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例数佛门之罪!李世民:原来!这帮秃驴,没一个好东西啊!

作品:《西游:打造巨乘佛教,迪迦爆西天

    方远此刻被气的是吹胡子瞪眼。


    他没料到,


    一个如此不起眼的小男童,竟然会这般牙尖嘴利,三言两语,就把自己这位“大德高僧”说的哑口无言。


    尤其,还是当着李世民的面!


    实在太丢脸了!


    可是……


    这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出什么可以反怼智真的话来。


    情急之下,方远只好将视线挪到了李世民身上,憋着一肚子气道:


    “陛下您看!!


    “这诺亚方丈座下的一个小小童子,就敢如此欺辱贫僧!


    “贫僧乃是化生寺的方丈。


    “而化生寺又是国寺!代表着大唐,代表着您啊!


    “这小小男童欺辱贫僧,岂不就是未将陛下您放在眼里?


    “故而,贫僧恳请您将这男童治罪!”


    方远觉着他这番话,已是相当于将自己和皇帝捆绑在了一起。


    而且还有理有据!


    想来,李世民这回应该没道理,会继续坐视不管吧?


    然而,


    事情的发展,却又一次出乎了他的意料。


    只见李世民笑着摆了摆手,道:“方远大师,言重了,言重了。


    “这位智真小僧,还是个孩子。


    “正所谓童言无忌,你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而在说出这几句话的同时。


    李世民的嘴角,也是跟着轻轻抽搐了几下。


    侧眼看向方远的目光中,又多了几分若有似无的嫌弃。


    但方远站在李世民身后,哪能知道对方的神情如何。


    他现在满心委屈。


    不明白这李世民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帮诺亚他们说话。


    但皇帝金口玉言,


    话都已经说出口了。


    那他自然不敢再多说些什么,只得将这口气,继续咽向肚中。


    而随着心中的怨气越积越多,


    方远对于诺亚的恨意,也是达到了全新的高度,看向徐青的眼神中,满满的都是杀意!


    李世民则和之前一样,压根没空去管这位老僧现在的心情如何。


    而是对着徐青歉然一笑,道:


    “诺亚方丈,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


    说完,又接着之前的话茬问道,


    “既然大师可以料到朕今日会来找你。


    “想来,大师也一定知道朕此行的目的吧?”


    徐青端起茶杯,呡了一小口清茶,微微一笑,道:“陛下乃是为了大唐,为了天下百姓而来。贫僧说得可对?”


    “大师果然厉害!”李世民不吝赞美之词,心里对徐青的好感,愈发多了。


    一旁,听着两人的对话,方远只觉云里雾里的。


    就算是有心插嘴,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那诺亚不就是一个不敬佛陀,不遵佛礼的邪僧吗?


    怎么就能跟国家,跟百姓扯上关系?


    ‘不过没关系……陛下只不过是被什么东西迷惑了!老衲一定会找到机会,揭穿这诺亚邪僧的把戏!’方远仍不死心,阴沉着一张老脸,站在李世民身后默默盘算。


    “大师,实不相瞒。”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正色道,“朕之所以会来此,是因为早前见到了前来押送税银的襄阳刺史韩道明。


    “他将大师你在襄阳的各种举措,与朕大致说了一二。


    “朕当时大为惊奇,没想到,世上竟然还有像大师这样,为国为民的僧人。


    “此番前来,就是想和大师探讨一番。


    “并想知道,大师为何要这般做?”


    闻言,徐青淡淡一笑,道:“那此事可就说来话长了,不知陛下可有时间?”


    时间么……李世民脑海中最先想到的,就是即将在今日午时举办的水陆法会。


    虽说,在他心里,诺亚方丈要比水陆法会更加重要。


    但,如果能两不耽误,那自然是最好。


    李世民透过窗户,抬头望向天空,估摸了一下大致的时辰。


    觉着现在还早,时间应是足够的。


    随后,便很快做出了决断,点头道:“大师请讲,朕愿闻其详。”


    “好。”徐青微微颔首,随即娓娓道来:


    “此事,得从现行的佛教开始讲起。


    “陛下,你可知道?


    “在我大唐境内。


    “寺庙和僧侣们,现在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什么日子……”李世民稍作思忖,随即便把自己脑海中对于僧人、寺庙的印象说了出来:


    “这些僧人,过得应该都是吃斋念佛,粗茶淡饭的日子吧。”


    “呵呵。”徐青手捏茶杯,并未直接作答,而是将目光投到了一边站着的方远,身上所穿着的那件大红袈裟之上。


    他问向李世民道,


    “陛下,你来猜猜,方远大师披着的这件袈裟,价值几何?”


    “哦?袈裟?”李世民闻言,当即转头看向了身后的方远和他身上的袈裟。


    开始好奇地打量了起来。


    而越看,李世民的脸色,也就越是凝重。


    以前的时候,


    他只觉着那袈裟看上去红红的,从未关注过上面的细节。


    可现在,


    他却发现那袈裟竟是以真蚕细丝织就!


    还辅以无数金线、珍珠点缀!


    即便是普通的王公贵族,也穿不起这样奢华的衣服!


    “陛下若拿着这件袈裟,去当铺典当,起码也能换来千两白银。”徐青不紧不慢的补充道,


    “那陛下可又知道,一个普通三口农户之家,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么?”


    “多少?”李世民急忙问道。


    “白银,二两。”徐青声音不大。


    可听在李世民的耳朵里,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振聋发聩!


    他如何能想到?!


    一个寺庙的方丈,随便穿着的一件衣服,竟然就足够几百户人家生活整整一个月!


    太夸张了!


    “你!你个妖僧休得在陛下面前胡言!”方远被徐青的一席话,说得无比心虚。


    害怕自己平日里在李世民心中“高僧”的形象,会因此崩塌,便立马反驳道,


    “我……我这衣服,不过是普通面料,这些金线……其实也是铜线刷的金漆。


    “那些珍珠,更是假的……陛下,陛下莫要听信这小人谗言!”


    “呵呵。”徐青冷笑一声,随即抬手指向了那串正被方远捏在手里,颜色碧绿的佛珠,道,


    “陛下对衣服的面料等东西,或许有些不太了解。


    “但对于这些珠宝,想必还是不陌生的吧?”


    李世民目光立时一动,跟随徐青手指的方向,挪到了方远手中的那串佛珠之上。


    方远还想将手缩到袖中,可却为时已晚。


    “这是……翡翠制的?”李世民眉头一蹙,直接道出了那佛珠的真实材质。


    他宫里就有一串类似的,成色和品质,皆与方远手上的佛珠,几乎没有差别。


    至于具体的价格,


    他身为帝王,不会参与采买,故而不太了解,但他知道,其价值绝对不菲!


    甚至比起那件袈裟,都过犹不及!


    而当李世民从老僧方远的身上,先后发现了这两样东西之后,他整个人的心里,顿时都变得乱糟糟的。


    踏马的!


    那些和尚不是一向以“贫僧”自居么?


    这特么还能叫“贫”僧?!


    那朕以后是不是,也该改名叫什么“贫朕”才行?!


    眼见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差,方远心里不由猛地一沉。


    他想为自己辩解什么。


    可这袈裟,这佛珠,都是赤裸裸的证据啊!


    皇帝又不瞎,


    他自己又怎么敢睁眼说瞎话呢?


    就在方远无比心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


    徐青那不急不缓,却又字字铿锵的声音,再度传来:


    “陛下。


    “如你所见。


    “这方远大师身上穿戴这些东西,只是化生寺财富的冰山一角。


    “而像化生寺这样极为富有的寺庙,天下还有不知多少?


    “可这些寺庙囤积如此巨量的财富。


    “却不事生产,从不纳税,从不纳粮,也不用服任何劳役。


    “若天下人皆入佛门,皆如此。


    “国家未来将会如何,想必,也不用我直言了吧。”


    听到这里时,李世民眸中的目光,已经变得越发凛冽起来。


    连呼吸都在不知不觉间,粗重了许多。


    可这还没完。


    徐青继续说道:


    “那陛下可知道,他们这些僧侣,在拥有了这样海量的财富后,都会做些什么吗?”


    李世民摇头。


    徐青笑了笑,转而看向了一旁面色铁青的方远,徐徐道:


    “他们用这些钱不仅生活的骄奢淫逸。


    “还私放高利贷,诱骗百姓,以各种方式,让他们从寺庙借钱。


    “而后再强取豪夺,以百姓无法偿还欠款为由,侵占百姓田产。


    “致使不知道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不仅如此。


    “他们还用这些钱来豢养武僧,私造兵器,将这些武僧打造了只听命与寺庙的私兵。


    “这私兵的数量,若汇总起来,恐怕不比大唐镇守边关,抵御外寇的将士少。


    “但这些武僧除了欺压百姓,为祸一方之外,何尝为保卫国家,出过半分力气?


    “要是日后时局动荡,陛下你觉着,这些寺庙里持戈披甲的私兵,会不会听命于朝廷?


    “豢养私兵,威胁社稷,此为‘祸国’。


    “侵占百姓田产,导致民不聊生,此为‘殃民’。


    “此等祸国殃民的僧侣寺庙,便是当今佛门之现状。”


    徐青一番话说完,便自顾自的拿起桌上的茶杯,神色如常的慢慢喝了起来。


    可坐在他对面的李世民。


    此刻却双眼发直,嘴巴半张。


    脑海中回响着的,尽是徐青方才所言。


    他何曾想过……


    这看似满嘴慈悲,一团和气的佛门僧侣,竟对国家百姓,有这样大的危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