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标题党,一定是标题党!
作品:《视频通历史,盘点十大离谱战役!》 大秦世界。
“身毒,是哪里?朕怎么没有听说过?!”
嬴政疑惑地看向朝堂之下。
文臣武官们都是一脸懵逼。
“灭国,朕懂,这一人灭国,怎么灭?!”
始皇帝灭了六国。
没人比他更懂灭国了!!
但是灭了这么多,也没听说国一人可以灭的。
为了灭六国,整个战国死伤了数百万人。
每次大军出动,轻则二十万,重则六十万人。
而整个战国,坑杀俘虏更是不计其数。
白起虽然在长平坑杀了40万人,但也只是他一生杀人的四分之一。
他平生的战绩,加起来就杀过一百多万战俘。
一人灭一国,让这些战国名将们,怎么能够相信?!
王翦都被惊得哑口无言了。
“不知道齐国算不算?”
“毕竟,我们灭齐国,没有费一兵一卒啊,他是直接投降了,哈哈哈。”
“但是这算不上离谱啊?!”李斯摇头道。
“谁知道呢?还是继续看视频吧。”
……
大汉世界。
元朔三年。
汉武帝目光巡视朝堂之上,今天是张骞回来后,第一次上朝。
当初张骞被派往凿空西域。
为了实现断匈奴右臂的策略,张骞联络西域的大月氏,想要和他们一起对付匈奴。
可是,经过河西走廊时候,却被匈奴俘获。
尽管被匈奴扣押了十年,张骞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使命。
他在自己妻子的帮助下,终于逃了出去。
张骞继续西行,经过大宛,终于联络上了大月氏。
回来的时候,又被匈奴抓获。
万幸的是,张骞趁着匈奴内乱,逃回了长安。
汉武帝本来已经放弃希望了,没想到十几年后,张骞奇迹般地回来了。
这怎么不让他高兴。
因此张骞把自己所有见闻都记载下来,想要详细冰雹武帝。
“张骞,光幕中说的身毒,你可知道?”
“陛下,汉朝西南一万二千里,有大夏国,大夏东南五千里,正是身毒国,身毒国同样是一个农业国家。”
“竟然这么遥远?”
刘彻惊讶地倒吸一口气。
“朕的大军,也只能在北方草原驰骋了,没想到后世的军队,竟然可以打到这么远?太神奇了。”
卫青由衷地赞叹道。
“要穿越如此广袤的沙漠,崎岖的山路,还有高山大河,粮道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难以想象。”
朝堂上的武官们同样是惊讶不已。
到底是谁?能打到这么远?
“陛下,想要进入身毒国界,未必只有北上一条路。”
“哦,你还走过别的道路吗?”刘彻疑惑道。
张骞摇了摇头。
“臣没有走过,但是臣在大夏交易的时候,发现他们竟然在用蜀地的布匹。”
“经过打听之后,得知这些布匹是从身毒买来的,而身毒则是从另一个方向从蜀地买来的。”
“因此臣断定,从蜀地出发,一定还有到达身毒的近路。”
“原来如此。”
刘彻捻须思索。
“这么说,后世之人一定是从这个道路到达身毒。”
“只可惜,昆明之地的人阻挡了朕南下的脚步,朕的军队一时难以绕过去啊。”
“朕倒要看看,后世之人是如何打过去的!”
……
三国世界。
“一人灭一国,这简直比孤的赤壁之战还荒谬?!”
“就算吕布活着,他也不敢说出这样的话啊!!”
曹操看到这里,脸上满是怀疑之色。
他看了看台下的武将们,问他们道。
“你们可有这样的手段?!一人灭一国?!”
“末将惭愧,仅仅800人守住了合肥,抵挡住孙权十万人的进攻而已。”
“这一人灭一国,谁能做到?!”
张辽汗颜,原以为自己的战绩可以上榜的,如今看到这样的例子,他断不敢有上榜的奢望了。
恐怕就是那呼风唤雨的诸葛亮,也做不到这种程度吧?!
于禁曾经误入诸葛亮的火阵,差点被活活烧死,因此对此事耿耿于怀。
一看到一人灭一国,他马上就想到了那恐怖的诸葛亮。
“哼,诸葛亮,不过是侥幸而已。”
曹操不屑地撇撇嘴。
“于禁,你莫要长别人志气,灭自己人威风!!”
一旁的许攸突然站出来,大言不惭地夸口道。
“丞相,一人灭一国,这有何难?!您不就如此吗?!”
“哦,孤如何一人灭一国了?!”
曹操挠了挠头的,他的事情,他自己怎么都不知道?!
许攸得意地昂起头。
“丞相真实贵人多忘事了。”
“当年您大破袁绍,不正是靠我许子远一人,烧毁了袁绍的乌巢啊。”
听到这些,曹操的脸刷的一下就黑了。
原来这许攸不是在美言曹操,而是在夸耀自己啊。
这个许攸加入曹操以来,恃才放旷,居功自傲。
曹操当即呵斥一声。
“许攸,袁绍和袁术,都是那冢中枯骨。”
“孤没有你,照样可以打败袁绍,莫逞口舌之快!!”
……
这个标题,同样是让所有华夏名将们看蒙了。
这肯定是标题党啊!!
纣王:“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若真有这样的猛人,我当场就把这个光幕吃掉!!!”
苏妲己暗中笑道:“哈哈,我不就是一人灭一国吗?!”
真三国无双吕布:“一人灭一国,不就是割草吗?!这有何难?!”
李元霸:“这世上还有这样的猛人吗?!不知道能不能接过我两锤!!”
项羽:“仙人的话,说的越来越离谱了,一人灭一国,连我楚霸王,都不敢说着这样的话。”
田单:“我的七千火牛阵,大破燕军,不知道算不算?毕竟七千头牛,也不是人啊。”
白起:“一人灭国?荒谬!他能把一国的人全部坑杀了吗?”
诸葛亮:“或许是使用火攻、水淹等计谋吧,一人灭一国,倒是新鲜!”
魏无忌:“没听说过!!不过,在下一人窃符救赵,算不算一人救一国?”
……
【一人灭一国,这并不是吹牛。】
【在唐朝时期,天竺地区,主要分为五个大国,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南天竹、北天竺。】
【这五国中,中天竺最为强大,几乎统一了北印度大片的国土。】
【中天竺的地盘相当于华夏的两到三个州郡大小,和其他国家相比,已经算是大国了。】
【而且,这里的人口,起码在百万以上,因此不容小觑。】
【只是因为一直和华夏距离遥远,隔着高山沙漠,所以井水不犯河水。】
【当时,这里的国王名叫戒日王。】
【戒日王还曾经接见过玄奘。】
【当年玄奘从长安偷渡出去,不远万里来到印度,找到那烂陀寺,和他们讲解佛法要义。】
【路过中天竺,便被戒日王请求留下来几日,为他诵经。】
【当然,玄奘不仅讲述了大乘法佛,还讲述了大唐的习俗文化,深得戒日王喜欢。】
【戒日王被大唐的文化深深折服,乃至天外有天,在东方还有一个比天竺大几十倍的帝国。】
【最令戒日王震惊的,是李世民的辉煌战绩。】
【年少英雄,既是开国功臣,又是一代皇帝,可谓是最能打仗的君主了。】
【经过玄奘对大唐的描述,玄奘对他讲述了李世民征伐天下的故事,令戒日王仰慕已久。】
【于是,戒日王让使者给大唐带去了信件。】
【或许这就是现实版的好奇害死猫吧。】
【戒日王的主动接触大唐,反而最终间接导致了自己国家的被灭。】
【当然,这是后话了,这件事也怨不得戒日王。】
【信件送过去之后,他希望和大唐友好往来,李世民很高兴。】
【戒日王以为自己和李世民平级的存在,其实在李世民心中,只是把中天竺当做了自己的小弟而已。】
【通了几次信件后,李世民决定派人去访问。】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王玄策等人出使中天竺。】
【王玄策是一个文官,懂一些天竺的语言。】
【但这个时候,王玄策的职位,仅仅是县令而已。】
【这就看得出来,在李世民眼中,也仅仅是把中天竺当做藩属国的位置。】
【这是王玄策第一次来到天竺,行程顺风顺水。】
【王玄策和戒日王等人互换礼物,并向他讲述了李世民征伐天下的故事,听的这些人震撼不已。】
【看到王玄策的举止言谈,戒日王以为王玄策会是大唐的丞相。】
【毕竟这可是国与国之间的访问,怎么说也得是肱骨大臣。】
【而王玄策却告诉他,自己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令而已。】
【这让戒日王多少感到有些失落。】
【派一个县令过来,这是把中天竺当成什么地位了?!】
【中天竺虽然没有大唐那么那么辽阔,但也比一个州郡大的。】
【好在戒日王也是信佛的,并没有向大唐发难。】
【尽管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但这一次的行程,依然是顺利完成。】
【然而,当王玄策第二次出访天竺的时候,情况就彻底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