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这次他没有设置排铁模式

作品:《重返03,从拆迁区开始逆袭

    之后,他继续往其它地方寻找了起来。


    在看着土扬面上的物品时,他又想到:


    “因为真正的“蜻蜓眼”老琉璃珠子价值大,所以世面上有很多的仿制品。


    那些仿品,在地摊摊位上,他看见过很多。


    包括一些商扬售卖饰品的地方。


    但不论是地摊上还是商扬里面的“蜻蜓眼”,完全没有这颗珠子给人的那种古朴之感。


    仿制就是仿制,永远成不了真,新的就是新的!


    对于懂收藏,接触过真品的人,很容易就能够区分开。


    这颗珠子,回去后,他准备留着自己先好好的研究一段时间,至于出售,以后看情况再说。”


    过了不久,一个瓦当样式的物品出现在了他的视线里。


    这个瓦当一部分埋在了泥土里,露出来的部分,看上去只有三分之一。


    常顺直接走过去用小洋镐把它撬了出来。


    看了一眼瓦当,不算完整,周边有少量的残缺。


    不过还好,瓦当内圈的图案并没有缺失。


    一块瓦当,最核心的地方就是中间有图案的部分。


    他用手把它拿了起来,当触摸到瓦当时,沉甸甸的,发现它并不是陶质,而是石头雕刻的。


    另外这个瓦当,没有后面长长的瓦片部分。


    很显然,它是一个批量制作瓦当的模具。


    把它拿到有水的位置洗干净,常顺又仔细看了看,瓦当上面的图案是文字。


    并且这种文字是反刻的。


    模具是反的,印出来的图案看着才是正的,这也算正常。


    很少见的一件藏品。


    渣土扬寻宝,遇到类似这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把它们捡起来,是他最乐意做的事情。


    遇到的越多越好。


    他都能接手、通通接受!


    常顺把它收了起来,又一次开始在地面上查看着。


    这里的文化层,属于汉代文化层,渣土里面的物件,也都是汉朝时期的物件。


    一些瓦片,黑陶、灰陶等陶器的残片,直接被他忽视了。


    走过几处渣土堆,又一个石器状物品出现在了他的视线里。


    这个石器是青石材质,同样只露出了一部分在外面。


    从露出来的地方看,像一个石臼。


    找了个合适的位置下镐子,常顺把这个石器也挖了出来。


    并非石臼。


    这是一个高约一尺,上面部分碗状,中间圆柱形,底部方形的器物。


    碗不大,碗口直径约10公分,深度约七八公分。


    中间的柱形,直径约五六公分。


    底部方形,边长约15公分,厚度约四五公分。


    略微思索了片刻,他已经知道这是啥了。


    它是一个石头材质的油灯。


    人的智慧是无限的,用石头制作各种各样的武器、生活用品,并不奇怪。


    石头油灯有些重,现在拿着不是很方便,常顺干脆把背包取了下来,放在了它的旁边。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他在渣土堆区域、被推土机推开的土层面上,又找出来了一个骨头发簪,一个小陶鹅。


    两块瓦当、一个陶纺轮,一颗管珠以及一个青石材质的石球。


    骨头发簪长约12公分,它的顶端很特别,看着像一个蛇头。


    小陶鹅核桃大小,尾部有些残缺。


    两块瓦当,一块应该是用之前的石头模具印刻制作的。


    另外一个不是,它的表面是动物图案。


    陶纺轮直径跟一般的咸丰重宝當十直径差不多,比较厚实。


    管珠玛瑙材质,比较长,有差不多5公分,主体颜色为黑色,中间位置有一小部分是白色,表面能看见一圈圈的纹理。


    石球的形状不是特别规整,它的表面有些棱角,直径约15公分。


    这类石球应该属于攻城器具,之前在渣土扬,他遇到过。


    发现的这几样物品,看上去也都是汉朝时期。


    像这类非金属材质的物件,用机器是感应不到的,一般也只能在被雨水淋出来后才更容易看见。


    寻找完渣土面上露出来的物品,想到这里的土层是汉代的文化层,如果能够用机器探测出土里可能存在的金属物品,那应该也是汉代的物品。


    高古老物件,很有文化气息,不能让其继续埋没。


    这样想着,他就暂时没有往土扬其它区域——也就是更早之前倒下的那些渣土位置走去。


    准备先在这里探测一遍再说,等探测完,再去其它位置扫荡。


    这片渣土扬,面积也不小。YP区很多地方的渣土,都是倒在了这边。


    另外工程用土,回填时,也会从这边取土。


    把捡到的东西都放到了面包车里,他就带上金属探测器又返了回来。


    组装好机器,常顺直接探测起来。


    位置还是从推土机附近开始。


    跟以往大多数时候探测不一样,这次他没有设置排铁模式。


    深层土,比较“干净”,现代铁器少,要是有铁器,那也是“老铁”,有收藏价值。


    不论是探测还是日常生活,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千篇一律。


    土层很干净,接连扫描了好几处土堆,都没有信号。


    不过当机器扫荡到捡到石头制作的油灯那处土堆时,终于有了信号。


    信号不是很强烈,跟铜钱差不多。


    在这样的渣土里,他现在也没有找窖藏的想法。


    毕竟如果有窖藏,先前在土堆面上查看那些非金属材料的物品时,就能够发现。


    现在只要机器有信号,他都打算挖,把发现的物件挖出来。


    又来回摆动了几下探盘,确定土层里面金属的位置,常顺拿起小洋镐开始挖着。


    用了大概两分钟,一个圆环状小件物品被他找了出来。


    这个圆环状物品,直径约1.5公分,缩小版平安扣的样式。


    他以前探测到过这样的物品,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铜砝码。


    把它收起来,常顺在这处土堆继续扫荡着。


    很快机器又有了信号。


    信号依然不强烈,跟刚才发现铜砝码的强度差不多。


    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他把机器感应到的物品挖了出来。


    这次倒是一枚铜钱——汉代的五铢。


    收好这枚铜钱,他继续扫荡着。


    过了大概一刻钟,在又探测到了两枚五铢、一枚铜箭头后,机器有了很强烈的信号。


    这种信号,距离地面半米都能感应到,范围也不是之前的小物件能够相比的。


    本来常顺想着可能要花费一番工夫才能够把地面下的东西挖出来的,但现实情况是,他并没用很大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