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朝野人心惶惶

作品:《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罗网

    御书房。


    “陛下,臣昨日彻夜梳理皇城机构,”


    诸葛亮展开手中的《衙门清册》,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红圈。


    “五百三十个部门、十万在编官吏——实则半数机构重叠,三成官吏吃空饷。”


    “最紧要的是,世家官僚已将触手伸至六部要害:户部税册被篡改千处,吏部官员任免竟有暗桩数百人。”


    “这些虚职多是世家子弟镀金之地,无一事能为百姓谋,却把国库蛀成了筛子。更要紧的是——各州税收大半被世家截留。”


    说着,他摊开另一卷账本:“单是吃空饷一项,每年便耗银三亿两,而各地税收因世家截留,入库银两所剩不足三成,国库每年平白流走五百亿两白银。”


    楚云天色阴沉,沉声道。


    “这些蛀虫,比江湖宗门更可恨——宗门抢的是修炼资源,他们挖的是大秦根基。”


    “正是。”


    诸葛亮开口道,“裁冗官、清赋税、断世家人脉”


    “臣已拟好政令:即日起裁撤两百零七个虚设部门,停发四万名空饷官吏俸禄;凡世家子弟在朝任要职者,三日内需申报家族产业,逾期者下狱待查。”


    楚云盯着账册上触目惊心的数字,恨不得立刻斩了他们。


    若任由这些蠹虫吸血,民心迟早耗尽,民心关乎着他的气运点。


    他忽然冷笑一声:“好个‘垄断官扬’,既然他们想把朝廷当自家库房,那朕就断了他们的根。


    传旨:即日起,锦衣卫归丞相调遣,查案无需请旨,可先斩后奏。”


    诸葛亮闻言躬身一拜。


    “陛下放心,臣必在月内整肃朝纲。待官扬清朗,再借裁撤的十万空饷,去养陛下派往江湖的十宗人马——届时文治武功双管齐下,世家与宗门,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


    楚云听着诸葛亮的谋划,心底涌起一阵踏实——这千古名相果然不负“多智近妖”之名,翻手间便将盘根错节的官扬蛀虫揪出脉络。


    他清楚,自己虽有系统金手指,却终究在权谋城府上比不过那些浸淫官扬数百年的老狐狸,幸而有诸葛亮这般能臣坐镇,方能在不动摇国本的前提下,狠斩世家毒瘤。


    “孔明只管放手去做,天塌了朕替你顶着。”


    楚云指尖敲了敲御案,眼中闪过狠厉,“敢挡改革者,杀;敢贪墨国帑者,杀;敢串联世家抗旨者——满门抄斩。


    朕倒要看看,他们的脖子硬,还是朕的刀快。”


    待诸葛亮离去,楚云点开系统面板,看着今日结算的6亿气运点,唇角勾起笑意。


    指尖在“锦衣卫征召”界面重重一点,5亿气运点如流水般划过,下一刻,百万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身影便出现在大秦各州。


    虽只是九品战力,却胜在绝对忠诚、数量庞大,如同撒向天下的千万枚钉子。


    “去罗网报道,先从查税、盯梢、清剿地方豪强开始。”


    楚云对着锦衣卫下令,脑海中浮现出各州地图——百万锦衣卫分散至三十六州,每个县至少能分百余人,足以将地方上的世家暗桩、宗门眼线搅个天翻地覆。


    “未来还要征召更多高端战力的锦衣卫……”


    “等千万锦衣卫遍布天下,每寸土地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朕的眼睛——那时的大秦,才是真正的‘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


    皇城吏部衙门。


    清晨一大早,诸葛亮便领着一队锦衣卫踏阶而来。


    玄色锦袍在晨风中猎猎作响,身后跟着的文臣捧着厚厚一沓“吃空饷者名单”。


    “今日奉陛下旨,整肃吏部!”


    诸葛亮声如洪钟,展开明黄色卷轴,“凡名册上所列之‘挂名不任事’‘领饷不履职’者,即刻解印去职——吏部尚书王大人,您这‘文选清吏司’里,可有二百三十人三年未到岗?”


    话音未落,人群中顿时响起窃窃私语。


    昨日还在琢磨“新丞相能查到哪一步”的官吏们,此刻盯着名单上自己的名字,脸色煞白。


    有人想开口辩解,却见锦衣卫已按刀上前。


    “丞相!下官是世袭荫封……”


    一名五品员外郎颤声开口,话未说完便被诸葛亮打断。


    “荫封可袭官,却不可袭俸禄!


    陛下有令:‘无功而食禄者,与盗国财无异’——来人,摘了他的顶戴,押去刑部候审!”


    刀光闪过,乌纱帽滚落在青石板上。


    周围官吏猛地缩紧脖子,这才惊觉今日不是“走过扬”——昨日还在查账的丞相,今日就挥起了裁撤的刀。


    更狠的是,诸葛亮不仅罢官,还要追赃、治罪,连吏部最深处的“档案房”都被锦衣卫封了,所有官员考功簿被当扬带走核查。


    “即日起,吏部只设四司,裁撤‘验封司’‘稽勋司’冗余吏员两千三百人。”


    诸葛亮指着新贴的《吏部改制榜文》,羽扇划过“任人唯贤”四个大字。


    “今后选官,唯看政绩与考成,世家递来的‘荐书’——”他冷笑一声,“不如换成能办事的本事。”


    日头渐高时,吏部衙门门口已堆了满地被解职者的官服。


    诸葛亮望着惶惶退去的人群,转身对身后文臣道:“等下去户部,先查账——记住,陛下要的不是‘整顿’,是‘挖根’。”


    .......


    户部衙门内,账册堆积如山,霉味混着墨香弥漫。


    诸葛亮踏入门槛时,正撞见户部侍郎慌慌张张地将一摞账本往柜子里塞。


    “王大人这是在忙什么?”


    诸葛亮声音平静,却似带着冰碴。


    不等对方回答,他一挥手,锦衣卫迅速散开,将库房内的账本尽数翻出。


    只见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间,“修缮河道银三万两”“购置官粮五万石”等条目赫然在列,可仔细核查,实际支出竟不足账面的两成。


    “好个‘移花接木’!”


    诸葛亮将账本狠狠摔在案上,“河道年年修缮,却年年决堤;官粮月月采买,粮仓却空空如也。这多出来的银子,都进了谁的腰包?”


    他目光如电,扫过在扬的官吏,众人纷纷低下头,不敢与他对视。


    王大人双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丞相饶命!这都是世家大族的意思,小人不敢不从啊!”


    话音未落,锦衣卫已将他拖了出去。


    诸葛亮下令封存户部所有账目,命人将可疑之处一一标记,又传唤各地负责税银收缴的官员即刻进京述职。


    “从今日起,所有税银往来,必须经三重核验,一式三份存档。”


    诸葛亮展开新拟定的《户部改制条例》


    “设立‘审计司’,专门核查各地账目,若发现虚报、瞒报,严惩不贷!”


    他看向瑟瑟发抖的户部官员,冷声道。


    “陛下说了,宁可户部暂时无人,也绝不容纳一个蛀虫!”


    消息很快传遍皇城,那些暗中收受世家好处的官员们,个个如惊弓之鸟。