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不要就不要

作品:《重返03,从拆迁区开始逆袭

    其中一串是小铜钱,数量有近500枚。


    另外一串是大铜钱,数量有46枚。


    它们的年份很杂,很多朝代的都有,不过还是以清钱为主。


    常顺主要是看了看大铜钱,里面有咸丰大钱,當十、當五十、當百,还有“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大观通宝”折三、折十,“大中通宝”“浙”十。


    “洪武通宝”折十,元代八思巴文“大元通宝”折十以及一些大花钱等。


    数量最多的还是咸丰大钱,有二十多枚。


    里面的花钱,他看了下,发现有两枚“乾隆通宝”花钱很少见,钱币的直径很大,都有6公分左右。


    一枚是“背龙凤纹”花钱,另外一枚是“背双龙戏珠”图案花钱。


    钱币都是开炉钱,属于稀少品种。


    如果是真钱币,价值都能过万。


    十几年后行情好的时候,价格超过十万。


    因为之前发现了工地三件套,所以在看对方拿过来的这些物品时,常顺更加仔细。


    这两枚花钱,表面虽然看上去很陈旧,黑乎乎的,有古铜色的光泽,但以他天天触摸真钱的经验,两个花钱都不对。


    特别是把钱币放到石块上轻轻碰撞时,声音很脆,有些刺耳,不够沉闷。


    属于高仿,是假钱。


    不过其它的铜钱、铜元还好,基本上没啥问题。


    出门铲地皮,一些人拿一些假货混在真品里面让别人购买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他曾经听寻宝小说里面提到过,有人甚至专门去渣土扬下套子,故意拿着假货扔到土面上,见有人走过来,然后从土堆上把扔掉的物品捡起来。


    说是出土的真品,忽悠别人购买假货。


    很多不懂行的人,会信以为真,花高价购买。


    之前在他把“三件套”放到长得瘦弱的那名50多岁的男人面前时,对方还是以“不懂行”的理由拒绝了购买。


    “你不是说还有银元吗?我再看看银元。”


    看完蛇皮袋里的东西,常顺对老者说道。


    “我们先把这些东西的价格商量好了再说!”


    对方并没有按照他的说法把银元拿出来。


    “这三样东西、以及这两枚大铜钱我不要!其它的我们可以谈价。”


    他说着把“工地三件套”拿到了对方的跟前,又指了指那两枚“乾隆通宝”开炉大花钱。


    “行!不要就不要。”


    姓刘的老者也没说啥。


    他解开铜丝,把两枚大花钱拿了出来,又把其它大铜钱串了进去。


    接下来两人商量了价格:


    青花西瓜罐,200元。


    木盒里面装着的近300枚铜元,500元。


    大串小铜钱,600元。


    44枚大铜钱,4000元。


    共计5300元。


    谈论好价格,常顺问了老者“三件套”、两枚大花钱的出处。


    对方说是他的儿子前年出门打工,从别人手里买回来的。


    至于其它的那些铜钱、铜元,原本就是家里的。


    老者并非完全不懂古玩,他的这些东西,之前他自己也打听过行情。


    所以商量价格时,常顺基本上也是按照目前的市扬价。


    06年,古币、银元的价格相对于十几年后,很便宜,这些经历过的人都清楚。


    当然,这也是按照当时的物价,毕竟人们的工资并不高。


    老者随后又把银元拿了出来,一共六块,四块三年袁大头,两块光绪元宝银元——江南甲晨库平七钱二分。


    这六块银元没有问题,都是真的。


    他们商量的价格是1200元。


    算上之前的那些东西,合计6500元。


    “常老板,我现在回去拿东西。”


    发现他收购的价格比较公道,那名戴着皮帽的男人也有了出售物品的打算。


    之前聊天,他知道了这人姓钱。


    那个比较瘦的人姓吴。


    “行!你去拿!”


    他这样说,对方转身就离开了。


    随后,刘姓老者跟着他一起带上东西向着他停车的位置走去。


    常顺的车距离这边并不远,也就50米左右,把购买的物件都放到车里,他就付了钱。


    之后,考虑到车停放的位置有点远,可能不安全,他把车又往他探测寻宝的位置开了一段距离。


    再次拿起机器寻宝时,只剩下那个个头小、长相瘦弱的人在旁边看着了。


    在他又探测出来一块铜镜、两枚铜钱、一个铜铃铛以及一颗小碎银时,戴着皮帽的男人拿着他家里的古玩走到了跟前。


    刚才寻找到的铜镜,是明朝时期的“三元及第”镜。


    两枚铜钱,一枚“嘉庆通宝”、一枚“崇祯通宝”,都是小平钱。


    铜铃铛是民国时期的虎头铃铛,表面有“风调雨顺”四个字。


    小碎银、小石子一样不规则的造型,重量约八九克左右。


    对方没提蛇皮袋,只是提了一个稍大的塑料袋,塑料袋里装着一个布袋。


    钱师傅带过来的东西有:


    一块玉佩,两个鼻烟壶,一些铜钱、铜元,一块铜镜以及两颗青花瓷制作的珠子。


    玉佩是“福”字佩,材质是老翡翠,比较通透,糯冰种的材质。


    两个鼻烟壶,一个是琉璃的,一个是玛瑙。


    琉璃鼻烟壶,乳白色,仿和田玉。


    玛瑙鼻烟壶,咖啡色,很厚重。


    铜钱、铜元不算多,合起来有100枚左右,里面只有一枚“永昌通宝”折五大钱。


    铜镜的年份很早,是汉代的“四乳兽纹镜”。


    两颗青花瓷珠子,核桃大小,表面有“龙凤呈祥”图案,作用应该跟核桃差不多,是用来捏的,健身用品。


    大的瓷珠类健身老物件,比较少见。


    看完之后,他们商量了价格:


    “福”字翡翠玉佩,800元。


    老琉璃鼻烟壶,150元。


    铜钱、铜元,200元。


    铜镜,400元。


    两颗青花瓷珠子,350元。


    共计:1900元。


    玛瑙鼻烟壶姓钱的师傅觉得他出价低,认为很值钱没有售卖。


    只能说对方见识有限,玛瑙鼻烟壶数量庞大,并不像对方想象的那样值钱。


    付了钱,把东西放到车里,再次回到土堆旁,他拿起机器继续开工扫荡了起来。


    那名姓吴的长得比较瘦小的人在看了不多久之后也离开了。


    到晚上六点半左右下班,常顺又找到了一些物品,其中好点的有两块银元,一块大铜钱以及一块五两银锭。


    两块银元一块是十年袁大头,一块是“民国二十二年孙船银元”。


    大铜钱是“咸丰重宝當五十”。


    五两银锭是明朝束腰银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