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这的和尚还真灵啊

作品:《三国:我能给别人加点

    第一百零八章


    张飞的话一说出口,众人皆惊。


    但是细想起来,又有十足的道理。


    豫章郡可是江东最大的一个郡,对整个江东来讲至关重要。


    孙权肯定不舍得给,但是不给又不行。


    讲道理,刘备这边占理,论物理,孙权又他娘的打不过。


    所有人都高看了张飞一眼,想不到张飞此人两年不见,竟然进步如此之大。


    关羽更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为自己三弟的进步感到开心,另一方面觉得自己这空度了两个春秋。


    跟张飞比简直毫无进步。


    更重要的是,张飞那光头晃得关羽睁不开眼。


    关羽觉得一定是自己这么多年太自傲导致的。


    无论是徐坤、诸葛亮能力都在他之上,现在连自己三弟都如此进步。


    看来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他决定下定决心,开始学习。


    练武已经晚了,自己的套路已经成型,而且他这套只是打不过徐坤,这方面他还是有自信的。


    那么就从史书典籍上下功夫,关羽决定明天开始,从头学起。


    先学四书,再学五经,要一点一点的吃透它,而不是囫囵吞枣。


    大汉未来的大儒即将冉冉升起,史称襄阳悟道。


    听到张飞的话,刘备看着张飞道:


    “那我荆州该如何处理?”


    张飞摇了摇头:


    “这还是问两位军师吧,事关两方势力的外交,弟不敢轻言。”


    张飞能猜到孙权的做法,这是因为他智谋高,但是张飞没有解决办法,那是因为他政治低。


    外交政策方针,当然算政治方面,张飞能猜到孙权的做法,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刘备欣慰的点了点头,看来自己三弟不仅智谋上进步巨大,还知道知之为知之的道理。


    随即看向诸葛亮、徐坤、徐庶道:


    “三位军师,有何想法?”


    徐庶本来不想第一个说话,但是看到徐坤那满身腱子肉,还有诸葛亮那不知不觉往外冒的枪意,打了一个冷颤。


    他缓缓开口道:


    “我的想法是借给孙权,豫章一郡对江东至关重要,与其强占,不如借给孙权,以示两州友好。”


    刘备点了点头,随即看向诸葛亮道:


    “诸葛军师可有不同的意见?”


    诸葛亮缓缓开口道:


    “依亮之见,借孙权一半。”


    “可留孙权的文官在此处,允许其收缴赋税,但是豫章所有郡县,我军要驻防。”


    诸葛亮的意思很简单,军政分离。


    豫章所有政事,我荆州不插手,但是豫章之地,我军要武装介入。


    跟霉菌在倭、棒两国的军事基地有异曲同工之妙。


    刘备随即看向徐坤道:


    “那子厚可有别的想法?”


    徐坤想了想道:


    “豫章一郡可以借孙权,但是要求他必须把吴国太嫁给主公。”


    “并且要求豫章一郡不可驻军,作为军事缓冲地带。”


    刘备无语,就这么想让我娶吴国太是吧?


    常言道,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刘备真担心自己吃不消啊。


    但是徐坤的建议很好,徐庶的意见太怂,诸葛亮的意见又太莽。


    这不许豫章驻军刚刚好。


    既保障了荆州不受豫章的威胁,又确保有朝一日荆州、江东翻脸,刘备军可以畅通无阻。


    刘备这下犯难了,就没有既能不娶吴国太,又能解决外交的好办法。


    看到三位军师一起点头的目光,刘备死心了。


    看来是真没有。


    刘备无奈,吃了两口橘子,叹气道:


    “那就依子厚之计,子厚明日可出使江东。”


    “后日也行,越晚越好。”


    徐坤点了点头:


    “主公放心,坤一点都不累,为了匡扶汉室,这点奔波又算得了什么?”


    刘备无语了,我是在乎这个吗?


    我是嫌弃吴国太太老,你还不明白吗?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刘备大手一挥,上饭!


    众人连吃带喝,好不快活。


    徐坤第二日清晨,就带着徐波上路了。


    因为不是战事,徐坤也没有特别着急,此行也没有带小白。


    那诸葛亮觉得徐坤的马好,借给军中的马配种了。


    为什么不用赤兔配?


    赤兔都多大岁数了?


    赤兔现在跟刘备差不多,是有这心,无这力了。


    徐坤一路游山玩水,好不自在,这一日走到一处山地。


    徐坤向山望去,但见景色不错,是一处打伏击的好地方。


    向徐波问道:


    “前方是何处山?”


    “莫不是有妖气?”


    徐波打开地图查询之后答道:


    “此处是庐江地界,应该是马家山。”


    “这地方有一西方佛庙,不如公子去上柱香?”


    徐坤撇了撇嘴:


    “你这是封建迷信,万万要不得。”


    徐波道:


    “听说很灵,能保人万事大吉。”


    徐坤快走两步道:


    “那还等什么,赶紧去上柱香。”


    这马家山,就是后世的东顾山,相传唐代时地藏王菩萨在此处设立道场。


    但是县志中又记载并无此事,应该是唐代之前就有此处庙宇。


    后为了招揽香客,故称此处为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越往山上爬,人就越多。


    还真有香客。


    那路边还有卖香的,给前去进香的人入院所用。


    徐坤和徐波并排走着,前面有两个瘦弱的公子,腰上佩剑十分精美。


    宝石镶嵌无数,衣服也不是凡品,都是上等蜀锦所做。


    看得出来家境不凡。


    街边卖香的有一个老太太看见徐坤,猜其是去庙宇的香客,赶紧上前推销。


    “两位公子这是去干嘛?”


    徐坤边走边说道:


    “上香。”


    前面那瘦弱公子突然回头瞅了徐坤一眼。


    那老太太见徐坤是上香的,赶紧说道:


    “那公子可在我这卖香,我这香最灵了。”


    “前日那王家村王泉老爷,七十多岁还没有儿子。”


    “就是在我这买的香,让其小妾去上的香。”


    “结果回到家,果然怀孕了,生了个大胖小子。”


    徐坤似乎知道了些什么,感慨道:


    “这的和尚还真灵啊。”


    那老太太又赶紧推销道:


    “我这香更灵,公子买一些吧。”


    徐坤被问烦了,赶紧问道:


    “你这香多钱?”


    老太太见徐坤要买赶紧说道:


    “不贵,也就八百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