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脱籍之路

作品:《被抄家流放后,我成了侯府顶梁柱

    谢莺看到安宁侯那一副浑身戒备的模样,眉眼弯弯,忍不住笑出声来。


    “爹爹,你不听话,这会相信我说的是真的了吧?”


    安宁侯有些吃瘪,警惕地盯着那东西,下意识护住谢莺,道:“莺莺,这般危险之物,你莫要靠近,有爹在,爹绝不会让你有事!”


    谢莺哭笑不得。


    “不过……这究竟是何物?你是从何处寻来的?”


    谢莺看了封越一眼,想到一会要说什么,便轻咳了一声:“说来也巧,此物乃是封将军送给我的,说是能派上用场,没想到这会用上了。”


    反正什么事都推到封越身上便可。


    当事人听到这番话嘴角一抽,一言不发。


    安宁侯连连点头:“怪不得,原来是封小将军给的,他待你的确不错。”


    大伯二伯也跟着点头。


    “那封小将军对你可是情根深种啊,自我们谢府流放以来,他便对你格外关照。往后说不定我们谢府还能与封小将军攀上一门亲事。”


    “是啊,虽说这封小将军无父无母身后并无世家大族支持,但这一身功勋皆是他自己所得,此等人杰将来在朝堂必有一番作为,我们谢府说不定也能东山再起。”


    谢莺听到这里猛猛咳嗽了两声,他们这么大声密谋合适吗?他们口中的封小将军就在这坐着呢,她现在已经开始汗流浃背了。


    尤其是接收到封越那似笑非笑的眼神,她现在不应该在车里,应该在车底。


    谢莺赶忙拦住两位伯父越开越大的脑洞,再说下去真的是脸都丢尽了。


    “两位伯父,且不说那封将军对我是否情根深种,即便我和封将军当真要谈婚论嫁了,以我们谢府如今的形势,能不能做正室还另说呢,更遑论借着封将军的势东山再起。”


    总之丑话先说在前头,免得封越心里多想。


    对谢莺来说,将来是未知的,如今封越待她一片真心,难保将来会变心,她不能什么事都靠封越来帮她解决,那她就成了只会攀附的菟丝花,如何能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地方立足?


    两位伯父闻言都陷入了沉默。


    谢莺说得对,他们谢府被抄家流放,已经不是当初那辉煌出众的侯府,那封小将军又凭什么会娶一个入了奴籍的女子?


    封越则是目光微沉,看向谢莺时多了些许深思。


    安宁侯亦是出声接过了谢莺的话:“莺莺说的不错,我们谢家先祖皆是靠双拳为傲云国打天下,从不曾用女儿家的婚姻去行此等攀龙附凤之事。但若是那封小将军有心娶我莺莺过门,我们也是乐见其成。”


    伯父们点头如捣蒜。


    “不错不错,正是这个意思!”


    上赶着送去结亲总比人家主动求娶要好,态度也截然不同。


    谢莺无奈极了:“好了,爹,我年纪还小,嫁人为时尚早,还想在您跟前尽孝呢。况且如今我们尚且自顾不暇,不好去劳烦封将军。这些饭菜已经热好了,快些吃吧。”


    不过这番提醒了谢莺,脱籍一事也迫在眉睫。


    在此地还能糊弄一下沈平,若是有心人非要折腾他们,这层身份不除,怕是后患无穷。


    但她也了解过,脱籍并非易事。


    以傲云国当朝律法,要想脱籍只有三条途径,一条是运气好赶上皇帝大赦天下,第二条就是等老死,从奴籍转为良籍。


    这两条都不在谢莺的考虑范围内。


    第一条她自问没这个运气,而且圣上刚将他们安宁侯府抄家流放就大赦天下,这种举动任谁看了都很古怪吧?


    第二条更不用说了,以现在这个状态,还不一定是老死的,指不定就被谁给暗杀了。


    但这第三条,她努努力兴许有希望。


    第三条途径便是为傲云国做出巨大贡献或是建功立业挣取勋功。


    但她肯定不能像封越一样去入伍打仗,这年代也没有女子从军一说,建功立业啥的也不提了,但是要想在这个时代做出贡献并不难。


    就跟她当初在现代申请自己的专利一样,国家还给她颁了奖呢。


    她或许可以从这里入手。


    等回去以后再制定脱籍计划。


    谢莺深吸一口气,这脑子当真是一刻都不能停,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


    封越将热好的饭菜递到谢莺面前。


    “在想什么?”


    谢莺闻言回过神来,接过他手中的饭菜,一边道谢一边说:“在想如何脱籍。”


    安宁侯正大快朵颐,听到谢莺这话顿了顿,咽下口中的饭食,低声道:“莺莺,是爹对不住你,此事爹来想办法。”


    谢莺连连摇头。


    “爹,事已至此,莫要再往自己身上揽责。脱籍一事我已有头绪,爹爹不必忧心。”


    安宁侯和两位伯父都吃惊地望向谢莺。


    “你已有头绪了?”


    谢莺小小年纪,能有什么头绪?


    他们原本还有些震惊,但转念想到,也是这个年纪的谢莺在流放路上多次救他们于水火,不论是诊治疫病,还是建造水泥房,都是她一人所为。


    这么一来,有头绪也不足为奇。


    他们渐渐平复情绪,对谢莺满是信任。


    “既然莺莺已有头绪,那脱籍也是指日可待了!”


    大伯连声赞叹。


    谢莺:……


    倒也不必如此夸张。


    她只是有点头绪而已,指日可待这种词她有点承受不住了。


    谢莺尴尬一笑,没再多说,她算是明白了,现在大伯二伯都指望她光宗耀祖,对她的期望高得夸张。


    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了。


    路上吃饱喝足,正好抵达太和县。


    马车太过招摇,谢莺并不打算直奔欢喜酒楼,而是先绕道去了一趟市场,置办些东西。


    一行五人低调过市。


    其实也不低调。


    但是安宁侯与封越二人就已经足够吸睛。


    两人身量皆高,身形亦是魁梧健硕,走在谢莺身旁,一左一右如同两尊护法。


    再看他们俩那凶神恶煞的模样,压根没人敢靠近。


    至于两位伯父,都是文弱书生模样,跟在后头显得可怜又无助。


    逛了一圈市场下来,四人手上都拎了不少东西。


    而谢莺身上只背了一个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