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拆迁风波
作品:《溪头警事》 潘向前这次在“青警亮剑”主题会上的表现,不仅让他再次成为焦点人物,也给溪头镇派出所长了脸。
有了潘向前的抛砖引玉,青年民警们或分享从警以来有趣的经历,或吐槽郁闷与不理解,或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在这场大讨论中答疑释惑收获经验,大家很快就熟络了起来。
下午茶话会结束后,大家相约下次再聚。潘向前趁着下午假期,去医院找林小梅。凌晨和夏雨乐也各自回了新路县城的家。郝山因着房子已出租,索性捎上虞妃回了溪头镇派出所。
早几天,童庆明跟潘向前约了好几次饭,说如果他不去,他不敢约林小梅。
潘向前想,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约上童庆明,还了这个人情,后续如何发展,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晚上,童庆明、林小梅和潘向前终于在新路县城一家西餐厅落座。
其实潘向前更喜欢下馆子点几个小菜,或者来顿火锅。不过,童庆明说第一次约饭,还是想有点仪式感。
童庆明贴心地给林小梅切好了七分熟的牛排,又给潘向前倒上了醒好的红酒。
童庆明望向林小梅的眼神炙热又克制隐忍,就算是林小梅后知后觉,这段时间,她也觉察到了童庆明对她的不一样。
这些年,林小梅已经习惯了现在这样的生活,在她的心里,从来不想让另外一个人占据了潘新民在她心中的位置。
但是于理,她确实欠童庆明一顿饭一句感谢。林小梅认为,童庆明这么优秀的单身才俊,不应该将青春浪费在了她身上。
一顿饭,就在拘谨的寒暄中匆匆结束。
夏雨乐自解开心结后,对妈妈也渐渐亲近了起来。虽然,这道横亘在她和妈妈之间的阻碍过于沉重,但她下定决心,先跨出一步。
“妈,我回来了!”夏雨乐拎了一大袋菜,麻利地走进厨房,系上围裙就开始摘菜。
这些年,爸爸和妈妈明显老了许多。爸爸在新路县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每天忙得不着家,但只要抽出时间,他一定会赶回家。妈妈自姐姐出事后,就一直待在了家里,负责家里人的一日三餐。
妈妈知道自己不应该冷落夏雨乐,但她跨不过心里的那道坎,也鼓不起勇气面对。
母女俩一起做饭,全程几乎无交流。倒是爸爸知道夏雨乐回来,推掉了外面的一切应酬,回家吃了顿饭,一家人总算是难得团圆了一回。
相比夏雨乐家的些许压抑,凌晨家就闹腾了。
“妈,今天准备了啥菜啊?有没有大龙虾?有没有大猪蹄?有没有牛腩炖土豆?”一进家门,凌晨的嘴就跟炮仗似的,没有停过。
“有有有,都有,我家晨都瘦了,今天妈妈烧的都是你爱吃的菜。”凌晨的妈妈长得跟凌晨非常像,也是珠圆玉润的。
凌晨的父母在县城开了一家专营电脑、手机的卖场,这些年,夫妻俩笑迎八方客,生意经十足,赚了不少钱。现在凌晨又当了警察,他妈妈更乐了,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在派出所辛不辛苦?你看,这半年来就没能回家几趟?”妈妈跟凌晨一见面,就诉上了苦。
凌晨安慰道,“妈,我这不是回来了吗?我嘴都馋了,做梦都想吃妈您做的菜。”
一顿马屁输出,妈妈心里乐开了花,赶紧下厨房张罗开来。
新年第二天,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溪头镇派出所里,民警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潘向前带着新年的期待和美好祝愿踏上了回派出所的路。
“妈,我的工作性质您最清楚,我希望您以后能幸福!”
“妈知道,可我不愿,你爸爸在我心中无人可代替。”
“妈,爸爸在我心中也无人能替。可这些年,您太苦了。”
潘向前想起昨夜妈妈脆弱敏感、柔软又倔强的目光,心里酸得紧。
潘向前前脚刚跨进派出所大门,凌晨和夏雨乐后脚也赶了过来。
夏雨乐朝他扬了扬手中的大红色毛衣,像个得到糖吃的孩子:“我妈亲手给我织的。”
凌晨显摆地卸下一个大背包,抓紧了背包带,“家都差点让我搬来了,里面全是好吃的。”
看着幼稚的两个人,潘向前直摇头:“赶紧的,要不赶不上新年第一次工作例会了。”
三人一阵冲刺,刚好踩着点进了会议室。
“新的一年,首先祝大家身体健康,平安顺利!总结去年,我们溪头镇派出所的业务考核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全局10个派出所,溪头在二类所中当了头,在全局中取得了第三的好成绩。
配合县局侦破了几起要案,营商环境满意度明显提升,特别是‘一室两队’警务机制改革在年底成功试行,各队协同作战,配合无间,破获了在当地甚至是全县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入室盗窃案。
我们也看到了年轻民警的成长,昨天的‘青警亮剑’主题大讨论和茶话会上,我们所的几位青警代表表现出色,尤其是潘向前,得到了林局的点名表扬。
大会场合能得到局领导的表扬很不容易呀?你小子,给咱们所长脸了啊。”杨锋今天心情很好,脸上一直笑意浓浓。
今年,我们溪头镇派出所要争创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并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进程中,创新生态领域治理,实现山区共治与共富。”杨锋的激昂发言,鼓舞人心。
会议结束后,杨锋和潜来多商量新春佳节的安保和日常警务落实情况。
今年的农历春节在阳历2月,眼下马上进入腊月,农村回乡的人也多了起来,对社会治安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打击办案中队的治安二组要加强巡逻,刑侦一组要加强网上在逃犯的抓捕工作,基础防范中队要重视基础信息核对与录入。”
“同时还要加强反诈工作的宣传。”
杨锋和潜来多两人细细地讨论着,待梳理得差不多时,两人才松了口气。
“老杨,你说向前这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得怎么样?”潜来多问道。
“不错,性子成稳了不少。”杨锋点点头。
“咱们找个合适的时机把他调到打击办案中队刑侦一组怎么样?”
“我看可行,等过了农历年再定吧,这段时间他做基础工作也熟门熟路了。眼下基础防范中队反而最忙,正是用人的时候。不过有案子可以让他参与。”杨锋说。
“行,那就先这样。”潜来多心情大好。
“溪头镇工业园区施工队跟村民发生冲突!”溪头镇派出所接到县局“110”指挥中心指令,要求立即出警处置现场。
“胡十亿、周超出警。”潜来多点名,今天原本是秦思赴带班,因他家中有事,一早临时和潜来多调了班。
“潘向前,你也跟上。”潜来多招呼潘向前跟上。
潘向前一楞,难道现场情况复杂?
“赶紧的!”潜来多急得冲潘向前喊了一声。
溪头镇前沿村石山自然村与后岭自然村交界的一片田地上,三五位村民站在一旁围观,五六位村民堵着几台挖机不让靠近,施工方三四个人站在挖机上喊破了嗓子也没人理,现场一片混乱。
“补偿协议既然已经签订,说明大家是知晓政策的,应该遵守,哪有反悔的道理。”
“就是,我们虽然读书少,但既然说定的事,就不能反悔。”
“我相信政府、相信工业园区,不信谣言。”
“我说你们还真是轴,一根筋,消息不会空穴来风,我们多拿点补偿款不好吗?”
“真是稀奇,还有人嫌钱多。今天要是开了工,我们就被拿捏没有条件去谈补偿了。”
“对对对,比我们多20%哩,我们家人口多,补偿款这么一算下来,可以多拿不少,如果真少给了,那我们岂不是亏死了?”
“你们有争议也不能在这里耽误我们施工队开工啊?协议都签了,这么拦着算什么呀?”
……
前沿村后岭自然村、石山自然村和施工队三方吹胡子瞪眼的,争论不休。
“何工,你看,这也太不讲理了,咱们可是跟工业园区签了合同的,没能如期开工或者是耽误了工期,这责任算谁的?”施工队副工程师田工着急地说。
“打电话到村里和工业园区,这事要是谈不拢可能要出事。”何工用手扶了扶镜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声音有些发抖。
接到电话的前沿村何书记气喘吁吁跑到施工现场,扯了嗓子喊:“怎么回事?明明青苗和田地都按政府文件谈好了补偿,现在要动工了,你们怎么不愿意了?”何书记气极了,“白纸黑字都签了协议,如果真有什么诉求,也得在施工前告诉我。现在这样堵在这儿闹,像什么样子。”
“何书记,我们也在劝呢,我们后岭是没意见,政府工作人员前段时间跟我们吃住在一起,工作上兢兢业业,拆迁补偿政策处理工作也做得到位,我们相信政府不会厚此薄彼。”
“哼,说得你们有多清高似的,我们石山确实听说人家定海镇同样的补偿,比我们要多20%,问清楚了再开工也不迟嘛。”
两个自然村的村民各持己见。
“这一个县还能写出两个不同的补偿协议。不是听错了吧,没有求证过的事,你们也信?”何书记简直要气笑了。
“何书记,协议确实是签了,但如果有调整变动,你们也不能把我们当傻子哄骗啊!”石山自然村一位鼻翼右侧有颗痣约三十岁的村民拢着手,向何书记投去了一个不屑的眼神,歪着头突兀喊道。
“就是,我们可不傻,得给我们一个说法。”“今天这工不能开。”石山自然村一高一矮两位差不多年纪的村民梗着脖子附和道。
围观的村民多了起来,一句两句的,倒也煽动了一些不明情况的村民起了私心,要施工方把挖机从村子里开出去。
除了后岭自然村少数几位拎得清的村民在劝阻,不少人被起了哄。
“根本没有多20%补偿款的事,正式文件已下达,也没有增加变化的补充文件,你们不要听信谣言。”
“乡亲们,在签订协议前,我们之间都是敞亮兜底的,相关政策文件,都明明白白告知过你们,这些都是有法律依据的,我们不可能乱来。”
……
何书记扯着嗓子喊。
随后赶来的溪头镇政府干部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出面调解也均无果。
现场争吵不休相互推搡,眼看事态要扩大,接到报警的潜来多带着民辅警及时赶到了现场,剑拔弩张的情况才有所微缓和。
经初步了解,这次闹事主要是因石山自然村的几位村民不知从哪听来谣言,对已签订的补偿协议存了争议。
石山自然村在前沿村的西侧,距离前沿村10里路,有村民150多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大多在附近打零工,挣力气钱,也有少数村民在外搞养殖,村庄这些年发展缓慢。这次溪头镇工业园区版图拓展,征用到了石山自然村、后岭自然村两个村及沿线约500亩的山林和田地以及一些房屋。
前期工作做得非常顺利,两个自然村的青苗及地上附着物以及征迁房屋补偿标准均已按新路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路县征收集体土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新路县征收集体土地房屋征迁补偿安置方案》的通知规定执行。
谁知石山自然村的村民在施工方动工时反悔了。
“他们一口咬定说定海镇的补偿比溪头镇要多20%,镇里第一时间联系了定海镇,对方回复说压根就没有补偿比溪头多的事,不知道是哪传来的谣言,跟他们说了也不信。”何书记急得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