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异界道标,轮回转生

作品:《签到修仙世界,苟成大佬无敌了

    它是某种强横无匹、遨游太虚的古老异兽经过后,其残留的本源气息与混乱狂暴的虚空本源之力,在难以想象的漫长岁月中相互碰撞、交融、最终孕育而生的奇异结晶。


    其最核心、最本源的能力,便是天然拥有穿梭太虚、感应并捕获遥远异世界独特本源气息的能力!


    然而,此物虽神异非凡,对刚获得时的庄三畏而言,却只是一个鸡肋,根本用不上。


    长生境,别说是真意,就算成就大真人,也仅仅具备了初步探索本方世界外围天外天的资格。


    想要凭借自身力量横渡那充斥着空间风暴、法则乱流、太虚凶兽的无尽太虚,穿梭到法则迥异的异世界?


    那是真君之上存在才可能企及的领域!


    庄三畏心知肚明,自己至少得成就真君,拥有属于自己的洞天世界,方有可能初步驾驭此物,利用其特殊之处为洞天添砖加瓦。


    直到他决然启动了轮回十转符,看着那缕承载着自己意志碎片的元神义无反顾地投入那奔流不息、去向莫测的轮回洪流。


    才想到异虚之种。


    当时庄三畏生出一个极其大胆、近乎异想天开的念头。


    他想尝试能否利用异虚之种那“捕获异界气息”的先天本能,与轮回中的元神建立一种超越时空的联系,以此为“道标”,引导其响应时间流速更快的遥远异界的召唤?


    轮回之力遍布诸天,转生目标本就具有极大的随机性。


    若无特殊道标或强大的因果牵引,转生到本方世界或邻近法则相似界面的概率自然更大。


    而异虚之种,说不得就能作为一种指向遥远、陌生、时间流速迥异异界的天然“道标”!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轮回之力玄奥莫测,承载着诸天万界中最根本的底层法则,可以说是大道某一面的体现。


    异虚之种只是珍宝级奇物,但其力量源于太虚本源,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


    轮回与太虚,两者性质迥异,强行链接,未必能达成庄三畏心中的目标。


    庄三畏行事向来谨慎,从不打无把握之仗,根据他的判断,成功的可能性,算不上特别高。


    以往面对这种事,他选择不做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这次不同,就算失败,对他造成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毕竟顶多也就是转生到不符合他条件的世界,最终他这一缕元神还是能够归来。


    对于他来说,轮回十转符是他真意圆满、炼化玄性过程中的助力,却也并非无其不可。


    稳健之道,并非裹足不前,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寻求最大的收益!


    于是,在轮回十转符光芒最盛、那缕元神即将彻底完成洗炼、投入轮回洪流的时候,庄三畏果断取出了异虚之种。


    他以长生真意境那凝练如实质的神念为引,小心翼翼地将异虚之种那缕如同触手般渴望捕捉异界气息的“探知”之力,如同最高明的匠人进行微雕,精准而轻柔地烙印在了那缕即将远行的元神碎片最核心的真灵印记之上。


    这不是强行扭曲轮回的伟力,而是在那缕元神天然的“转生随机性”上,巧妙地施加了一个微妙的“偏好”砝码。


    让它如同磁石般,更倾向于其本源气息曾被异虚之种在无尽太虚中“惊鸿一瞥”所标记过的、遥远异界的轮回所吸引、所接引。


    这个过程,一切都是未知的,谁也不知道异虚之种会吸引哪一方异界的气息,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肯定不会转生到此方世界。


    这就够了。


    庄三畏神色平静,既然已经作出决定,他就不会因为未知的结果而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他已经将异虚之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接下来,便是沉寂的等待。


    异虚之种悬浮于洞府之中,迷离的灰白光芒如同呼吸般明灭,其内部仿佛有无数星辰幻灭,模拟着在无垠太虚中进行着无声的搜索。


    而那缕投入轮回的元神,则彻底失去了所有可被追踪的痕迹,如同石沉星海,杳无音讯。


    直到某一刻!


    那股微弱却无比清晰的“投生成功”的悸动传来,如同沉寂星空中点亮了一盏孤灯!


    伴随着异虚之种骤然爆发出的一束指向某个无法言喻、深邃到令人心悸方向的迷离辉光。


    以及自身与那缕元神联系中传递来的、一种仿佛隔着无穷世界、跨越了无数虚空的极度遥远与隔膜感。


    所有的迹象都证明了一点,元神已然投生成功。


    那缕元神,已经不在此方世界,它跨越了可能连真君都难以想象的时空尺度,成功转生到了一个可能与此方世界流速不同、遥远得连轮回十转符都只能给出模糊联系、完全陌生的世界!


    他甚至无法确定转生之体是什么样的形态。


    是飞禽还是走兽,是草木精灵还是岩石精怪,是人类还是类人型生灵?


    庄三畏只能模模糊糊地感应到其“存在”的状态,以及一种极其原始、懵懂、充满勃勃生机的生命初诞的悸动。


    “接下来就要看我的运气了。”


    庄三畏本体嘴角勾起一丝极淡、几乎无法察觉的弧度。


    无论是不是人形生灵,他都能接受,毕竟非人形生灵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可以给他带来新的视角,符合他“体悟万物”的初衷。


    不同的生命形态,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对“存在”的理解,皆截然不同。


    一只朝生暮死的蜉蝣眼中的世界,与一棵屹立万载的古木所见证的沧桑,其感悟的深度与角度,都截然不同。


    这,或许能带来更独特、更接近生命本源的体悟。


    他缓缓收敛心神,如同潮水退去,不再刻意去“窥探”那遥远异界的具体情形,只保持最基本的感知与联系。


    庄三畏将大部分心神重新沉入自身真意的淬炼之中,身侧的天缘悟道石残片散发着温润玄奥的光晕,映照着天地之力,提升着他的淬炼速度。


    洞府内,重归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