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假货永远都是假货

作品:《重返03,从拆迁区开始逆袭

    单单从体积来讲,确实占了整个摊位的一半有余。


    不过体积归体积,但数量肯定没有一半。


    “老板,你估下价吧!看看这些一共多少钱?”


    对方很明显是想打包购买。


    买东西,向来都是东西多了可以谈个批发价。


    听了老者所说,摊主开始计算了起来。


    “这些东西一共有46件,其中有大概四分之一是百元以上的,而这些东西里面,又有三样价值在500元以上。


    比如说那个木盒,它是一个漆木器,装首饰用的,表面有复杂的工艺,年份清朝时期。


    那个木托盘,它的材质是红木的,你看它多厚实,年份也是清朝时期。


    还有那个“东方红”向日葵大搪瓷盘,它是特殊年代,全品相的。


    单单这三样,价值不低于2000块钱。


    四分之一里面其它的那些,价值同样需要2000元左右。


    另外四分之三,倒是比较普通,不过数量也有近30件,价格应该也在2000元左右。


    你想要的话,一共给6000块钱好了!


    要是觉得我说的价格高了,你可以对比网上的行情看看,现在是科技年代,啥东西网上搜一下,就知道行情!”


    摊主在分析情况的时候把价格说了出来。


    他一下子说了很多,看来对于这笔大生意也很在意。


    “我知道行情,你说的价格还是有些高了,这样,你要是诚心卖,我给4000块钱,高于这价格,我去其它地方再看看!”


    老者想了想,还价道。


    “4000的价格低了,人家随便买一件藏品都不止花4000,我说了,单单四分之一的精品就值4000。


    你要是诚心买,我再让1000,一步到位,能买你就拿走,不行你先去其它地方看看!”


    摊主考虑了几秒,再次说道。


    常顺看过,这位地摊老板说的也是实际情况。


    价值大的那些,以网上的行情,的确可以卖到4000。


    但网上毕竟是网上,成交量这年头并不是很高。


    现实中,还是要以实际交易价格为准。


    “这样,我再加500,网上的售价只能做为参考,不能全当真。


    你把东西卖给我,你家里要是还有这类民俗物品,我还购买,这边不是搞4天交流会吗,明天或者后天你带来,这几天我天天过来!”


    老者又一次跟他商谈。


    “你再加点,这价格我真的不赚钱,说不定还要亏本!就加200!”


    摊主的表情变得有些为难。


    “既然你这样说了,那我再加100,只能出到4600了!”


    感觉应该是底价了,老者就往上加了点。


    “好吧!你说明天还要,我家里确实还有一些,那些老的农具,木工工具,你要不要?”


    摊主沉吟了几秒,同意了价格,又问老者。


    “要!不论是农耕类,木工类,制作豆腐的、打铁的、银匠、或者其他各种工匠的用品,只要是老的,有30年以上的制作年份,我都可以要!”


    对方毫不犹豫的说。


    “那行!我明天带过来。可以跟你打听一下你的民俗文化馆准备搞多大的规模吗?”


    摊主有些好奇。


    “占地面积差不多有两亩地吧!”


    老者也没隐瞒,笑着回了一句。


    “两亩地?那可不小!要是东西装满,那不得几万件以上?”


    听到两亩地的规模,摊主有些诧异。


    这么大的面积,开民俗馆确实不小。


    看来这老者也是有实力的人。


    民俗类物品虽然普遍不值钱,但数量多了依然需要一定的投入。


    另外整个展馆也不可能都是普通的货色,怎么的都需要一些精品,甚至是价值特别大的镇馆之宝。


    如果没有特色,就算开个这样的民俗馆,估计过去参观的人也不会多。


    “我这还不算啥,大的有五六亩地、十多亩地甚至更大的!”


    老者笑了笑。


    “你太谦虚了!”


    两人又聊了几句,顾客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不到5分钟,就又来了3个人,还带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还好这处位置靠近边上,不然哪怕有三轮车也进不去。


    把东西都转移到车子上面去了之后,老者就扫码付了钱。


    摊主跟他留了电话,对方就离开逛向了其它摊位。


    其实跟那位老者想开民俗文化馆类似,这些年想开或者已经开了各种各样文化馆、收藏馆的人有不少,比如说:


    以军用品收藏品为主的军品收藏馆,以收藏各类纪念章、徽章、像章为主的纪念馆,以收藏各类收音机、唱机、摄影器械、电话机等为主的电子产品收藏文化馆等。


    这些展馆,常顺去看过的已经有不少,都很有特色,每次去看,他都有不同的收获。


    那位老者离开后,他也离开了这处地摊。


    接下来连着的几处摊位,售卖的都是工艺品。


    所谓的工艺品,有仿古制品、乳化玻璃。


    仿古制品主要是瓷器以及铜器。


    其中瓷器不乏各个时期的官窑、“元青花”、民窑精品。


    铜器有“青铜制品”、佛像、香炉、稀有古钱币等。


    一些高档的“青铜器”,就像萝卜白菜一样随意的放在地摊上。


    他们是“商周”时期的样式,但实为“上周”(现代)的仿制品。


    那些官窑瓷器、元青花,但凡有一样是真的,你觉得摊主会像垃圾一样丢在地摊上吗?


    任何一件那样的真品,任谁拥有不会像“重宝”一样好好的供起来?以希望找个机会卖出一个好价钱。


    哪怕只是残件,只要是真的,都不会随便的摆摊放在地面上。


    所以在买一件东西之前,通过现象,其实本质已经看出来了。


    那些动不动说在地摊上捡漏官窑瓷器、元青花瓷器的人,不知道他是怎样的心理。


    除了自欺欺人、自以为是,他还真想不出来其它的理由。


    乳化玻璃,依然是十几二十年前的样式,以各类玉器、翡翠制品为主。


    时代发展了,但这些东西,看上去变化不大。


    或许还是那个年代的技艺、产量过剩。


    这几处地摊上的工艺品,不论是仿古制品还是乳化玻璃,在十几二十年前,生意都很好。


    但随着人们接触的信息量越来越多,认知的深入,曾经的套路对大多数人已经失去了作用。


    假货永远都是假货,所以挨着的几处摊位,基本上没啥人驻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