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爱国企业家海女士(中)

作品:《大周第一纨绔,烧纸买下双胞胎

    黑色的迈巴赫平稳地行驶在略显颠簸的乡间水泥路上,两旁是连绵的玉米地,青纱帐在夏日的微风中起伏。


    车内,小胡透过后视镜看向后座闭目养神的海青兰:


    “董事长,接下来我们是回公司,还是送您回家休息?”


    海青兰缓缓睁开眼,目光投向车窗外熟悉的田野风光,没有犹豫:


    “去挎斗子村。看看三叔那边。”


    “好的,董事长。”


    小胡应了一声,方向盘一打,车子拐上了一条更窄的村道。


    小胡这段时间跟着海青兰出门,这段路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很快车子刚在村口那棵标志性的黑电线杆子下停稳,很快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老汉就迎了上来。


    海大庆脸上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憨厚笑容,想敲车窗又不敢,只能站在一旁,等海青兰动手,这才开口询问道:


    “青兰?你咋有空跑回来了?厂子里不忙了?”


    海青兰推开车门下车,带着亲切的笑:


    “三叔!再忙也得来看看您啊。


    主要是来看看,我那批玉米磨得怎么样了?


    进度还跟得上吗?”


    海大庆一听是这事,脸上笑容更盛,带着点自豪:


    “嗨!你放一百二十个心!


    磨粉坊那边机器日夜转着呢,你侄子长宁那孩子,可上心了!


    天天搁那儿盯着,跟监工似的,比我这老头子还勤快!


    走走走,我带你去瞅瞅!”


    说着,海大庆就领着海青兰和小胡往村里走。


    挎斗子村这名你也能听出来,村子自然不大。


    而此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和粮食的清香。


    很快,海青兰就就听到机器轰鸣的声音从一间改造过的旧仓库里传来。


    走到磨粉坊门口,只见里面粉尘弥漫,几台大型工业磨粉机正轰隆作响。


    而里面穿着耐脏的深色T恤和工装裤、戴着防尘口罩和耳塞的海长宁,正拿着个记录板,一脸认真地跟操作机器的老师傅说着什么,时不时还探头看看出粉口的细度。


    这时,听到了脚步声,海长宁一转头,看见门口的海青兰,明显愣了一下。


    这才快步走过来,赶紧摘下耳塞和口罩,脸上带着几分意外和掩饰不住的紧张:


    “姑!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这边粉尘大,您…”


    海青兰摆摆手,示意他没事。


    随后,目光扫过运转良好的机器和堆积的玉米粉袋子,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这不是来看看你,也看看活。


    怎么样长宁,还适应吗?


    这活儿可不比你在城里坐办公室。”


    她的语气带着点长辈的关切,也带着点考察的意味。


    海长宁最近干活干得很上心。


    毕竟自己这么多年来给亲爹干活都是打白工。


    但是给姑姑干活不一样,姑姑是真的给钱啊!


    现在的海长宁已经从叫别人妈妈的瓦学弟,一眨眼变成让别人叫爸爸的大哥了。


    所以,对于海青兰给安排的任务,海长宁那是一万个尊重。


    海长宁立刻挺直了腰板,脸上挤出笑容,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像是要盖过机器的轰鸣一样,拿出了打瓦时喊妈妈的气势:


    “适应!姑,特别适应!


    能学到不少东西不说,而且看着咱自家的粮食变成粉,感觉…感觉特别踏实!”


    他说这话时,眼神瞟了一眼旁边笑呵呵的三叔公海大庆,又飞快地看向海青兰,带着点邀功的意味。


    海青兰看着侄子脸上沾着的粉尘和那努力表现的样子,心里明镜似的。


    他这些话,就跟他爸爸一个德行,肯定是一句真的都没有。


    但是这都不重要,只要他肯干活,就没关系。


    海青兰面上还是笑了笑,拍了拍他胳膊上落的灰:


    “适应就好。年轻人,多经历经历是好事。


    好好干,等年底,姑送你份大礼。”


    “真的?!谢谢姑!”


    海长宁眼睛一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姑姑说送,可是真的送啊!


    他立刻保证道:“您放心!这边进度和质量我绝对盯得死死的!保证完成任务!”


    一想到姑姑嘴里的大礼,他这动力瞬间又足了几分。


    而海大庆在一旁看得乐呵呵的,上岁数人就是愿意看家庭和谐。


    尤其是他家庭不咋和谐。


    “看看,我就说长宁这孩子行吧!


    青兰,这下你放心了吧?


    走,去家里坐坐,让你三婶给你煮碗面条,咱家自己麦子磨的面,香!”


    海青兰却摇了摇头,脸上带着歉意但很坚决:


    “三叔,这次就不坐了。


    我过来,除了看看玉米粉,还有件事,想请您帮个忙。”


    海大庆闻言,脸上的笑容收了收,露出认真的神色,把刚掏出来的烟袋锅子在鞋底磕了磕:


    “啥帮忙不帮忙的,咱都是实在亲戚!


    你的事就是三叔的事!


    说吧,啥事?只要三叔能办到的,没二话!”


    毕竟对于海长宁来说,海青兰出了是侄女,更重要还是大客户。


    而海青兰则是斟酌了一下用词,开口道:


    “是这样,三叔。您路子广,认识不少搞食品加工的。我想请您帮我联系两个食品加工厂。”


    “食品加工厂?”


    海大庆有点路易十六化妆,摸不着头脑。


    “你想加工啥?咱这玉米粉加工速度还不够妈?”


    “不是玉米粉。”


    海青兰摇摇头,想了想儿子跟她提出来的要求,开口道:


    “是想做点心。那种…精细点心,但又不能太精细的。”


    “精细又不精细?”


    海大庆眉头皱成了疙瘩,手里的烟袋锅子都忘了点,满脸困惑。


    你这话说的可太阿诺了,充满了一种打药打多了神志不清的美。


    “青兰啊,你这可把三叔绕糊涂了。


    啥叫精细又不精细?这点心不都讲究个好看好吃吗?”


    海青兰也知道自己这要求有点古怪,笑了笑,解释道:


    “三叔,我的意思是…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包装精美的蛋糕西点。


    是要那种…嗯…特别老式、特别实在、甚至可以说有点‘糊弄人’的点心。”


    “‘糊弄人’的点心?”


    海大庆更懵了,你是在糊弄我吧!


    “对!”


    海青兰肯定地点点头。


    “越糊弄人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