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又见大红花-

作品:《重生七零,空间异能加持搬空搬空

    于淼淼边走边把大队可能添置的农机种类和数量简单说了说。


    听得李香草和陈欢脚步都有些发飘,像是踩在棉花上似的,半天没回过神来。


    一到晒谷场,桂花婶就拉着于淼淼往台前走,粗糙的手掌裹着她的手腕,不由分说往她胸前别了朵大红花。


    那红花用鲜亮的红绸子扎成,花瓣层层叠叠,在昏黄的光线下格外显眼。


    沈卫国站在临时搭起的土台上,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蒙着红布的扩音喇叭传得老远:


    “安静,大伙儿都安静,今天召集大家来,一是要告诉大伙儿,于知青又给咱大队立下了大功劳;


    二是有件大事,想跟大伙儿商量商量,听听大家的意见。”


    沈卫国站在土台中央,清了清嗓子,先把于淼淼为大队争取农机的来龙去脉细细讲了——


    从她到一遍遍琢磨机器改造;又说她如何手把手教社员用新肥料。


    一心一意只是为了大队社员着想,谋福利等……


    台下霎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连平时总耷拉着眉眼的老人都跟着使劲拍巴掌,掌心相击的脆响在晒谷场上传出老远。


    等台下安静后,他又接着说:


    “鉴于于知青为大队做的这些实打实的贡献,”沈卫国顿了顿,特意提高了音量,目光扫过黑压压的人群:


    “往后大队的农机多了,少不了要麻烦于知青维护调试,这无形中是增加了她的工作量。


    我和大队干部们合计过,提议往后于知青每天的工分都按十个记,大伙儿没意见吧?”


    于淼淼站在台侧,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她哪有那么忙?


    明明还有大把时间琢磨着怎么囤食物呢!大队长这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样子,就不怕引起大家不满?


    可她万万没想到,话音刚落,台下竟异口同声地喊:“没意见!”


    声浪直冲云霄,惊得树梢上的小鸟扑棱棱飞起。


    就连平时总爱找她茬的刘梅莲一家,此刻也扯着嗓子应和,脸上半点勉强的神色都没有。


    和她有过过节的大队长儿媳妇家,也是满脸赞同之色!


    李香草注意到这一幕,悄悄拽了拽陈欢的衣袖,压低声音:


    “看来朱来娣那事,不光给刘梅莲家敲了警钟,也让大伙儿彻底明白,于知青是咱们大队的福星,可不能慢待。”


    陈欢深以为然地点头,望着台上被众人目光包围的于淼淼,打心眼里替她高兴。


    她们俩在城里时哪敢想过能过上现在的日子?


    倒不是家里对她们不好,实在是这些年月处处缺吃少穿,家家户户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如今顿顿能吃饱,隔三差五还能吃上鸡蛋。


    这都是托了于淼淼带着她们赶山、搞养殖的福,自然是打心眼儿里向着她。


    台上的于淼淼把这一幕看得真切,惊讶清清楚楚地写在脸上。


    这怎么能不让她惊讶?


    这些机器改造,农机站那边本就要给不少补贴!


    即便只有十几台是上次没改造过的,算下来也有三千多块钱呢!


    她万万没想到,到了大队还要给她提高工分!


    她修过的机器心里有数,照这架势,怕是整个下乡期间,她就算天天歇着,也能拿满工分。


    沈卫国注意到她脸上丰富的表情,不动声色地往她身边挪了半步。


    假意咳嗽一声,用拳头掩着嘴低声说:“于知青,于知青,注意下表情管理。”


    于淼淼闻言,才赶紧把自己惊讶的表情收回去。


    沈卫国怎会不知于淼淼惊讶什么?


    底下的社员们就算先前不清楚,最近两个月看下来,也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于知青往后大概率是不用下地干重活了。


    可即便如此,他也有十足把握大家会同意。


    这不仅是省劳动力的事,更是能让地里多收粮食的大好事。


    常年省吃俭用还填不饱肚子的大伙儿,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他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人头里果然没有半个反对的,连平时爱嚼舌根的几个婶子都在笑着点头。


    有那么几个一开始只是跟着附和、心里还犯嘀咕的。


    在沈卫国掏出算盘,噼里啪啦算着账,把每台机器的价格一一报出来之后,也都心服口服了。


    尤其是听到那两台联合收割机,一台就要几万块,惊得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可是寻常公社都未必能凑齐的稀罕物,他们大队竟一下添了两台,说出去都够在十里八乡风光好一阵子。


    再加上就连国营农场都没有的喷灌车,他们大队都出息的能用上了,一个个能不同意吗!!!


    此刻,大家再看于淼淼时,眼神里除了感激再无其他。


    这场热热闹闹的表扬大会散了后,于淼淼揣着胸前那朵还带着体温的大红花,独自回了自己的屋子。


    洗漱完毕,仔细闩好门窗,又检查了一遍窗帘是否拉严,她才坐在暖和的土炕上,拆开今天从公社捎回来的两个包裹。


    包裹沉甸甸的,解开麻绳打开一看。


    里面各装着两套厚实的棉衣,藏青色的棉布面,针脚细密匀整,袖口和领口都特意加了厚。


    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精心缝制的。


    于淼淼摸了摸棉絮的厚度,心里暖烘烘的——想必是王老师和张阿姨怕她在东北挨冻,早早备下的。


    包裹深处还分别夹着一封信,信封上的字迹一个遒劲有力,带着笔锋的锐利;一个娟秀温婉,笔画间满是柔和。


    王老师的信写得像长辈的日常絮叨,字里行间都是关切:


    让她在乡下务必好好照顾自己,天凉了记得添衣;别总惦记着给她们寄那些山珍海味,手里有钱该省着点花,千万别委屈了自己。


    一看王老师就不是一个爱八卦的人,除了对她的关怀,老家的事是一点也没提到。


    张阿姨的信就说得详细多了,开头也是一样的暖心嘱咐,问她在东北睡得好不好、吃得惯不惯,随后便说起了吴秀英她们的近况。


    信里说,于正华的腿最终还是没能完全恢复,走短距离的路尚且能应付,若是长期站立或是走远路,膝盖就疼得直打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