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违和的处理方式

作品:《黑锦鲤系统:我在民国掠夺气运

    “那还有谁......等等,是之前被抓的文汇报社的人!”沈书曼想起来了,“但不对啊,他们被抓,红党那边应该可以直接交钱赎人吧?”


    这事怎么到了谢云起手里?


    《文汇报》说重要也重要,是宣传抗日,鼓舞有志青年报国的重要喉舌与阵地。


    可也没重要到让谢云起这个嵌入敌人心脏内部的人去操心。


    除非......“被抓的那些人中,有很重要的人吗?”沈书曼道。


    谢云起赞赏的看了她一眼,“不错,越来越敏锐了。”


    “什么身份,我能问吗?”见谢云起不说话,她转移话题,“既然重要,为何先前一点不见着急,我还以为他们暂时安全呢。”


    她之前也提过,是否想办法把《文汇报》的人弄出来。


    但谢云起说,他们背后的投资人会想办法,让她不用操心。


    事实上也是,那个英资投资人正在走程序,都快弄完了,只差最后一步,交钱,提人!


    “刚得到的消息,南京一家照相馆学徒冲洗时,发现了多张日军砍杀中国人的照片,偷偷加印并装订成册,寄给了其在《文汇报》做编辑助理的同学,希望通过他们,把照片公布出去。”谢云起神情凝重。


    沈书曼猛地反应过来,颤抖着嗓音询问,“南京......大屠杀?”


    她穿越过来时,事情已经发生了,这大概是她最遗憾的事。


    谢云起握住方向盘的手青筋毕露,面色出奇的难看,声音虽力求沉稳,却带着肉眼可见的愤怒与仇恨,“他们想掩盖真相,做梦!”


    “虽然已经有国际记者把真相公布出去,但那些照片是日本军官自己拍摄的,也能成为审判战犯的罪证,绝不能丢失!”


    沈书曼重重点头,“哪里来的消息,日本人是否已经知道了?”


    如果不是情况危急的话,谢云起不会想立刻把他们弄出来,为此,还要让蔡平阳冒险被日本人救走。


    要知道上海一大半是日本人的天下,松本想私吞那批武器,虽需要秘密进行,但他不仅可以调动特高课,还有宪兵队。


    如今宪兵队已经补齐,还多了两百人,整整七百人。


    要劫走他抢到的人,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又不知道沈书曼有黑锦鲤帮忙,再多的人,都有办法一网打尽。


    哦,对了,那些新兵的资料,她已经提前进入特高课拍照留念了。


    她之前想了一个不错的借口,把76号过往做下的大案要案,重新复写一遍,送到特高课资料库归档,也能成为特高课的‘战绩’之一嘛。


    出于对她的信任,松本彻也想也没想就同意了,还给了她随意进出特高课档案室的权限。


    所以她花了点时间,把很多重要资料都拍照了。


    一部分给了谢云起,让他交给国共两党,人员的资料她则留了下来。


    为此,她还专门学习了冲洗照片,谢云起在霞飞路洋房隔壁,偷偷弄了一间暗室,专门用来冲洗,以及存放相关资料。


    那栋房子是他买下的,但明面上的主人是一位出国经商的商人,暂时搁置着,并没有对外出租,大门的锁长期锁着。


    谢云起从自己的房子里,开了一条通道,通向隔壁密室,非常安全。


    所以沈书曼可以做到,让那700名宪兵瞬间毙命。


    但谢云起不知道啊,他让特高课去劫人,“是因为蔡平阳伤得很重,在日军医院一定会受到很好的照顾吗?”


    松本彻也还等着他吐露重要消息呢,当然要用最好的药医治。


    他们自己救出来就不一样了,为防止特高课的搜查,还需要躲躲藏藏,养病都养得不安生。


    “这只是其一,”谢云起解释道,“你之前的猜测是对的。”


    “消息是从南京传来的,当初那个照相馆学徒被抓,在拷打下,承认了自己加印的事,日本人从他家里翻找出加印的照片。”


    “邻居在日本人上门搜查时,才知道此事,并想起了一件事。几日前,学徒曾来找过他,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想要登报寻人启事的话,最好去找上海的《文汇报》,他们不收钱。’”


    “这位邻居也是爱国人士,偷偷看过《文汇报》,知道那是红色刊物,当即找到他的同事,一位公开的红色党员。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那可能是一本证明日本人暴行的罪证!”


    “南京那边,已经转移了相关人员,也在积极营救学徒。而我们要做的,是在日本人反应过来前,以最快的速度把《文汇报》的人全部提走。”


    虽然日本士兵在学徒家里找到了照片,但或许有人会想到,学徒还藏了一些,或者送走一些,而对他再次严刑拷问。


    南京已经在日军的控制之下,从他们手里救人,本身就很困难,失败的可能性很高。


    所以这边一刻都拖不得。


    “不对啊,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我们想办法帮一帮《文汇报》的投资人,让流程加快就可以了,没必要让蔡平阳冒险。”


    沈书曼还是觉得,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冲突,没必要舍一保二。


    “确实如此,”谢云起点头认可,“但公董当局拿了日本人的好处,暂停了赎人,尤其是抗日相关人员,一个都不允许赎走,即便有人帮忙斡旋,也只得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所以我们不能再拖了,多拖一会儿,那个编辑助理就有可能暴露,甚至连累整个文汇报社的人。”


    沈书曼恍然,她就说嘛,这个计划哪哪都违和。


    按照松本彻也的计划,哪里需要劫囚车,他已经让叶光先去斡旋了,顶多等一等就是。


    谢云起分明是打着,让日本人得罪公董局的主意,让他们气愤之下,推翻之前与日本人谈的合作。


    如此,红党便能顺利地把人捞出来。


    只不过这样一来,“劫囚车还不够吧?”还需要闹大,公董局损失重一点,才会觉得愤怒,受到挑衅后,愤然出手反击。


    当然,如果他们再对公董局的人有救命之恩就更好了,不仅这次能火速放人,之后也更好合作。


    “你想的没错,但你的想法很难实施,”谢云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