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时来运转有天助,雄主一呼百万兵!

作品:《视频通历史,盘点十大离谱战役!

    大汉世界。


    “这说的不就是朕吗?!”


    刘邦看到这里,激动地跳了起来。


    “朕从亭长起兵,身份就相当于一个偏将了!!谁承想,朕竟然成为了帝王!!”


    “至于这个战功,战好歹也是指挥过六十万大军的,怎么就算不上累累战功?!”


    刘邦越说越得意,丝毫没有注意到台下诸位将领的尴尬之处。


    连樊哙都看不下去了,要说领导众臣武将,那刘邦没的说。


    可是带兵的话,就算了吧。


    他们输的最惨的那一场战役,被项羽三万骑兵追着乱杀,不正是刘邦领导的。


    自此以后,他还是乖乖地让韩信去领兵打仗。


    于是,樊哙隐晦地问了一句。


    “陛下,会不会是我们对这‘赫赫战功’有什么误解啊?!”


    “有没有一种可能,‘赫赫战功’指的是项羽那种领导!!”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刘邦当即否决道。


    “项羽不过就是一个莽夫?!这样的人当将领还差不多,怎么可能当得了皇帝?!”


    “如果后世真有这样的人吗?!那可就太离谱了!!”


    听到他的话,众臣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确实,确实如果真的像赞诗里面说描写的那样。


    即使一个领导者,成为了一国之君。


    又是一个战神,立下了呵呵战功,举世无双。


    那这个人。


    恐怕是刘邦和项羽的合体吧!!!


    后世真有这样的猛人?!


    他们实在想不出来,这样的天子,会是什么样的存在?!


    ……


    大明世界。


    “父皇,这首赞诗,说的莫非是您啊?!”


    朱棣看到这里,心中一震,和自己父亲简直太像了。


    连朱元璋都捏了捏下巴,仔细思索起来。


    自己确实是从小将坐起,成了一名皇帝。


    虽说战功不及徐达等人,但也是立国很大军功的。


    赞诗的内容,的确和朱元璋的履历十分吻合。


    他不由地心动起来,如果真的入选了榜首,他只希望仙人能够保佑大明。


    不过,他突然眉头一皱,


    “不会,应该不会是咱……”


    “赞诗里说了,是‘中兴之主’,咱一个堂堂开国皇帝,怎么回事中兴主呢?!”


    朱元璋看到了这里,遗憾地说道。


    “父皇,这里的‘中兴’未必是中兴朝代啊,也可以是中兴华夏!!”


    “自从蒙古人侵略中原,华夏被蛮夷征服几近百年,可是父皇您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重开大宋天!!”


    “这不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中兴’吗?!”


    朱棣转动脑筋,极力地解释道。


    他本是一阶粗人,说出这么多道理来,实属不易。


    听到儿子的话,朱元璋欣慰地点点头。


    或许还真有点道理!!


    不过,他更高兴的不是这个上榜。


    而是朱棣的知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了


    “不错,进步很大,老四越来越机敏了。”


    朱棣挠了挠头。


    “谢父皇夸奖,这都得感谢仙人对我的启发,还有父皇对我的教导。”


    ……


    大清世界。


    “朕开创大清中兴盛世!!一扫圣祖爷爷留下的腐败朝廷!”


    “六下江南,御驾亲征,诛灭大小和卓,让大清版图赶超了历代先帝!!”


    “十全武功,赫赫战功!!”


    “这首赞诗,说的一定是朕了!!哈哈哈!!”


    乾隆看到这里,不由得振奋起来。


    一直以来,这首榜单从来没有出现过大清相关的战役。


    他自信的认为,大清一定是压轴出场的。


    “陛下说的是,这次盘点的第一名,非陛下莫数了!!”


    和珅适时地插了一嘴。


    ……


    【接下来,开始盘点战役第一名,昆阳之战。(up主:苏晨!)】


    【昆阳,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城,却因为这一场战斗,名垂青史。】


    ……


    秦始皇:“昆阳?!这个地名,朕怎么没有听说过?!”


    李世民:“昆阳之战?!哦!!果真是光武帝啊,头名非他莫属了,朕心服口服!!”


    朱元璋:“是刘秀吗?!这一场战役确实离谱,如果咱的后代也有这样的中兴主,我就心满意足了!!”


    曹操:“光武帝,这是孤的偶像啊,他成为第一名,实至名归!!”


    乾隆:“哼,凭什么是他?!仙人,难道朕的‘十全武功’就比不上刘秀的战绩吗?!”


    ……


    【汉元寿二年,汉哀帝去世,朝中公卿纷纷推举外戚王莽为大司马。王莽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由王莽代行朝政,朝野一片臣服。】


    【从此之后,一向谦恭的王莽,开始将自己的政治野心暴露无遗。】


    【之后他一路笼络信服、培植党羽,为篡汉做铺垫。】


    【元始五年,一个叫孟通的官员在井下挖到一个白色的石头,石头上还有红色的字:宣布安汉公王莽为皇帝。】


    【居摄三年,广饶侯刘京上书献符,声称收到上天使者的箴言,王莽为真皇帝,王莽听后大悦。】


    【同年,巴郡太守汇报巴州山上有一个石牛,上面也有刻字,王莽不惜一切代价将石牛搬进未央宫,石上有符,说道:凡能进献上天符旨的人,都能获得封侯。


    【一时之间,大量民间箴言出现,无数人都声称收到了王莽为真皇帝的预言。】


    【就这样,王莽靠着谶纬之学,蛊惑人心,不费一兵一卒,就完成了对汉室的夺权!】


    【不过,有句古话说的话,易得者,更容易失去。】


    【王莽得到这个这个天下,还没有坐稳,就已经暗流涌动,天下人不服者众多。】


    ……


    大汉世界。


    “怎么会这样?我大汉竟然又被篡夺了?”


    斜躺在龙椅之上的汉武帝,不禁坐起身子,目光炯然。


    “难道不是曹操吗?!”


    “之前视频上面,不是说曹操挟持汉天子吗?!怎么又出现了一个王莽?!”


    “这两个人,到底谁在先,谁在后?!”


    刘彻越看越觉得糊涂。


    台下的大臣们,同样是莫衷一是。


    大汉怎么总是被外人把持朝政。


    他们一时也无法判断,王莽距今到底有多少年。


    “陛下,莫急,这至少证明了大汉国运久远,因此才会出现这么多篡汉之事啊!!”


    霍光说道。


    “说的也对,这么多篡汉,肯定只有一个成功的,那也说明了,王莽这次成功的几率并不高。”


    刘彻分析道。


    只要王莽不是最后一个,那他就夺取不了大汉的天下。


    既然解决不了这件事情,刘彻继续往下思索。


    “还有一件让朕诧异的事情!!为什么靠谶纬之事,王莽就能篡夺汉室了?”


    “谶纬之事,真有这么可怕吗?!”


    刘彻眉角紧皱,转眼看下旁边的几位大臣们。


    老臣霍光、桑弘羊等人开始支支吾吾的


    他们对谶纬之事,显然莫衷一是。


    如今的朝堂已经被巫蛊之祸,弄得乌烟瘴气了。


    他们只能少说少做,才能避免被人抓住把柄。


    霍光更是难以启齿,毕竟这王莽和身份和霍光还挺像。


    都是靠着外戚的身份,当了权臣。


    霍光就更加害怕引火烧身了。


    “陛下,臣只懂民生经济,对谶纬之事,不甚了解。”


    桑弘羊谨慎道。


    而刘彻的宠臣江充,却突然两股战战,哆嗦起来。


    谶纬之学,几乎从汉初就开始影响着大汉的政权。


    到了汉武帝晚年,犹豫多疑的性格,对谶纬之学更加笃信。


    江充本是一名巫医,多少懂一些谶纬,他就是靠着这个技术,当上了刘彻的宠臣。


    “谶纬之事,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汉武帝揉了揉眉心,反思道。


    他说着,将目光看向了江充。


    “江充,你告诉朕,谶纬之事,如何篡夺朕的天下?!”


    “陛下,微臣不知啊!!微臣的巫蛊之学,全都是为了服务陛下!!岂敢对天下有任何非分之想?!”


    江充吓得马上跪在了地上,他确实没有颠覆大汉的心思,不过是一个喜欢敛财的小人。


    “嗯?!你以前总是口若悬河,今天怎么就不知了?!”


    “是你不知,还是故意在隐瞒于朕啊?!”


    刘彻不依不饶,继续质问江充。


    台下的百官们,第一次看到汉武帝如此呵斥自己的宠臣。


    他们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或许这是绊倒奸臣江充的最佳机会了!!


    “陛下,谶纬之事,却是危害巨大,小则株连百余人性命,大则颠覆整个王朝啊!!此事不得不查!”


    霍光苦劝道。


    “陛下,老臣请求彻查赵王刘丹下狱之事,这件事情定然内有隐情!!”


    桑弘羊也抛出了这一个旧案。


    这个案子,如石头砸入池塘,惊起大臣之间的议论。


    毕竟这个可是十分敏感的事情,任何人都不敢提起。


    刘丹就是被江充以谶纬诬陷入狱。


    如果是以前,刘彻断然不会理会。


    不过今天就不同了,刘彻联想到视频上的预言,不禁心里一惊!!


    这就是谶纬的强大之处!!!


    现在可以处死刘家皇室之人,那以后王莽颠覆大汉,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啊!!


    “朕明白了!!霍光,朕要求你马上彻查刘丹入狱一案!!”


    “还有江充,马上关入天牢,听候发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