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以后多回家看看

作品:《重返03,从拆迁区开始逆袭

    看完之后,常顺跟他商量起了价格:


    铜钱、铜元,100元。


    石头小秤砣,50元。


    铜镜,人为损坏过,150元。


    瓷茶壶,3个粗瓷的小茶杯,100元。


    鱼形铜锁,50元。


    合计:450元。


    这些,也都是按照目前04年的市场行情计算的。


    在龚锦辉确定出售后,他就把钱付给了他。


    期间在他看货时,爷爷奶奶、父亲、二叔二婶、袁婷、袁超也在旁边看着。


    堂妹、堂弟对铜钱、铜元很感兴趣,常顺直接都送给了他俩。


    对于他来说,这种东西,是最容易弄到的,只要带上机器去渣土场,基本上每次都能探测寻找到。


    去拆迁区收购古玩旧货,时常也能遇见。


    “阿顺,借一步说话。”


    又过了一会儿,龚锦辉悄声对他说道,然后拉着他去了门外。


    见他这样,常顺猜测他应该还有东西要出售。


    果然,在他往屋内看了一眼,见没人跟出来,再次从荷包拿了两样物品出来。


    这两样物品,一个是玉器,像玉璧。


    另外一件金光闪闪,看着是锥形的发簪,不过长度只有六七公分。


    “去我车里说吧!”


    常顺也不想让其他人知道。


    随后,他俩就去了他的面包车里。


    龚锦辉先把玉璧递给了他。


    玉璧是高古玉,看着像汉代的蒲纹玉璧。


    蒲纹就是仿照蒲席样式的纹样,是古代玉器雕琢上常见的一种纹饰。


    它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形成,分割出规整排列并且密集匀称的正六边形群集。


    这种正六边形的结合,近似蜂房。


    蒲纹纹饰,汉代尤为兴盛。


    这些在逛古玩城时,他听专门玩高古玉的人说起过。


    后来自己看古玩类方面的书籍,也了解过。


    玉璧外径约8公分,内径约3.5公分,材质是和田青玉,边缘位置有些许微小的豁口、磨损。


    那些豁口、磨损,看上去是以前就损坏了的,并不是最近才破损掉。


    看完玉璧,他又看了下锥形发簪,发簪是残的,只剩下后面一半。


    因为是实心的,比较重,他试了下重量,有五六克左右。


    这样的残件,又没有工艺,收的话,也只能按照目前的金价收购。


    看完,两人又商量了价格。


    和田青玉玉璧,1000元。


    金发簪残件,400元。


    付了钱,聊了几句,两人就从车里走了出来。


    龚锦辉跟二叔他们打了声招呼然后就离开了。


    刚才买他的玉璧算不上高档,但多少还是可以赚一些钱的。


    这样到代的老物件,如果送拍,卖个十万八万也有可能。


    常顺曾经听别人说过,同样一件物品,在不同的人手里,不同的圈子,价格差别巨大。


    就拿同一个天珠来说,在一般的古玩市场,在普通藏家手里,只能卖一百两百。


    但把这个天珠放到明星手里,或者炒作一下,有关系,送到拍卖会,可能值十万二十万或者更多。


    圈子不同,购买能力不同,价格不一样。


    另外常顺还听说过,拍卖,在这个年代,不保真。


    你买的100万的物品,说不定就是高仿的赝品。


    以前他觉得拍卖会拍出来的就一定是真的,后来刷视频,包括看一些内行人的爆料,才知道拍卖行并不保真。


    买东西自己看,想买就竞拍。


    当然,或许是出于某方面的原因,人家有顾虑,真的也不能说是真的。


    休息了一会儿,袁婷、袁超要去果园摘桃,他们就一起去了那边。


    路上,爷爷告诉他们,上午八点到十点半左右,镇上买桃子的人过来了,他们摘了1500斤左右的桃子。


    隔天还会过来采摘。


    再摘两到三次基本上能把树上的桃子都摘完。


    “姐,你看我手里的这个桃子,是不是有半斤重!”


    到了果园不久,袁超选了一个他看着觉得很大的桃子,把它摘下来,拿给袁婷看时说道。


    半斤重,比不上后世杂交一两斤或者两三斤那种超级大桃,但目前果园这个品种的桃子,却是更甜,更好吃。


    这样的品种,因为个头小,成熟后保存的时间太短——也就几天之内就会自然的坏掉。


    所以越是往后,种植的人越少。


    这个就像其它水果,加上科技与狠活,产量大,转基因,放几个月都不会坏才会有人种植。


    往后,除了特供,那种纯天然的水果蔬菜粮食已经越来越少了。


    八零后,九零后或者之前的人,很多都是见过那种原始自然水果蔬菜之类的物种的。


    但零零后,大多已经没有看过那些了,他们看过的,都是已经“改良”的。


    “应该有,我也摘到了一个大桃,不比你这个小。”


    袁婷说着,拿出一个桃子,对着他比划了几下。


    她摘的那个也挺大的。


    常顺没有帮他俩摘。


    这样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动手体验更好。


    二叔、二婶时不时的也会摘几个桃子。


    几人摘了差不多50斤左右就没有继续摘了。


    50斤也并不多,就200个桃子左右。


    “以后多回家看看!家里现在过得好了,我们不需要你们买啥东西,回来玩就好!”


    摘完桃子,又在家里坐了一会儿,吃了些西瓜,二叔他们坐上车准备离开时,奶奶说道。


    “奶奶!爷爷!大伯!阿顺哥!你们放心好了,我们以后肯定会经常回来的。”


    袁婷从车窗看向了他们,微笑道。


    “是啊!阿顺哥十一不是要结婚了吗?那时我们再过来!”


    袁超跟着说道。


    “我十一一定会过来看看侄媳长得怎样,还会跟她好好聊聊天。”


    二婶笑着说了一句。


    “爸!妈!哥!阿顺!我们走了,十一见。”


    常建义回头看了他们一眼,笑了笑,然后就启动了车辆。


    他们一家人离开后,常顺回到房子里睡了一会儿。


    到四点左右,又去果园摘了几斤桃子,随后开着车带上父亲,两人去了一趟外公外婆家。


    他们在那边吃的晚饭。


    期间聊了一些三舅、三舅妈以及他们最近一段时间在外面的生活情况。


    第二天,常顺、父亲以及爷爷起来的很早。


    上午的时间,几人摘了半天时间的桃子。


    他们一共摘了一千一百多斤。


    上午摘,而不是昨天,也是为了保持新鲜度。


    毕竟这种桃子,不能存放太久。


    吃完午饭,跟爷爷奶奶聊了会天,常顺跟父亲二人就开车去了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