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我手机里面有照片,我拿给你看

作品:《重返03,从拆迁区开始逆袭

    “行吧!800就800!我这里还有5张国库券,你看下要不要?”


    他说着就用钥匙打开了三轮车的座椅,下面是一个储物空间,又从里面拿出一本旧书,国库券就在旧书页里夹着。


    常顺把旧书接过来,翻开书页看了起来。


    5张国库券都是1990年的,面值20元。


    它们的品相很好,常顺看了一眼号码,5张居然是连号。


    其实对于这种金融类的证券,网上售卖的很多,他可要可不要,一般的短剧,用不上这类道具。


    “你说下价格,合适的话,我可以顺带着买下来。”


    “5张是连号,现在的行情一张都能卖50块钱,你一共给300,比网上便宜。


    买了你肯定有利润空间!以后说不定能够升值!”


    听他问价,杨建超说价道。


    “以后升值肯定不会,不过300块钱也能要,那就300好了,你还有其它东西吗?”


    想了想,他打算还是买下来。


    “其它的没有了!”


    这样说,常顺就拿出手机,让对方提供收款码后他就付了钱。


    算上之前的800,一共1100元。


    “常老板,你现在怎么又收起旧衣服了?”


    两人把装着衣服的袋子往下搬时,杨建超有些好奇。


    “我收一些有用,你以后要是收到了九十年代或者之前的都可以卖给我,帽子、鞋子、各种老帆布手提包、公文包之类的也可以。”


    常顺回道。


    他自己也不怕收多,这些物品当做破烂收怎么都不可能亏本。


    以他的人脉关系,随便联系一下都能够跟别人合作销售出去,包括卖给国外一些贫困地区。


    当然,最不济也能做好事,把旧衣服之类的送给真正需要的人。


    “行!我弄到了帮你留着。”


    两人说着话又把脚踏琴搬到了他的三轮车上。


    “上次鉴宝听你说拿了一个罐子找专家鉴定,后来怎样了?”


    突然间想到了那次专家的鉴宝活动,常顺有些好奇,打听道。


    “花了200块钱,罐子又被我带回去了!”


    杨建超有些叹息。


    “东西不对吗?如果当时让我帮你先看看,说不定就不用花200块钱了!有这200块钱,我们可以去餐馆好好吃一顿。”


    他开着玩笑道。


    那次自己没提看,对方也没主动说让他看。


    当然,哪怕他看了说不对或者对,杨建超肯定还是一样会让专家看。


    “不是东西不对,是档次还不够高!我那罐子可是在渣土扬捡到的,对不对我比其他人更清楚。


    原本我以为那个罐子会很值钱,但专家的说法只是民窑,也就几千块钱。”


    看来对方对这点钱不满意。


    “你那罐子是青花瓷的还是其它样式的?”


    “我手机里面有照片,我拿给你看。”


    杨建超说着,拿出手机开始操作了起来。


    不多久,他就把照片找到了。


    常顺看了下,罐子是青花瓷的,上面的图案为折枝花卉,以前应该是个盖罐,不过盖子丢失了。


    罐子很开门,一眼真,从年份来看,应该是明末时期,民窑瓷器。


    说起价值的话,确实在几千块钱左右。


    毕竟在明朝时期,特别是末期,青花瓷器已经比较常见。


    “你觉得它怎样?”


    看完几张照片,杨建超问他。


    “罐子是真的!看着是民窑,专家说的没有问题,如果完整,价格在2000块钱左右。”


    常顺实事求是的说道。


    以前捡到的一些瓷片,就有这种罐子的标本。


    “老杨,你这是做了大业务吗?”


    他的话刚说完,一道话语声传了过来,另外一名骑着三轮车回收旧货的人来到了跟前。


    这人看上去同样四十多岁的年龄。


    “啥大业务不大业务的,卖了两件乐器给常老板!


    老吴,你今天的生意也可以啊,车子都快装不下了!”


    杨建超看了看对方的三轮车,打了声招呼。


    常顺向那边看去,入眼处发现了一个九十年代的台式电脑、一个老木壳收音机。


    这两样东西倒是可以买下来当道具。


    至于这个吴老板,他们打交道不多,不过之前来拆迁区也看见过,有些面熟。


    “常老板,既然吴老板过来了,你再看看他的车子上有没有你要的东西,我还有事先走了。


    我那个罐子你要的话我这几天可以带过来,到时候你看了实物我们谈价。”


    可能是还想做下一家的业务,杨建超打算离开了。


    “那你带过来!”


    常顺对他笑了笑。


    真品罐子,还是完整瓷器,遇到了机会,他还是打算惜缘随缘的买下来。


    以后不论是自己收藏还是送人或者跟别人以物易物都可以。


    “行!我们电话联系。”


    说完,他就骑着车子离开了。


    “常老板,你看看我这些东西有啥你能要的。”


    吴老板跟他打了招呼。


    “这个老收音机、这台电脑、还有那个老照相机、那个算盘、那把木刨子,那袋子里面装的是旧衣服吗?”


    常顺一边看一边说。


    “是旧衣服,你也收吗?”


    “收!你车子上装的我能要的就这些!”


    整体看完,他确认道,至于其它的废品,他要着没用。


    “行!那我把它们拿下来。”


    随后吴老板把他要的东西都拿了下来,常顺看过之后两人商量起了价格:


    老木壳收音机,80元。


    台式电脑,100元。


    老照相机是九十年代的傻瓜机,5块钱。


    其实5块钱都是多的,很多人把这种相机卖给废品收购站都是当塑料论斤称。


    算盘,木刨子一起10元。


    旧衣服32斤,差不多一元一斤,30块钱。


    跟以前一毛钱一斤的旧衣服相比,现在涨到了一元左右。


    这些物品共计:225元。


    说到电子产品、电器类物品,相对于前几年、十年前,因为大面积的拆迁,各种各样的老收音机、老电话机、其它过时的电器设备,拆出来的越来越多。


    所以目前的行情,尽管有一些不缺钱的大户垄断了不少、购买了不少,但依然买不完,根本就买不完。


    这类老电器的价格跟最初时候降低了很多。


    以前这种木壳收音机哪怕是坏了,也可以卖几百块钱甚至更多,但现在一般也就几十块钱。


    收废品的人出去收购的话,二十左右都能收到。


    毕竟一台坏了的冰箱通常才百八十块钱。


    至于九十年代的台式电脑,当年可是很昂贵的,要大几千块钱甚至几万块钱。


    这就类似于曾经的“大哥大”手机,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便宜。


    不过100块钱买一台曾经价值接近万元的东西,想想也不亏本。


    常顺购买的这个老收音机包括电脑,应该都是坏的,哪怕以前是好的,但过了这么多年没有使用,它们也放坏了。


    谈论好价格,常顺把东西都放到他的三轮车上就扫码付了钱。


    之后跟吴老板相互保存了电话,让他以后弄到了东西再联系,他们就都各自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