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元白和刘柳友情cp谁更权威

作品:《短视频直播:开局给老祖宗们暴击

    还有孩子穿的虎头鞋。


    “这......这还是非遗了,谁不会做嘞?”


    正做着钧瓷和唐三彩的工匠们盯着手中还未成型的泥,非遗?


    而这些他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为何在后世被称为非遗。


    难道使用认识这些东西的人逐渐减少。


    国家不得不保护起来吗?


    想到大家看到的后世生活方式。


    哎!


    开始惆怅。


    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万一没人继承真的消失怎么办!


    忧虑。


    但赵一清想要告诉大家,真不会消失。


    拿豫剧举例,每次开戏,密密麻麻的人流,年轻年老的都有。


    还有绒花,那些手工博主跟大师有什么区别。


    而且年轻人对非遗逐渐变得重视起来。


    最重要的,魂是华夏魂。


    到了一定年纪,以前不爱的传统文化将会在突然一天,重拾起来。


    就比如她,才二十多。


    就觉得戏曲真好听啊!


    她甚至愿意买票去看。


    而且大家都很努力地宣传自家的非遗,就是有些方法‘歹毒’了些。


    可最起码,大家都知道不是。


    咳咳!


    【元白和刘柳挚友cp谁更权威!】


    停下,这必须得瞧瞧。


    而且是反复观看。


    [史同圈里一声吼,谁见元白不低头。]


    [姐就直说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刘柳拿什么比?说,他们拿什么比!]


    [苍苍露草咸阳垄,此是千秋第一秋,谁听了不权威。]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大家可以去看看元稹的诗集,一溜儿的酬乐天,《酬乐天见寄》、《酬乐天寄生衣》......]


    [当然是刘柳,那么想回长安的柳宗元终于回去。可刘禹锡却因为写诗再次被贬,就这,他还想着和刘禹锡晚岁当为邻舍翁。]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必须刘柳。]


    刘禹锡看着那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还有他和子厚拿什么比。


    呵!


    失心疯了。


    他和子厚才是千古第一友情cp。


    白居易和元稹对视一眼,不错不错,他们的友谊就是这般值得称颂。


    【我认为两者势均力敌。


    元白相隔三千里,书信不断;刘柳贬谪二十载,患难相依。


    打平。


    元白洛阳初遇成知己;刘柳少年同榜结深交。


    打平。


    元白写诗互赠上千首,刘柳笔墨相合两百篇。


    刘柳有点少哦!


    多写点。】


    现在就写。


    多少年没被人催过作诗了。


    希望你们别后悔,万一出现在课本上,那可不是他们的错哦!


    【乐天醉吟微之微之;楚得狂歌梦得梦得。


    所以二者打平。


    所以,你认为谁更权威呢!】


    “当然是元稹和白居易。”


    “是刘禹锡和柳宗元!”


    随着视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起来。


    就连赵一清都忍不住翻看弹幕。


    【人从众:白乐天“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同游于兹寺乎。”


    元稹“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


    元白更权威。】


    【人从众:刘柳更权威。谁不知刘禹锡为柳宗元写的那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才是真正的权威。】


    赵一清还是第一次踏进这个圈子。


    大家都好疯狂。


    眼瞅着弹幕上的人字字为诛,都要私下约架。


    她赶紧把视频划走。


    开始转移起大家的视线来。


    而被谈及的四人,也从后世的弹幕中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


    所以,史同文是什么。


    【妈妈和爷爷搞在一起,为了保护儿子,反手把老公绑架。】


    一句话,留住所有人。


    正吵的沸沸扬扬的人也停了下来,安静地看着。


    【哪个儿子更出息,就杀掉他的母亲。


    这就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帝国级伦理风暴’!】


    南北朝啊!


    他们丝毫不惊讶。


    可前面的朝代不知道啊!


    虽然那些贵族们私下的道德底线也没多少,可真没几个大胆到摆在明面上的。


    就连刘邦都忍不住皱眉。


    相比下,他都是个正人君子。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草原上生存着数个强大的游牧部落,匈奴人的后裔,‘铁弗匈奴部’,以贺兰山命名的‘贺兰部’,大漠以南的‘柔然部’,大漠以北的‘高车部’等等。】


    刘询眯起眼睛,一个一个地念着出现在天幕上的游牧部落名字。


    匈奴人。


    竟然没灭绝彻底。


    他望向上面的‘铁弗匈奴部’,终有一天,他要把这些匈奴人彻彻底底地消灭掉。


    三国时期,曹操同样看着这些游牧部落。


    心底对司马家恨的牙痒痒。


    怎么就让这种人夺得了天下。


    【其中,实力最强劲的是代国,一个以鲜卑拓跋部为核心的游牧联盟,同样是南北朝北魏的前身。


    但此时的代国弱的很。


    在一众大佬盘踞的五胡十六国,代国连上桌的能力都没有。


    很快,前秦苻坚率三路大军直攻代国王城,代王拓跋什翼犍仓皇出逃,躲回高车部。


    然后高车人反手一刀。


    把他撵回老家。


    内乱由此爆发。


    代王的长子因为听信谗言,血洗王帐,将老父亲和一众兄弟全部杀死。


    大军兵临城下,前秦铁骑的到来。


    瞬间粉碎了拓跋部。


    而那个弑夫杀弟的禽兽,拓跋寔君也被苻坚抓到首都,五马分尸,车裂而死。


    代国覆灭。


    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从代国的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孩子。


    代国遗孤,南北朝格局奠基者。


    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


    【国家被灭,爷爷惨死,大伯杀亲,父亲早亡。


    熟悉的大男主套路。


    可在真实的生活中,这根本不是天崩开局。


    这是十八层地狱。


    而苻坚,当然知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道理。


    所以他下令,把拓跋部的贵族、酋长、王子、重臣,通通迁到长安做人质。


    可惜,大家都知道。


    苻坚,就是一个灭国从未灭干净过的人。


    老苻,好好检查人数行不行。


    你真的漏过很多的鱼。】


    听闻,苻坚的脸上闪着黑气。


    拓跋珪,他记住了。


    【《资治通鉴》上有这么一段描述,‘贺氏以珪归独孤部,与南部大人长孙嵩、元佗等皆依库仁。’


    所以,这个六岁的幼崽游荡在破败的帐篷边。


    正悄然积蓄着仇恨的泪水。


    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