【公元875年,黄巢起义爆发。】


    【这是一场,彻底撼动大唐根基的起义。】


    【黄巢,本是一名才子,少时颇有才情,乡里人都认为必能进士及第,封官拜相。】


    【然而黄巢却屡试不中,在他眼中,科举已经被宦官高官把控。】


    【原本是为了让寒门子弟出头的科举,再次成为了权贵的特权。】


    【黄巢在最后一次落榜后,心中不甘,他望着长安的繁华,写下了千古名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中的杀气喷薄而出,让人不寒而栗。。】


    【起义的种子,在他心中早已中了下来,民怨沸腾之时,他煽动民变,在山东一呼百应!!】


    【黄巢的起义势如猛火,他的实力范围,很快就席卷了大半个天下。】


    【公元880年,大军攻入长安,铁骑如流,辎重千里,络绎不绝。】


    【长安百姓纷纷欢呼义军的到来,夹道欢迎。】


    【黄巢收复民心也十分有一套,他吩咐士兵不可以打扰长安百姓,甚至遇到贫民,还要施舍给他们。】


    【黄巢进入太清宫,即皇帝位,建立大齐。】


    【他还将长安的李唐宗室全部杀绝,没有任何遗留。】


    【朝堂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撤职,而三品一下的官员依然保持不变,这样也很快维护了当地秩序。】


    ……


    大唐世界。


    贞观年代。


    “什么?!难道大唐这就亡了吗?!竟然如此之快?!”


    “这几乎和当年秦朝末年天下起义的场景如出一辙啊。。”


    李世民痛不欲生地看到这里。


    他不忍直视。


    连长安都陷落了,大唐如何不亡?!


    曾经大唐猛将如云,为何现在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拯救危难呢?!


    那视频中的起义军,实在太庞大了。


    虽然他们战斗力不及正规军,但拥有者充足的补员速度。


    “黄巢实在歹毒!!竟然给贫民百姓发粮食!!”


    他心有不甘地说道。


    如果黄巢是一个粗鲁的暴君,那还有挽回的余地。


    可他不仅要攻陷大唐的首都,还要诛灭大唐的人心!!


    那长安百姓对黄巢军的夹道欢迎,就是铁证。


    ……


    大唐世界。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杀气喷薄而出,令人不寒而栗!!”


    “大唐竟然把这样的才子都逼得去谋反?!后世的天下,到底会乱成什么样子?!”


    李白心中嗟叹。


    她已经没有心情去细细鉴赏这首诗的手法。


    但其中的杀意,依然是扑面而来。


    ……


    大唐世界。


    开元年代。


    “这又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为何就不能出现一个明君,来中兴大唐呢?!”


    杜甫感叹。


    视频中的乱世,比他经历的安史之乱还要残忍。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样的乱世,不知又会有多少寒士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