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回大队—
作品:《重生七零,空间异能加持搬空搬空》 谁知这些人,一个都不愿意去招待所,反正也要拉机器回去,他们还是跟着拖拉机回大队得了——
其实他们是实在按捺不住,想要在第一时间回去跟家人和社员们分享这份天大的喜悦。
沈卫国今天把上河大队的拖拉机开来了,加上农机站的大型拖拉机。
他本就打算等今天大家学好以后,他和队里的人一人开一台拖拉机,先把一些小农机回去。
正好能用上队里的中型拖拉机和这台大型拖拉机一起,每天拉几台小农机回去,人就坐在后斗里,还能照看着车斗里的机器。
这些人天天这么来回折腾,一个个都不觉得麻烦,反而显得特别兴奋——
能学会开农机,那可是门实打实的手艺,将来走到哪儿都吃香。
于淼淼这边刚出农机站,正往供销社走呢,就看见邮局的王波。
王波对于淼淼印象还挺深刻,即便她现在长了不少肉,额头上的伤疤也淡了许多,可那五官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
于淼淼也记得王波——当初人家可是帮她照看了那么久的自行车和缝纫机,自然印象深刻。
两人迎面遇上,王波连忙拦住她,笑着说:“是于同志吧?
有你几封信和两个包裹,信上只写了县城地址,我们就一直没往你们大队送。”
至于包裹,按规矩一般是不给送的,都是大队的人自己拿着身份信息来邮局领取,不过邮局的人通常会在送信的时候顺便说一声。
于淼淼听得一脸茫然——她在这个世界几乎算得上无亲无故,怎么会有人给她写信寄包裹呢?
她推着自行车跟着王波到邮局取了东西。
一看包裹上的寄件信息,就知道是王老师和张阿姨寄来的。
再看信件上的地址,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竟是原主的爹妈寄来的。
她本想直接丢掉,只觉得晦气,可骨子里那点吃瓜的本性又按捺不住,倒想看看原主的妈妈到底写了些什么。
一共三封信:一封是她下乡后十多天寄的。
一封是于琴和于秋秋被判去劳改后寄的。
还有一封是十多天前寄的,差不多跟王老师她们的包裹同时到达。
于淼淼找了个无人的墙角,借着四周墙面的遮掩,快速将包裹和信件塞进空间。
又仔细拍了拍衣角的尘土,这才转身往正街走。
没走出半条街,就迎面遇上穿着公安制服的张涛,在看到于淼淼时,快速往她的方向走来。
“于同志,没想到在县城能撞见你了!”张涛脸上带着爽朗的笑意,几步走到她跟前打招呼。
接着又说:“你的奖励批下来了,原本打算明天派人送往上河大队,既然在这儿遇上,不如现在跟我去局里领了?”
于淼淼闻言眼睛亮了又亮,今天这运气真是好得不得了——
刚收了包裹,又等来奖励,脚步不由得轻快起来,高兴地跟张涛说:“那可太巧了,麻烦张同志了。”
于淼淼跟着张涛一路走到公安局,路上不少人侧目,有人嘀咕:这小姑娘是干什么坏事被抓了吗?
张涛没听见,可有异能的于淼淼听得一清二楚,只是这么远的距离,她也不好上去理论。
进了公安局张涛的办公室,就见他从抽屉里拿出三个牛皮纸信封。
“这两个是奖金。”
他先递过厚实的两个,“一个是咱们局里发的,另一个是部队那边托我转交的,沈萧他们还在追查余党脱不开身。”
于淼淼捏了捏信封厚度,心里大概有了数,打开一看,果然每个信封里都码着二十张崭新的十元纸币,整整两百块。
“这个是荣誉奖状,”张涛又递过最后一个扁平的信封。
“因为案件性质特殊,不好公开表彰,但这‘先进个人’的荣誉是实打实的,往后真遇上什么事,拿出来或许能帮上忙。”
于淼淼小心将钱和奖状收好,连声道谢。
从公安局出来时,日头已爬到头顶,街边的树影缩成了一团。
她看了看腕上的手表,指针正指向十一点整,时间还早,还是按照原计划在县城用掉点票证再回去。
她先到供销社,凭着原本的样貌买了些麦乳精和罐头,又绕到街角僻静处,吃了颗变异松子——
换了好几个外貌样子,每次都去供销社和国营饭店转一圈,买了不少东西。
这年头物资金贵,货架上本就稀稀拉拉。
她不过换着几个外貌买了五罐麦乳精、十六个水果罐头、九个肉罐头,再加上十二斤糖果糕点,就把供销社的存货扫得见了底。
最后一个样子去国营饭店买东西时,点菜员木着脸说:“同志,店里已经没有肉菜了。”
点菜员还纳闷,今天怎么遇上这么多拿着铝饭盒来打包的人啊!
于淼淼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哦,那我就不买了吧。”
等于淼淼把所有东西归置妥当收进空间,已是下午两点。
在回大队的路上,她将采购的物资取出一些用麻布包好,捆绑在自行车后座。
又把王老师和张阿姨寄来的两个包裹夹在中间,用粗麻绳缠了三道,才踩着脚踏板往大队赶。
车胎被压得沉甸甸的,碾过石子路时发出“咯吱”的轻响,这声音听在心情愉悦的于淼淼耳里,都动听了不少。
关于她在县城待了那么久的时间,在经历过朱来娣一家的事后,也有人议论过。
早先她只去县城待了两天,沈卫国想着事小,没特意声张于淼淼在农机站工作的事。
可这次整整一个月不见人影,总有人去给于淼淼送吃的找不见人。
跑来问沈卫国顺便把大家的议论也告知了,他才把于淼淼在农机站上班的事告诉大家。
人们这才恍然大悟——敢情这小于知青在县城找了份正经工作。
于淼淼一路骑到上河大队地界,田埂上满是弯腰割稻的社员,连平日里在晒谷场追跑的孩子都不见踪影。
金灿灿的稻穗压弯了腰,收割机的轰鸣声远远传来,空气里飘着新谷的清香。
于淼淼踩着车穿过田埂,不少人直起腰朝她望来,眼神里带着好奇,却没人停下手里的活计——秋收时节,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
回到知青院后,发现知青院也是静悄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