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利弊

作品:《鹰派军工:反对修大坝,我成恨国党了?

    “他们……”王建国迟疑了。


    “他们不会!”


    方宇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们会把我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回去之后,今天还在这里互相打电话的这些人,很快就会重新联合起来,动用他们在本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媒体力量,对我们进行全方位的围剿!”


    “到时候,我们的‘开拓者一号’,恐怕连国门都出不去!就算勉强卖到国外,也会立刻陷入无休无止的专利诉讼、贸易壁垒、以及铺天盖地的舆论抹黑之中。”


    “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技术优势,很可能会被这些盘外招消磨殆尽。”


    王建国沉默了,他知道方宇说的都是事实。


    商场如战场,更何况这背后还牵扯到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博弈。


    “所以,”方宇继续说道,“既然我们注定会成为众矢之的,为什么不主动出击,把水搅浑,把一部分最强大的敌人,变成我们的朋友呢?”


    “变成朋友?”王建国还是有些无法理解。


    “没错。”方宇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只要漏出口风,说愿意进行技术合作,而且名额有限。”


    “那么,这些汽车巨头们,就必然会为了抢夺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争得头破血流。”


    “毕竟,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更没有人会跟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技术过不去。”


    “所谓的‘反方宇联盟’,会瞬间土崩瓦解。


    他们将从‘一致对外’,变成‘内部厮杀’。


    而我们,则可以从容地坐山观虎斗,挑选最适合我们的合作伙伴。”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方宇伸出手指,比划着,“就找那么一两家,实力最雄厚、全球渠道最完善、但又在新能源领域起步最晚、转型最迫切的车企合作。比如,汉斯国的大众,鹰酱的通用。”


    “只要我们和他们达成了技术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那么他们就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巨大利益,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利益同盟’!”


    “到那个时候,”方宇的嘴角勾起一抹运筹帷幄的微笑,“根本不需要我们自己出面。”


    “当丰田、本田、雷诺这些没有拿到合作名额的车企,试图在欧洲或者北美市场用各种手段打压我们时,我们新的‘盟友’——大众和通用,就会自发地站出来,动用他们的力量为我们抵挡攻击,扫清障碍!”


    “因为打压我们,就等于打压他们自己的未来!这对于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是有绝对好处的。”


    王建国听得目瞪口呆,他感觉自己仿佛在听一堂最高级别的国际战略课。


    他从未想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商业决策背后,竟然还隐藏着如此复杂和高明的阳谋。


    “至于您担心的赚钱问题……”


    方宇拍了拍王建国的肩膀,笑着说道。


    “王厂长,您的格局要打开一点嘛。”


    “我们转让的,是技术授权,不是把技术白送给他们。他们每生产一辆搭载我们技术的汽车,都要向我们支付高额的专利授权费。”


    “我们还可以和他们成立合资的电池公司、电机公司,成为他们最核心的零部件供应商。我们甚至可以利用他们的全球销售网络,来销售我们自己品牌的汽车。”


    “您想一想,”方宇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是靠我们自己一家企业,辛辛苦苦地去开拓全球市场,赚取卖车的利润划算;”


    “还是让全世界最大、最强的几家汽车公司,都来使用我们的技术,为我们打工,我们躺着收取技术专利费和核心零部件的利润更划算呢?”


    他最后总结道:“一锤子买卖,我们或许能赚上千亿美元。”


    “但通过技术授权和生态构建,我们赚到的,将是整个新能源时代的未来!”


    “王厂长,您说,这细水长流,是不是总比一锤子买卖,赚得更多呢?”


    听完了方宇那番关于“利益同盟”和“细水长流”的宏大战略构想,王建国厂长彻底被震撼了。


    他呆呆地站在那里,若有所思,脑海中还在反复消化着刚才那些颠覆他传统商业认知的信息。


    他感觉自己今天学到的东西,比过去几十年加起来的还要多。


    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商业竞争,可以打到如此高的战略层面。


    看着王建国那副茅塞顿开、又似乎还有些云里雾里的表情,方宇忽然淡淡一笑,说道。


    “王厂长,其实,我之所以要这么做,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由。”


    “还……还有一个理由?”王建国愕然地抬起头。他觉得方宇刚才那番道理已经足够天衣无缝了,实在想不出还会有什么更深层的考虑。


    方宇的目光变得悠远起来,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未来。


    他轻声说道:“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太贪心。”


    “如果一件事,你要把从头到尾的每一分利润都吃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汤给别人喝,那就别怪别人联合起来,不陪你玩了。”


    此时,方宇的思绪,不由得陷入到了一段尘封的回忆当中。


    他想起自己身处的那个未来年代。在那个时代,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实并非只有纯电动这一条技术路线。


    与它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被认为更有前途的,还有一个强大的竞争者——氢能源汽车。


    氢能源汽车以其加氢速度快、续航里程长、零排放等优点,一度被许多国家和车企视为终极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而这项技术的绝大部分核心专利,都由一个国家所掌握——那就是樱花国。


    “王厂长,您知道吗,”方宇的声音仿佛是从遥远的时空传来,带着一种过来人的感慨,“在我‘知道’的一个故事里,樱花国在氢能源技术领域,布局得非常早,也非常完善。”


    “他们几乎掌握了从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到燃料电池的电堆、膜电极、催化剂等所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他们建立起了一座密不透风的‘专利堡垒’。”


    “他们的计划非常完美:让全世界都去发展氢能源汽车,然后,任何一个后来想要发展这项技术的国家,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他们的专利壁垒,都必须向他们支付高额的专利许可费用。”


    “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甚至不需要亲自下场去辛苦地造车卖车,只需要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就可以像收税一样,从全球每一个氢能源汽车的参与者身上,收获最大部分的利益。”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